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上海将完成以全市200余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重点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整体更新和提升;新增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打造200个“家+书屋”家庭教育新空间,新建30个社区市民健身中心,新建改建130片市民运动球场、70条市民健身步道、500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58
上海将不断健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将专业文艺资源送到家门口
■今年,上海将完成以全市200余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重点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整体更新和提升;新增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打造200个“家+书屋”家庭教育新空间,新建30个社区市民健身中心,新建改建130片市民运动球场、70条市民健身步道、500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58个市民(职工)健身驿站、20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
117万人同时在线抢课,市民艺术夜校热门课程最快3秒“抢光”;家门口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配送全年不停歇;埃及展等文博美术大展频频创下新纪录……这些都是上海公共文化服务的生动缩影。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记者从昨天举办的2025年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围绕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目标任务,上海将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数字化、品质化水平。
今年,围绕打造“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上海将完成以全市200余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重点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整体更新和提升;新增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打造200个“家+书屋”家庭教育新空间,新建30个社区市民健身中心,新建改建130片市民运动球场、70条市民健身步道、500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58个市民(职工)健身驿站、20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
推动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
过去一年,上海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继续加强法治建设、完善制度标准、加强专业人才队伍保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24年,上海博物馆东馆全面建成开放,上海大歌剧院、上海越剧艺术演艺传习中心建设项目稳步推进。黄浦文化中心、静安区文化馆分馆、长宁区“新页书房·艺术主题馆”等一批区级设施建成或焕新开放,优化市级场馆中心辐射、区域场馆优势互补的整体布局。此外,上海超额完成2024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打造157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新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34个,新建改建市民健身步道89条、运动球场183片、益智健身苑点1186个,新建改建市民(职工)健身驿站81个,发布科普基地305家,创设“家+书屋”家庭教育新空间107个;推出“美术新空间”15家,发布25家“星级美术馆”和第五批56个“家门口的好去处”,完成115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更新提升。
上海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去年市、区两级共配送文艺演出、文化讲座、艺术教育、电影等各类活动12.3万场,文艺指导9.6万课时,在线配送项目1210个,服务人次超过1947万。有针对性地增加市级国有文艺院团配送文艺演出额度,举办下基层演出3272场,开展进校园、学生场演出555场。举办2024年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活动,推出公共文化活动2500余场。同时推动公共文化设施错时开放、延时开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延时开放比例达80%,一批博物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推出“奇妙夜”活动。
在城市美育方面,全市博物馆、美术馆举办展览超过1000场,接待观众超过4200万人次,“何以中国”等文博美术系列大展,提升“来上海看美展”的品质和影响力。“社会大美育课堂”策划、提供艺术普及教育活动3.5万场,服务人群约989万人次。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线上线下开设1752门课程,惠及学员近10万人次。
打造“家门口的好去处”
新的一年,上海将继续布局建设重点公共文化场馆,坚持重大文化设施中心辐射,推进上海大歌剧院、上海文学馆、上海越剧艺术演艺传习中心、上海马戏城中剧场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改造,打造文化新地标。坚持区域文化设施功能错位,稳步推进杨浦区图书馆滨江馆、闵行区冯远美术馆、春申湖四岛、青浦区美术馆、奉贤区落英缤纷美术馆等设施建设,支持浦东演艺综合场馆设施群、黄浦“艺术外滩”、静安“艺术苏河”、徐汇“艺术西岸”、长宁“舞蹈艺术会客厅”、普陀“半马苏河”文化秀带、虹口“文化三地”等建设,形成多样化区域文化活力中心。
结合城市更新和美丽乡村建设,上海将在滨江水岸、绿地公园、广场集市等生活化场景中导入文旅公共服务资源,推动城市空间文化赋能。打造新一批融合化、高品质的“家门口的好去处”,认定一批“演艺新空间”“美术新空间”,培育50家社区旅游景点。
在城市美育方面,上海将搭建美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将专业文艺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依托上海市民文化节推出更多市民广泛参与的品牌活动和创新项目。上海将扎实推进2025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升级打造10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开办500个市民艺术夜校教学点位。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双百”建设,推出“百课百展”,实施艺术家“派驻”校园艺术团行动、书香校园浸润计划等。
上海将推动文博演艺资源、旅游产品线路与商圈活动、体育赛事、论坛展会、城市节庆等联动合作,以群文活动大人流激发消费新增量。活化利用文化遗产,推动“考古+旅游”“文博+旅游”“非遗+旅游”发展,推出一批人文、艺术、建筑和时尚相融合的文旅项目。鼓励文博场馆、艺术院团主动对接参与书展、旅游节等重大活动,开展“艺术天空”“现代戏剧谷”“城市草坪音乐会”等多元融合项目。支持在“一江一河”沿线和文博图美场馆周边区域发展文旅特色集市。
加强文化资源数字化采集、加工、挖掘和数据服务,推动建设上海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上海将持续推进“家门口的数字苑”沉浸式视听馆、社区数字美术馆、社区直播间、桌面互动阅读、VR集控等新场景落地,覆盖全市70%以上街镇。本市还将开展《上海市文物保护条例》修订和《上海市博物馆条例(暂名)》立法工作,做好《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条例》宣贯工作,贯彻落实《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4年版)》。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