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8日上午,北京朝阳医院眼科手术室传出好消息——陶勇医生主刀,苏伢子的手术顺利完成,现在正在恢复中。
这两天,美国寻亲青年苏伢子的眼睛问题被网友们时刻关注着。
4月8日上午,北京朝阳医院眼科手术室传出好消息——陶勇医生主刀,苏伢子的手术顺利完成,现在正在恢复中。
这份迟来的光明,比任何礼物都珍贵。3月23日,刚下飞机的苏伢子还只能摸索着拥抱母亲,泪水模糊了他仅存的微弱视力。
苏伢子是一位30岁的美国汽车工程师。从6岁被人带去广州街头卖花,到在异国他乡坚持学中文、成为工程师,苏伢子用23年完成了一场寻亲奇迹。
2025年2月,当DNA比对成功的消息传来,苏伢子用攒了两年的积蓄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归乡的机票。老家那间为他空置了23年的老屋,也终于等回了主人。
01
卖花少年的悲伤
2002年冬天,6岁的苏伢子与哥哥被熟人带到广州街头卖花。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瘦小的苏伢子挤在人群中,一次次举起手中的花束,伸向周围的人群。
此刻的苏伢子并没有发觉,身边已经没了哥哥的身影。他捏紧手中的花束,饥肠辘辘地茫然四顾。
他无助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注意。一个男人将他带走了。从此,苏伢子被迫替他卖花赚钱,还不时地遭到毒打。
直到有一次,被打得奄奄一息的苏伢子躺在广州的街头,被路人看到后报了警。当时,苏伢子的头部受伤,后来发现他的心脏也在那时留下了病根。
年幼的苏伢子,不记得自己的名字,也说不清家庭地址,只有“苏伢子”这个乡音回荡在耳边。警方便将他送至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取名为“越发刚”。
刚进福利院的苏伢子,时刻想着回家。于是,趁着福利院的大铁门没有关紧,他和另一个男孩一起逃了出来。
两个无依无靠的少年,在广州街头兜兜转转,他们想要回家,却不知道要去往何方:我的家在哪儿呢?
几个小时后,他们低垂着头,沿着出逃的小路,又返回了福利院。
这一次的出逃经历,让他明白了:他把家弄丢了。
02
用中文寻找回家的路
2011年4月,苏伢子被告知,他将被美国的一对夫妇收养。之后,他离开了祖国,开始在美国读书和生活。
在美国上高中时,苏伢子发现自己的视力出现了问题,可当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渐渐地,他的左眼视野里只余下扭曲的画面,右眼更是连光也看不到。
因为视力问题,他学习起来越发艰辛。阅读时,他的手上拿着放大镜,努力瞪大眼睛。别人花几分钟就能读完的文章,他要花上半个小时甚至更久。
可即便这样,苏伢子仍考进了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2022年毕业后,他成为一名汽车测试工程师。
但他的生活依然拮据。因为被界定为“法定盲”,即便做了同样的工作,他的薪资也比同事低很多。
房租、水电、未还完的大学贷款,让他的日子过得紧巴巴。除去维持温饱,水果对于他来说更是奢侈品。与此同时,他的健康状况也出现了问题。
2024年8月,28岁的苏伢子晕倒了。他睁开眼睛,看到雪白的屋顶、冰冷的仪器,他的心一阵阵发慌。又一次在ICU醒来,他心中思潮涌动,若这样死去,会留下一辈子的遗憾吧。
那一刻,他下定决心,去做那件萦绕心头多年的事——寻亲!
“从那以后,我就疯狂攒钱,一天打两份工。”他只为找到亲人,能够坐上归国的飞机。
其实,来到美国后,苏伢子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15年来,他不断巩固和学习中文。
他只有一个想法:中文是回乡之路的根基,只要还能看懂文字,与中国的连接就不会断;只要不放弃,终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
苏伢子的手机壁纸是故宫的图片。《天龙八部》和《倚天屠龙记》是他最爱的电视剧。他还曾为郑州特大暴雨灾害发朋友圈,呼吁各方前来帮助。
身处异乡的他,用生活里的一点一滴,将中国文化篆刻进了自己的灵魂深处。他说,汉语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因为我想这辈子还有机会叫一声“妈妈”。
2024年10月,刚刚出院的苏伢子打开电脑,在《宝贝回家》网站中,记录下自己的信息。
幸运的是,2025年2月17日,国内的志愿者传来消息,他的DNA比对成功!
那一刻,他的眼泪顺着脸颊滑落,原来父母真的没有放弃他!
原来,他来自江西省宜春市,原名叫吴苏成,小名叫苏伢子。那一天,他忍不住发了条朋友圈宣布这个好消息。
未及回乡,他的心就已飞至千里之外,梦中那一声声“苏伢子”的乡音,终于有了确定的答案。
03
不曾忘记的双向奔赴
2025年3月20日,飞机刚落地上海,身穿皮夹克的苏伢子就走出了机场。他面带笑容,拉着行李箱快步向前走。
面对围过来的记者,他侃侃而谈。尽管记忆里父母的样貌已经模糊,他依然坚信自己能找到回家的温暖。
车上,苏伢子小心地脱下身上的旧皮夹克,开心地给同行的记者讲述这件衣服的来历。
原来,这件皮夹克是美国妈妈送给他的礼物。衣服的领口上写着“新新人类”4个字。只因这是中文,他便将这件衣服珍藏了15年。
“它代表着我对祖国的思念,对家人的思念。”“穿着这件衣服离开的中国,我要穿着它再回来。”如水的情绪翻涌,那一颗想回家的心,即便过去许久,也依旧滚烫!
3月23日,在大家的见证下,苏伢子拥着阔别23年的母亲,泣不成声。
他将母亲和哥哥的手紧紧握在胸前,这一刻的真实感,与他脸上的笑容,打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
不善言辞的父亲也在重逢的那一刻,不停地抹着泪。
哥哥说,弟弟走失后的这些年,妈妈每天晚上太阳一落山,就会站在门口喊:“苏伢子,快回来吃饭了!”喊完了自己就躲在角落里号啕大哭。
如今,母亲这23年的呼喊终于有了结果,她终于等回了她的苏伢子,而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才56岁。
这23年,吴家始终没有注销苏伢子的户籍,哥哥盖的房子也还空着一间屋子。
哥哥带着苏伢子走进家门,房间里的木架子床仍在,席梦思也老旧得不成样子,家中仍保持着苏伢子走时的模样。
走出门外,哥哥带着苏伢子来到屋边的竹林,指着不远处的小山坡:“看,那个地方,就是小时候我带着你玩耍的地方。你最喜欢把树叶堆在一起,从那里滑下来,每次滑下来,你都笑得特别开心。”
尽管已经没什么印象了,但哥哥的话仍旧让苏伢子笑得见牙不见眼。这些只有家人才知道的故事,让他更加庆幸能够找到自己的根。
阔别多年的相聚,让沉默的父亲也开始侃侃而谈。他回忆起苏伢子脸上疤痕的由来:“因为他是左撇子,所以左脸因为放炮被炸伤。”
苏伢子听后,眼睛笑弯了,像是想到了什么,说:“如果我用的是右手,炸伤的可能是右脸啦!”这道伤痕仿佛是他与父亲心照不宣的秘密,得到了某种认证:看吧,这就是我脸上疤痕的由来,而这也正是我的来处。
苏伢子的表姐也用自己的爱,温暖着这个终于归乡的男孩。她询问表弟在美国的境况,心疼地为他落泪。
当她得知表弟在国外连水果也舍不得吃,赶紧带着他来到超市,把车厘子、榴莲、山竹、苹果……都买了一遍。而苏伢子却踌躇在冷柜前,拿起小时候喝过的AD钙奶。
表姐看到了,又把苏伢子拿起的零食全都放进了购物车。她说:“弟弟这些年太苦了,我要让他都尝一尝。”
在大家的见证下,苏伢子过了回家后的第一个生日。他把蛋糕中的“家”字给了母亲——有妈就有家。他把“回”字给了自己——一个“回”字,他盼了23年!
苏伢子给家中的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送给父亲和哥哥的是钱包,希望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看到妈妈门牙缺失,他就带着妈妈去看牙;还送给母亲一枚金戒指,特地定制了活扣的样式。
“我知道我以后还是得回去工作的,也不能经常回来陪妈妈,所以我希望这个戒指可以一直戴在妈妈身上,让妈妈一直有我在她身边的感觉。”
04
在祖国“看见”了光
苏伢子对祖国与家的热爱,感动了千万人。看着他在镜头前无法聚焦的眼神,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2025年3月26日,苏伢子在记者的陪同下,前往南昌二附院进行检查。
3月28日,北京市朝阳医院的陶勇医生连线了苏伢子,询问了他的病情,并和他约定在北京朝阳医院进行免费治疗。
连线过程中,陶勇问苏伢子:“吃过这么多苦,恨过吗?”
苏伢子笑着摇头:“我遇见苦难的同时,也遇见了爱。”
4月3日,苏伢子前往北京治疗。陶勇医生委托团队,送来了为他定制的智能眼镜。
戴上眼镜之后,奇迹发生了,苏伢子甚至可以看到4米外的东西。
他的笑容越来越灿烂。看到镜子,他轻轻地说了一句:“我终于看到自己是什么样子了。”
这一刻的光明,让他更加坚信:回归祖国,他找回了家,更找到了自己的根!
因为签证原因,苏伢子在国内逗留的时间只有30天。告别家乡时,他在老屋边的一棵竹子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有人问他:“看到自己的家这么穷,你心里怎么想?”
他坐在小竹椅上微笑着回答:“父母如今的生活,本该也是我原有的样子,这里永远是我的家。”
在他看来,这里是他命运的起点。
他也和哥哥表示,自己的走失与他无关,如今我们都生活得很好,希望哥哥能放下心理包袱。不管过去怎样,往后此生,风雨同舟。
未来,苏伢子想读博士、学开车,带父母看世界。正如他自己所说:“所有的颠沛流离,终将抵达团圆的彼岸。”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