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句话也提醒我们,过了清明节气,对待番茄的管理方式就要开始转变。
清明时节,也是种番茄的好时间。
但种番茄有句老话说:“清明番茄莫动手,四月管理有讲究"。
这句话也提醒我们,过了清明节气,对待番茄的管理方式就要开始转变。
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个时节番茄枝叶虽然茂盛,但有经验的菜农却不再像初春那样频繁照料。
为什么清明后的番茄需要特殊的管护方式?这其中藏着四个关键"不"字诀窍。
第一个要点是不早摘。
很多种植户看到植株下部叶片发黄,就急着摘除,这种做法在清明后需要改变。
番茄叶片不仅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更是养分储存的仓库。
每片成熟的叶子都能持续为植株提供至少两周的营养供给。
过早摘除叶片会迫使植株调动储备养分,影响根系发育。
特别要注意保留果穗下方的功能叶,这些叶片产生的养分能直接供应上方果实膨大。
当发现叶片自然枯黄卷曲时再摘除,此时叶片已完成养分回流,不会造成浪费。
第二个要点是不密植。
随着气温升高,番茄枝叶生长速度加快,但此时不宜过度整枝。
清明后的整枝原则是"疏密不剪壮"。
主要去除的是向内生长的交叉枝、贴近地面的匍匐枝以及明显感染病害的枝条。
对于健康的主枝和侧枝,即便看起来稍显密集也要保留。
这个时期保留较多枝叶有三个好处:一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二是为植株提供遮荫防止日灼,三是维持田间小气候湿度。
需要注意的是,整枝操作要选在晴天上午进行,避免雨天作业引发病害传播。
第三个要点是不遮阳。
四月的阳光对番茄生长至关重要。
充足的光照能促进花青素形成,使果实着色均匀。
有些农户担心强光会灼伤叶片,其实健康植株的叶片表面有天然蜡质层保护。
只有当持续出现35度以上高温时,才需要短暂遮阳。
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及时绑蔓,让叶片自然舒展接受光照。
对于大棚种植的,白天要完全打开通风口,确保光照强度不低于3万勒克斯。
光照不足会导致落花增多,果实糖度下降。
第四个要点是不施氮肥。
清明后番茄进入生殖生长期,养分需求发生明显变化。
此时过量施用氮肥会造成枝叶徒长,与果实争夺养分。
建议改用氮磷钾比例为1:2:3的专用肥,每亩用量控制在15公斤以内。
同时要重视中微量元素补充,特别是钙和硼的供给。
钙肥能增强细胞壁强度,预防裂果;硼元素则能促进花粉管伸长,提高坐果率。
施肥时间应选在清晨或傍晚,避开正午高温时段。
对于长势较弱的植株,可采用叶面喷施方式补充养分。
除了这四项主要管理措施,还要注意水分调控。
清明后浇水要遵循"见干见湿"原则,保持土壤湿度在60%左右。
过湿的土壤会导致根系缺氧,过干则会影响养分吸收。
建议采用滴灌方式,既能精准控制水量,又能避免田间湿度过大引发病害。
每次浇水后要及时中耕松土,增强土壤透气性。
植株调整也是重要环节。
当主茎生长到80厘米高度时,要及时打顶控制株高。
保留6-7穗果为宜,确保养分集中供应。
对于无限生长型品种,要定期疏除多余侧枝,保持单干整枝。
绑蔓时要留出适当空隙,避免茎秆与支架摩擦受伤。
特别要注意的是,清明后可能出现倒春寒天气。
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当气温低于10度时,需采取临时保温措施。
露地种植可架设小拱棚,大棚种植则需增加内膜覆盖。
寒潮来临前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提高植株抗寒能力。
如果你家今年也要种番茄,那么种番茄的一些措施,一定要好好做好。
尤其是现阶段的番茄管理,一定要做好四个“不”。
通过细心耐心的管理,相信你也可以种出高产的番茄。
来源:农民老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