推动中国酒文化走向世界,茅台的文化和场景的双重突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7 18:14 2

摘要:面对政策与市场环境变化,消费需求的转变,白酒企业集体迎来的新课题——如何打破固有的发展模式,满足消费者的多元文化需求,进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场景,完成从卖酒到卖生活方式的跨越。

中国白酒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时代性变革。

国金证券研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白酒板块合计实现营收2397亿元,同比下滑0.9%。其中,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5.0%。

面对政策与市场环境变化,消费需求的转变,白酒企业集体迎来的新课题——如何打破固有的发展模式,满足消费者的多元文化需求,进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场景,完成从卖酒到卖生活方式的跨越。

这也是第十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以下简称“酒博会”)的主要议题。在酒博会上,我们也惊喜地看到,贵州茅台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已经率先迈出步伐,茅台展示了白酒文化和消费场景的双重突破。

新世纪以来,中国白酒行业实现了产能上质的飞跃,也完成了品牌化进程。如今,摆在行业面前的是关于全球化和文化传播的新挑战。以文化内涵激发消费者对酒品牌的认同感,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引发精神共鸣,或许是未来10年内酒企共同努力的方向。而推动中国酒文化走向世界,融入更多元的消费场景,则是行业升维发展的必经之路。

茅台作为中国酒行业的代表品牌,文化积淀深厚。它的转变不仅关乎自身企业的发展,也深刻影响着行业的未来走向,以及中国酒文化在世界舞台的位置。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将深度拆解茅台如何突破文化传播与消费场景边界,将白酒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找回“以酒成礼”初心,

突破文化传播边界

中国酒文化经历千年发展,在每个时代都被赋予新的内涵。但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基本内核始终延续不变,那就是用酒表达感恩、分享快乐、利他兼顾悦己。

如今,90后、00后成为主流消费人群,理性饮酒的趋势逐渐加强。这一代人更重视“悦己”需求,主打少喝酒、喝好酒,不爱劝酒,只为自己而喝。

这个需求与过去几十年传统的“酒文化”似乎是相悖的,也让行业原本依赖“酒桌”的传播方式触到了边界。但如果我们翻阅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就会发现“悦己”自古以来就是酒文化的一部分,只不过在这个时代被放大了。

酒文化也不等于“酒桌文化”。企业占市场主导地位,教育用户的时代已经远去。随着消费者自我意识的觉醒,更加注重“我”的感受,对品牌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正在取代身份认同,成为消费的核心驱动力。对于企业而言,“以用户为中心”也不能再只是一句口号。

当我们对未来迷惑的时候,回望历史往往就能找到答案。在酒博会上,我们就看到茅台从历史中找回了酒文化的“初心”,也找到了突破文化传播边界的路径。

在中国历史上,“以酒成礼、以酒养老、以酒成欢”是传承千年的文化和智慧。以“以酒成礼“为例,自古以来,酒一直是中华民族“礼仪”的重要载体。从祭祀到庆典再到日常宴请,酒承载了尊重、敬意、感恩、喜悦等朴素的情感。今天,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的情感是不变的,人们依然需要酒来寄情。

展会现场,茅台举办了贵州茅台酒(精品)的焕新升级亮相仪式,就通过敬麦、酬粱、承水“三礼”,带现场观众感受传统酒文化的魅力。

包装的升级之处也体现了“文化升级”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在完整保留经典酱色陶瓷瓶体、篆刻印章等核心元素的基础上,采用陶瓷瓶烤花工艺替代纸质贴标,并将原有卡盒包装升级为高强度复合材质硬盒,结合现代印刷工艺提升包装整体质感。内置两个品饮小酒杯,也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饮酒需求,让喝酒更有仪式感。

在营销方面,茅台对“以酒成礼”文化内涵的诠释,首先表现在对消费者的“尊重”上。不是高高在上地教育消费者应该怎么喝酒,而是通过打造各色文化IP活动,让消费者感受、爱上酒文化。目前,茅台已经打造了“中国茅台国之栋梁” “茅台酒节”“红缨子高粱丰收季”“茅友嘉年华”系列文化IP,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和他们玩在一起,也让以酒传情的传统文化在活动中变成人与人之间、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真诚互动。

通过这些文化IP,茅台将“尊重消费者”融入了品牌基因。消费者接触产品、体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与传统文化的一次碰撞。当品牌与消费者产生文化层面的深层认同,后者才有可能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传播者”。

值得一提的是,茅台与消费者的互动不仅在营销活动中。我们在现场看到,茅台展厅的布置思路也尽显文化底蕴,并在创新互动中传递酒文化。2号主展厅的“贵州人文”区域,展示了贵州人文与茅台品牌的巧妙融合,进一步传播茅台与贵州共生的酒文化故事。4号展厅则完整呈现了一瓶茅台酒从原料科研、酒体研发到成品问世的现代化旅程,让观众看到茅台对品质、工艺的极致追求。

一瓶酒背后严格的品质把控,也是茅台对“以酒养老”文化深刻理解和诠释的一个切面。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酒是传递孝心、祝长辈长寿的载体。这与茅台前身之一“成义烧房”创始人华联辉为圆祖母心愿,“慈孝酿茅台”的故事内核不谋而合。茅台将个体的“孝”延伸至社会层面的“敬老”,唤醒消费者深层的文化认同感,同时严控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礼赠长辈的品质需求。

对于“以酒成欢”的诠释,则体现在对消费者情绪价值的满足上。在各个节日或人生的重要时刻,酒都是见证、共享美好的情感纽带。茅台也不断根据这些场景创新产品与文化表达,走进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的情感陪伴者。

在展会的场外互动区域,茅台也打造了一个沉浸式互动体验区。走进这个区域的消费者像来到了茅台酒集市,可以现场感受不同价格、不同风格的茅台产品,还可以免费品鉴、参与互动游戏。这种趣味性的逛展体验,帮助茅台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结。

“以酒成礼、以酒养老、以酒成欢”,中国传统酒文化的“初心”,同时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情感表达和需求。茅台以创新思维,结合时代背景,表达传统文化,不仅为酒行业从卖酒到卖生活方式的转变找到思路,也为中国酒文化走向走向世界,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突破产品消费场景,

从卖酒到卖“生活方式”

不过,想要真正变成一种“生活方式”,除了文化认同之外,让消费者可触达也很重要。这就要求企业需要突破消费场景的壁垒,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是,消费者理性饮酒,并不意味着市场没有增量。只是这些增量变得零散、细碎,散落在各个具体的场景之中。

比如“以酒成礼”这个传统文化之下,就能细分出多个消费场景。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酒的仪式感和礼品属性被更多年轻人认可,“以酒成礼”的商业价值也被无限放大。同样,“以酒养老”的文化内涵被消费者普遍接受甚至广泛传播后,家庭场景消费就成为新的增长点。家庭聚会、朋友欢聚、传统节庆、商务消费等消费场景,酒旅、酒菜等“酒+”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模式,都值得探索。

目前,茅台正在积极拓展“朋饮”“友饮”“亲饮”等多元场景,聚焦情绪价值,通过新场景下的产品、体验、服务创新,将酒文化变得更加生动可感知,以此满足消费者在情感层面的多样化需求。

比如针对中秋等传统节庆开发“礼盒装”产品,推出十二生肖系列产品,以及针对消费者特殊日期的产品需求,五星商标上市70周年纪念酒。此外,茅台还在53度500ml飞天茅台酒的基础上,推出了100ml、375ml和1000mL等不同规格产品,以及43度500ml茅台酒。未来,茅台还将继续开发消费者更愿意体验和接受的个性化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在体验方面,茅台依托文化体验馆,探索在消费场景中植入定制化的酒礼流程,为消费者提供“酒礼”服务。为满足消费者更加便捷、省心的购酒需要,提供即时零售、送货上门等消费服务。并且大力培育侍酒师等专业服务团队,为消费者提供专业侍酒礼仪、宴席策划和餐酒搭配等服务。这些动作都是基于对酒文化的理解,而做的场景创新。

一杯酒背后不仅是一家企业,一个品牌,更是一个产业,和无数人的事业。行业从卖酒到卖”生活方式“的转变,也很难单靠一家企业实现。茅台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掌握着资源优势,也承担了带动产业发展的责任。在酒博会上,我们也看到茅台酒销售公司、酱香酒公司、保健酒业公司、葡萄酒公司、生态农业公司、文旅公司、赖茅酒公司等公司产品在展厅中心区域集中亮相。

只有当整个行业真正做到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全新的姿态尊重、连接、服务消费者,真正的深层变革才会发生,行业的暂时的困境也将迎来转机。

写在最后

数千年来,中国酒文化从未固步自封,而是以开放的姿态,积极与现代社会对话,在新场景、新关系、新需求中探寻新的表达方式。

我们也相信,中国酒行业也将伴随着酒文化与时俱进的发展,而迸发出新的活力。在时代的交汇点,转型必将面临阵痛。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以文化突破让产品更有深度,以产品突破让文化更有广度。

让中国产品被全球认可的同时,也让中国文化被世界理解,才有机会最终实现 “中国酒文化走向世界、全球需求对接中国品牌” 的双赢。

内容作者:Jasmine

来源:疯狂的Marketin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