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国家网信办指导上海市网信办对小红书平台作出严肃处置,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整改、警告及从严处理相关责任人等措施。平台方迅速回应,表示将严格落实整改要求。
文/谋子
一场针对极端女权的风暴正在席卷中文互联网,小红书成为最新一个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平台。
近日,国家网信办指导上海市网信办对小红书平台作出严肃处置,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整改、警告及从严处理相关责任人等措施。平台方迅速回应,表示将严格落实整改要求。
这并非突然之举。早在今年初,中央网信办开展的专项行动就已明确将“宣扬极端女权,挑动性别对立”列为重点整治对象。小红书被处罚,表面上是因明星八卦内容管理失职,实则是对其长期放任性别对立内容的一次总清算。
监管部门指出,小红书存在未有效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的问题,依法对其采取多项处罚措施。
平台方面迅速做出回应,表示“诚恳接受处罚”,承诺将全面排查整改,强化内容审核,深化治理虚假信息、不良内容等问题。
这不是小红书第一次面临内容监管压力。2021年,该平台就因涉嫌泄露未成年人隐私内容被下架处理。此次处罚则直指平台长期以来存在的性别对立内容泛滥问题。
近年来,性别议题在中文互联网上逐渐异化。从杨笠脱口秀引发的巨大争议,到微博上持续不断的性别对骂,从短视频平台的“女拳”“直男癌”互怼,到小红书的笔记区两极分化。
极端性别内容已成为某些平台的“流量密码”。只要在性别议题上走向极端,就能轻易获得巨大点击量和互动数据。
某些内容创作者和营销号深谙此道,刻意制造对立、煽动情绪,因为理性客观的内容难以获得同样水平的 engagement(参与度)。
小红书的平台特性使其成为性别对立的重灾区。该平台以年轻女性用户为主,内容形式以笔记分享为主,这种生态既容易形成共鸣,也极易产生回音壁效应,加速极端观点的传播和固化。
性别对立内容泛滥带来的危害远超想象。它撕裂社会基本单元,制造不必要的冲突。许多原本可以通过理性讨论解决的问题,被极端言论转化为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类内容毒化公共讨论空间,使理性对话变得困难。当极端声音获得最大传播时,温和理性的声音反而被边缘化。
极端性别观点还误导年轻人的婚恋观和价值观。大量年轻用户在这些平台上形成对两性关系的认知,扭曲的观点可能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关系建立困难。
网信办此次处罚小红书,反映了监管部门对互联网内容治理思路的转变。过去相对放任的态度正在转变为精准治理、主动介入。
监管手段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从约谈平台到责令整改,从罚款到处理责任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理工具组合。
监管重点更加明确:打击极端主义,维护社会和谐。性别对立与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等一同被列为重点整治对象。
平台责任被进一步强化。“平台主体责任制”成为监管的核心原则,平台不能再以“技术中立”或“用户生成内容”为借口逃避管理责任。
小红书的处罚可能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很可能看到更多平台因放任性别对立等内容而受到处理。
平台治理策略将面临全面调整。内容审核标准需要重构,推荐算法需要优化,以减少极端内容的传播和放大。
中文互联网苦极端女权久矣,同样也苦各种极端主义久矣。监管部门此次出手,预示着对互联网极端主义内容的整治已经进入新阶段。小红书不会是最后一个被处理的对象,其他仍在利用性别对立获取流量的平台应当引以为戒。
来源:卧雪斋之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