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乡村孩子“举”到更高,这位李老师很有“招儿”

B站影视 2024-11-20 16:53 2

摘要:家和学校的距离,是35公里,李志叶每天往返一次。晨光熹微,开车从县城的家赶往乡间的学校;夜幕四合,从安静下来的校园回到温暖的家。“每一天前行,奔向的都是光明和希望。”李志叶说。

耕心播爱,为乡村学子撑起一片绿荫

——记2024年“齐鲁最美教师”、

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虎滩中学教师 李志叶

家和学校的距离,是35公里,李志叶每天往返一次。晨光熹微,开车从县城的家赶往乡间的学校;夜幕四合,从安静下来的校园回到温暖的家。“每一天前行,奔向的都是光明和希望。”李志叶说。

李志叶是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虎滩中学的语文老师,也是一位带班十余年的班主任。她把整个人都交给了乡村的学子,用自己的专业学养和教研智慧托举着这些农村少年成人成才。近年来,她获得了“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东营市最美教师”“东营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入选“东营名师工程人选”“齐鲁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山东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在今年的教师节,她又被评为2024年“齐鲁最美教师”。

在乡村教育田地上27年矢志不渝的坚守,成就了最美的她;与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教学相长,成就了最美的她;专注学生现实需求的耕心播爱,成就了最美的她……

扎根乡村,以爱育爱

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守护柳”

利津县古称“凤凰城”,从这个形若凤凰的古县城向西北35公里,沿着一条两侧种满庄稼的道路,就能寻到被一片民房和庄稼“包围”着的虎滩中学。

李志叶就是从虎滩中学走出去的学生。1997年从东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毕业后,她放弃了在县城学校任教的机会,主动要求站上母校这所乡镇中学的讲台,做一名乡村教师。

因学校缺语文教师,学电教专业的她被安排教语文。从理科到文科的转变,李志叶需要迈过一道坎。她跟定一位老教师,抄背教案、跟堂模仿,时间不长,便慢慢地“咂摸”出一些“门道”,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课堂创意,她的语文课深深地吸引了学生,遇到比课赛课,她竟脱颖而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大姐般的老教师溢于言表的认可和称赞,让她感受到激励的力量,她更伏下身子钻研教案,研究教法学法,让自己在课堂上达成教学相长的蜕变。

课教得好,就格外受到学生喜爱,李志叶又接到一项新的任务———当班主任。李志叶这个班主任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始终心怀对学生的爱护、宽容、理解。“学知识,更要学做人。”班里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少年,“这些学生大多性格内向,自尊心强,他们更需要被关爱,被照护。”作为班主任,李志叶给予了学生温暖的接纳和共情———接纳他们鲜活独特的个性,共情他们多样的感受。她像一把火炬,把乡村少年的心照亮。她在班里建起“家文化”,从一件件小事做起,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贴心照顾。她买来雨衣和零食,学生雨天不再被淋,饿了就能充饥;她为过生日的学生亲手擀一碗生日面,让他们感受家人般的温馨;她与学生在趣味接力和“背靠背”的游戏中建立信任,在诸如“感恩有你”的主题班会上倾听学生心底的声音……

有一年新生入学后,李志叶注意到了独立却有点内向的小兴。家访时她才知道,因为妈妈瘫痪、爸爸患有精神疾病,小兴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所以会时不时自卑“冒头”。李志叶带他到家中做客,细细了解他的生活与学习状况;引导激励他竞选班长,让他做“班主任助理”,激发他的自信心;陪伴他挑起家庭的担子,让他在照顾父母的过程中感受到自我奋发的力量……小兴虽然经历诸多苦难,但逐渐树立起自强的信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学校运动会上,他捧回了3000米冠军的奖杯,并先后获得了市级、省级“新时代好少年”的荣誉称号。高考之后,小兴拿着鲁东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前来报喜:“老师,我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想像您一样,当个有爱心、教课好的语文老师!”

那一年,班里转来一名休学后复学的学生小凯。小凯的母亲把孩子交到李志叶手上时,忧心忡忡地说:“这孩子一直厌学,我们也不知道咋办……”李志叶拉过小凯的手,给他安排了一位脾气好、学习好的同桌。傍晚放学之前,她把小凯叫到身边:“我们都会陪着你走过这段日子,不要担心,咱们一起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好吗?”小凯点点头,抬起眼,四目相对时,李志叶明显看到了他眼睛里闪现的光。慢慢地,小凯不仅认真地完成作业,还开始参与小组讨论。他积极参与班级事务,远足时主动收拾垃圾,早到开门晚走关灯,他的名字进入了进步学生表彰名单。

临近中考,每位学生都在为升学努力,李志叶发现,小凯却像泄了气的皮球———成绩不好的他在担忧自己的未来。“你的成绩考高中有点儿困难,咱可以上个职业学校,有了技术就不愁就业。”李志叶细细帮小凯分析,小凯也重新扬起了斗志。

后来,小凯考上了一所职业学校,毕业后也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李志叶记得,小凯考入职业学校后不久,她收到了一个来自小凯的快递,里面是一个包装精美的杯子。随着热水的注入,杯子上现出了她与小凯相拥的照片。那是初中郊游时师生二人的合影,合影下还有一行文字:“娘,您辛苦了!”后来,小凯有点羞涩地对李志叶说:“我可能不会当面叫出那个‘娘’,但在我心里,您就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亲娘’!”

李志叶用真情培育一个个步入青春期的鲜活生命,在尊重和悦纳中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并将这份理解与关爱向外发散,形成不断传递的良性循环。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李志叶架设起“点、线、面”结合的校家社共育立体桥梁,通过家访搭建起教师、家长、学生的心灵沟通平台。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李志叶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研学。他们既到博物馆开展“盐的前世今生”的科技实践,也到生态农场体验生态种植;既组织十公里的野外拉练,也张罗到黄河岸边踏青诵诗……

在黄河岸边,柳树是很常见的树,它们坚韧而又柔软,一年年守护着黄河的堤岸。扎根乡村教育27年的李志叶,仿佛在岁月的照拂下长成了黄河岸边的一株柳。她被黄河水滋养,也为黄河岸畔的农家学子撑起了一片绿荫。

立足课堂,深耕教学

做引领学生智慧前行的“引路人”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他们在这里完成知识的学习、观点的碰撞,达成教学相长的全方位成长。可是,以前学校的课堂却有点儿不容乐观,课堂上充斥着沉闷乏味、有问无答的现象。不满于现状更不安于现状的李志叶,开始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思索有针对性的策略。

李志叶以学生为中心,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差异特点的基础上,个性化地精准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从知识的传授到能力的内化,再到素养的提升,努力培养出既有人文底蕴又有科学精神,既能学会学习又能健康生活,既有责任担当又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人才。“班级管理和教学,只要方法得当,咱们乡村学校也能为社会输送具有竞争力的栋梁之材。”在有效培养学生方面,李志叶很有“招儿”,她的探索实践,从语文课的精准教学开始。

她精准预设,建构起基于“学生感受和疑问”的课堂学习支架。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李志叶充分认识到,课堂上教师的盲目“漫灌”和大量刷题,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个性和探究的兴趣,导致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学得疲惫。于是,一场基于“学习感受和疑问”的语文教学改革在李志叶的倡导下开启了。师生同读文本,学生充分表达疑问或感受,教师梳理学生疑问,师生共同探索、答疑解惑。课堂上,激烈的争论有了,沉静的深思有了,学生的脑瓜儿“转”起来了。李志叶把课文中的理念与生活紧紧相连,还通过社会实践、角色扮演等环节助力学生理解和感悟,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

李志叶根据每堂课、每种课型的实际需要,在“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巧设了“结对”“部落”等多种课堂活动形式。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基于“学生是主体”原则,课堂上的问题都是来自学生的“真问题”,学习结果是课堂上学生的真懂、真会、真明白,评价是看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参与度、合作达成度、探究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她还鼓励同学之间开展互教互学,让学生在“吃透”知识的基础上完成“输出”,达成真正的知识贯通、学以致用。

在李志叶的主导下,学校每个年级的每节语文课,教师都要精心设计主题,让教学目标具体化、细致化。课堂的节奏,始终由学生基于文本的疑问、对问题的探讨与解答来推进和掌控,以“有疑而问”“有问讨教”“创新质疑”等不同层面的“结对”“小组”等课堂活动为基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向高认知学习迈进。

在虎滩中学九年级27人的教室里,摆放着28张桌子。其中27张是学生的课桌,第28张桌子,就是李志叶的办公桌。她把办公桌摆放到教室的角落,既省去了她在办公室与教室之间来回的时间,又能及时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增加作业面批的时间。就像李志叶经常给学生“变”出糖果和零食一样,她的办公桌上,也经常“魔幻”般地出现饼干、酸奶或棒棒糖。这一份份惊喜就像师生间“精准”的呵护,让小小的班集体弥散出了浓浓的人情味儿……

引领带动,复盘反思

乐做年轻同行的“登山杖”

李志叶是善于思考的人,复盘反思也成了她的习惯。深夜挑灯,把日常的教学实践反思整理成文,已成为她的“功课”。一如她张贴到教室墙上的“让读书成为习惯,让积累成就梦想”,她与学生同读共进,垒土成台。

“遇到问题,我总想着怎么去解决。”李志叶说。正是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推动着她,不断复盘、反思。“问题出在哪儿呢?”这是她经常问的一句话。“如果这样的问题再出现,我会怎么解决呢?能避免吗?”当找到问题的症结,她又这样问自己。循着解决问题的思维进行深度思考分析之后,问题往往不会出现第二次。她经常对学生说:“不要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一次摔倒就是让我们在教训中汲取经验。”

2022年,李志叶将多年的教育心得整理成书,《探索实践进阶———一位中学班主任的教育四季》正式出版。2024年,集结她全新教育观点的《“四位一体”班主任专业成长路径与策略》一书即将付梓。在乡村学校生源减少带来的小班化教学背景下,她也在着手推进乡村学校小班化教学研究,将教研和探究目标瞄向更现实、更细微的乡村教育深处。

作为“山东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和“齐鲁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李志叶带领来自东营市胜利第二中学、广饶县稻庄实验中学等学校的8位核心成员共学共研。为了让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更加紧密,李志叶通过经典共读、教育案例分享、课题研究、主题班会研究为主题的“四位一体”学习法,将所有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约定的学习时间里,他们各自完成读书提升、案例总结,在共同学习的时段里,进行共读、分享,每个人的教育案例都能带来深刻的教育反思和现实体悟。在课题研究方面,成员带着问题而来,“问题即课题”,这是李志叶经常说的话。在她看来,学生或班级存在的问题都值得教师探讨研究。在李志叶的引领下,工作室成员都在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除了线上定期的交流学习,李志叶还抽时间到工作室成员所在的学校“送教”。她把自己的做法、想法开诚布公地与成员交流。“每个人都是一个思想的宝库,交流互鉴就是一个思想碰撞、相互启发的过程。我们集合团队的力量往前走,最终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李志叶执着地前行,也对美好的前景有着执着的信心。近几年,她的工作室成员多人被评为市级名班主任、县区名班主任,所带班级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东营市胜利第二中学的教师杨翠玲是李志叶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员,她把真情投入、真诚沟通用在了班级管理、与家长沟通中,她曾把“问题班级”转变成“和谐集体”,也曾把“厌学学生”带成“学习标兵”。她的学生不仅活跃在学校艺术节、经典诵读大赛、运动会上,还屡次在市级优秀传统文化展演、红色故事大赛中夺得一等奖。“真爱无敌!”这是杨翠玲被评为区级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被评为区级优秀班集体时的有感而发。她说,从李志叶老师那里领悟到,班主任对学生真心负责、真情付出,学生自会感受得到,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家长把老师的付出看在眼里,就会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校家社共育就能大放异彩;真情付出,真诚沟通,班级管理中的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一切,不正是李志叶耕耘“心田”、真情化育的具象化表达吗?

光影流转,岁月更迭。李志叶把无数学生托举到更高的平台,可她依然在这一间教室坚守。当把目光再一次投注到班里的27名学生身上,她的内心依然丰盈而热烈。“我看重的不是学生的数量,而是生命的质量。”在李志叶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承载着一个家庭最热切的希望,她在与学生发自真心的互动中,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的热烈和律动———她与学生的心靠得越来越近,心同频、爱共振,共同奔向更远、更好的前方。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