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6月,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帮扶集团各成员单位向重庆市开州区派出第二轮驻村第一书记,踏上乡村这个广阔天地。近两年来,各位驻村第一书记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上勤于谋划、勇于实践,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有益
编者按:
2023年6月,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帮扶集团各成员单位向重庆市开州区派出第二轮驻村第一书记,踏上乡村这个广阔天地。近两年来,各位驻村第一书记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上勤于谋划、勇于实践,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有益探索和切实成效。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中共重庆市开州区委组织部、中共重庆市开州区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帮扶集团驻镇工作队、重庆市开州区融媒体中心特策划推出“物见·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在现场”系列报道,通过相关工作物件见证的方式,讲述驻村第一书记用心用情、献智献力的生动故事。
本期人物: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开州销售分公司副经理、开州区赵家街道周都村驻村第一书记王远。
【物件讲述:在王远的公文包里,有四本笔记本,记录了他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驻村工作的点点滴滴,也见证了周都村的发展变化。笔记本记录得最多的,是周都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富民产业发展。】
在刘伯承元帅故里——重庆市开州区赵家街道周都村,那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经历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华丽蜕变。这场蜕变的背后,离不开许多驻村干部的倾心奉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开州销售分公司副经理王远就是其中一员,担任周都村第一书记的他,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让“红色周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强化党建引领 做强“红色周都”品牌
日光摇窗,鸟雀鸣枝,好风十亩,欢颜四野。
“三月是踏春的好时节,天气晴好时,前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加大野外用火的安全宣传力度。遇到人多的时候,大家分工协作,拿上小喇叭,引导游客有序停车,特别是道路狭窄的地方……”日前,王远在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召开一周的工作例会,村干部、网格员、党员代表边听边记,并不断提出意见和建议。
2023年6月,王远前往周都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王远深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党建引领。近两年来,他带领村“两委”成员,深入挖掘周都村红色资源,将刘伯承元帅的革命精神融入党建工作。
在组织建设上,王远依托周都村党建长廊以及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和主题党日活动,内容涵盖党性教育、政策宣讲、村庄发展研讨等方面。同时,周都村与其他乡镇的4个村党支部结成共建对子,开展共建主题活动。一系列举措进一步规范了组织生活,有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此外,王远还实施了“支委定责、党员定户、公章定点、任务定向”四定行动,增强了党支部领导力、村民参与度和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让“红色周都”党建品牌愈发响亮。
推进产业发展 “门外汉”变成“土专家”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橘黄橙绿时。三月,在周都村党群服务中心后面的山上,漫山遍野的W·默科特柑橘已熟透,黄澄澄的,甚是好看。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近两年来,王远与村干部一起认真谋划周都村产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新的经济优势产业。同时,他还积极出谋划策,助力村集体经济合资公司重庆市开州区周都红企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运营好“刘帅故里·红色周都”景区,并参与产品询价、直播人员培训、景区管理等。
2024年,“刘帅故里·红色周都”景区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营业额达200万元。
有特色才有竞争力,王远深入推进周都村“一村一品”建设,培育壮大3000亩晚熟柑橘,积极聘请化肥专家现场指导,提升柑橘品质。他还着手优化配套管理,制作统一的包装盒,挖掘“周都红”品牌优势,为种植大户拓宽销售渠道。
此外,王远将向派出单位争取到的帮扶资金,用于周都村500亩新果园的管护工作,和其他驻村干部一起为果园送肥,协调修建投用防旱水池。
如今,说起果树管护的施肥、剪枝、疏果等工作,王远如数家珍,逐渐从行业“门外汉”变成农业“土专家”。
产业发展步入正轨,王远又参与实施景区周边民宿庭院经济打造。他配合街道办事处招商引资,依规将闲置土地出租给当地制鞋企业,用于扩大生产。“这样一来,不仅每年增加3万元租金收入,还解决了村里10多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王远说。
2024年,周都村被确定为开州区“强村富民”试点村。
深化文化实践 构筑“精神家园”
一个春日午后,在周都村新农村居民安置点,村民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开展各种娱乐活动。
“王书记,快来跟我们下一盘棋。”村民阮胜国热情地招呼着王远。
在王远看来,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思想。他十分注重加强乡村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构筑村民的“精神家园”。他还积极推动开展“三农三教”活动,即农民当教师、农坝当教室、农事当教材,大大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
同时,在王远的推动下,村“两委”扎实开展乡村治理积分兑换行动,加大周都村实施村规民约积分制的力度,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每季度的积分兑换日,可谓人山人海。大家拿着积分手册,有序排队,我们党群服务中心可热闹了。”王远骄傲地说。
乡村要美,基础设施得跟上。王远深知,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硬支撑。他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推动周都村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周都村投资490余万元,完成4万平方米绿色景观打造,实施浦里河(赵家段)岸线生态修复工程。全村80%的村组道路完成升级改造,新安装路灯500余盏,实现刘伯承同志故居旅游环线全覆盖。
如今,周都村道路宽敞、环境优美,党群服务中心新打造的党史陈列室、乡愁纪念馆让周都村红色文化基因更加凸显,红色旅游正让周都村焕发更多生机。
【第一书记驻村感言:“为村民办实事,为村里谋发展,为提升自己工作能力”,是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初衷。近两年时间,我虽然做到了“驻村、驻身、驻心”,但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是一篇大文章,需要一茬接一茬的人员埋头书写。两年任期结束后,我将向组织申请继续驻村,为周都村的发展继续添砖加瓦。】
来源:七一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