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贵州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空域改革+技术创新+场景落地”为核心,擘画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蓝图。作为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先行者,贵州将通过三年攻坚,构建“低空智联网络+特色产业集群+多元应用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贵州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空域改革+技术创新+场景落地”为核心,擘画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蓝图。作为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先行者,贵州将通过三年攻坚,构建“低空智联网络+特色产业集群+多元应用场景”的立体化发展体系,让“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现实,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一、政策引领:从“顶层设计”到“落地生根”
方案明确,到2027年,贵州低空经济将实现“规模初具、体系健全、场景丰富”三大目标:
空域管理机制:
完成全省低空空域分类划设,建立军地民协同的灵活转换机制,实现空域资源高效利用。
基础设施网络:
重点区域低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形成“数字底座+地面设施+气象保障”的立体化支撑体系。
产业生态集群:
培育整机制造、航空发动机、动力电池等核心产业,打造低空科技创新平台,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应用场景示范:
在物流、应急、农林、监测等领域落地一批标杆项目,低空经济总产值力争突破600亿元。
二、基建先行:打造“低空智联”硬支撑
贵州以“数字技术+山地特色”为突破口,构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四梁八柱”:
数字底座:
在重点区域布局5G-A基站、通感一体化设备,实现低空飞行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数据的实时融合与智能分析。
地面设施:
在旅游景区、物流枢纽等区域新建或改造垂直起降场、无人机起降点,推动应急救援起降点与低空设施复合利用。例如,黄果树瀑布景区将建设无人机物流枢纽,实现“空中送货+景区巡检”一体化。
气象保障:
成立低空气象数据研究院,研发适用于山地气候的监测装备,探索气象数据流通交易模式,为低空飞行提供“精准气象护航”。
智能平台:
建设省级低空智能网联平台,整合飞行审批、航空情报、风险预警等功能,实现“一网通办、一键起飞”。
三、产业突破:从“制造”到“智造”的全链条升级
贵州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聚焦低空经济“核心赛道”,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跃迁:
整机制造:
招引适航认证企业落户,支持贵阳贵安、安顺建设整机总装基地,构建“整机+零部件+新材料”协同配套体系。
航空发动机:
以贵阳贵安、安顺为枢纽,打造涵盖研发、制造、维修的全产业链,突破轻型合金材料、精密锻铸等关键技术。
数字装备:
集聚飞控系统、航电系统、高精度传感器等企业,发展低空飞行数智软件,培育“贵州造”低空数字技术品牌。
电池与材料:
布局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电池生产线,加速动力电池新材料研发,打造全国领先的航空电池研发基地。
四、场景赋能:低空经济“飞入”百姓生活
方案提出“低空+”十大应用场景,让技术革新真正服务于民生与产业:
低空物流:
在贵阳、遵义等城市试点无人机配送,构建“15分钟急救药品送达圈”;在农村地区开展“空中快递进村”,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应急救援:
依托通用机场建立应急航空救援基地,配备大中型直升机、无人机,实现火灾侦察、医疗转运、地质灾害救援的“空中响应”。
农林作业:
推广无人机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在黔东南州黎平县等林业大县试点“空中护林”,提升森林防火效率。
监测巡检:
利用无人机开展铁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巡查,在毕节市试点“低空生态监测网”,实时追踪喀斯特地貌生态变化。
低空旅游:
在黄果树、荔波小七孔等景区开发“直升机观光+热气球体验”项目,打造“山地低空旅游走廊”。
未来展望:随着“飞行汽车”、城市空中交通(UAM)等前沿技术成熟,贵州或将成为全国首个“低空出行”试点区域,让“打‘飞的’上班”从科幻变为现实。
五、开放合作:融入全国大市场,抢占产业制高点
贵州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推动低空产业资源共享、技术协同创新:
跨区域联动:
与重庆共建“渝黔低空经济走廊”,在物流、旅游等领域开展航线互通、标准互认。
国际合作:
吸引跨国公司在黔设立研发中心,参与国际低空经济标准制定,提升“贵州方案”全球影响力。
贵州低空经济三年行动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这片山地正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抢占低空经济战略高地。从空域改革到场景落地,从制造升级到民生服务,低空经济正成为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未来三年,贵州的天空将更加繁忙,而“低空+”带来的无限可能,也必将为区域经济注入澎湃动能!
来源:车联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