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后,大多起病隐匿,症状轻微或呈渐进性发展,许多患者确诊时已进展为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当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为HCV感染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突破,其疗效接近100%,通过清除HCV可实现临床治愈,
站内免费正版图
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后,大多起病隐匿,症状轻微或呈渐进性发展,许多患者确诊时已进展为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当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为HCV感染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突破,其疗效接近100%,通过清除HCV可实现临床治愈,从源头上减轻或控制HCV相关肝损害,阻止疾病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等严重状况,显著改善患者长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然而,HCV感染是一个持续过程,CHC导致的肝脏长期、反复损伤与修复,使大量纤维组织在肝内沉积,形成肝纤维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结节,使肝脏变硬、功能下降,进入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的严重阶段。
随着临床筛查技术的日益精细,大量既往未被发现的HCV携带者得以确诊,治愈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但部分患者对HCV消除、丙型肝炎治愈后的长期管理缺乏认知,认为疾病已完全康复,重新回归不良生活习惯,如肆意饮酒、不规律饮食等,导致病情复发或恶化。因此,作为医生,需关注CHC治愈后的管理问题,指导患者高质量度过人生后半段。
1. 清除HCV对肝硬化的益处与局限
许多患者常问:“CHC病毒已清除,为何仍会肝硬化?”事实上,CHC一旦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即便丙肝治愈,实现肝硬化逆转也极为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治愈丙肝无意义,消除HCV具有重大意义:
• 阻断传播:CHC是经典传染性疾病,肝硬化期甚至癌变期若未治疗,仍具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体液传播。清除病毒可降低传染风险,保护身边人。同时,HCV存在再次感染可能,同性恋、静脉吸毒等高危人群治愈后需洁身自好并定期复查。
• 延缓肝硬化进展:丙肝肝硬化由CHC发展而来,不控制HCV,肝硬化好转无从谈起。清除病毒是肝硬化可能逆转的前提。
• 降低并发症风险:未抗病毒治疗的CHC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未到肝硬化阶段就可能发生肝细胞癌变。尽早治愈丙肝可防止疾病进展恶化,减少肝硬化失代偿(如肝性脑病、腹水、消化道出血、肝衰竭等)及肝细胞癌(HCC)等并发症的发生。
2.HCV清除后的病情恶化风险
肝硬化是危及健康的独立晚期疾病,即便HCV被清除,肝硬化仍可能继续进展。2015年美国一项研究纳入1245例CHC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后进行肝硬度测量,其中65%接受DAA治疗,35%接受干扰素(IFN)治疗,59.2%达到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VR),DAA治疗者SVR率达91.5%。
治疗后平均随访27.3个月,6.5%死亡或接受肝移植,2.4%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3.0%发展为HCC。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后肝硬度>20kPa与死亡、肝移植、失代偿期肝硬化、HCC等不良结局显著相关,肝硬度级别增加也与更高死亡风险和不良事件发生相关。
由此可见,DAA抗病毒治疗虽为CHC首选方案,可快速使HCV阴转,改善肝功能,阻滞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进程,但并非完全康复如初。尤其是CHC纤维化程度严重或已肝硬化及出现失代偿(如门静脉高压、腹水、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肝性脑病等)的患者,清除HCV虽能遏制肝脏炎症病因,但对已形成的严重肝硬化,无法从根本上改善肝内健康肝细胞数量减少、血管走向紊乱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等问题。
在我国,约10%的CHC患者存在肝硬化,大部分处于代偿期,确诊后中位生存期可达12年以上。基因3型HCV感染者更易发生肝纤维化。研究发现,HCV消除后,部分肝纤维化甚至代偿期肝硬化可能有一定程度逆转,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因肝功能严重受损出现临床症状及并发症,逐步进展为失代偿肝硬化。这类患者病情恶化迅速,中位生存期仅2年左右,临床治疗和管理复杂,仅靠抗HCV治疗难以有效控制病情。
因此,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已出现明显纤维化和硬化的患者,推荐“三抗”疗法——抗病毒、抗炎症和抗纤维化治疗。尤其在抗病毒治疗达到临床治愈后,抗纤维化治疗对防止疾病进展更为重要。CHC患者即使肝功能恢复正常,若肝纤四项、肝硬度等反映纤维化的指标异常,仍需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定期复查、治疗。肝硬化未失代偿且抗病毒治疗告一段落的患者,继续进行抗纤维化、针对肠 - 肝轴异常采用抗生素治疗、改善全身循环功能、减轻炎症状态及降低门静脉高压等综合管理,对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3.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抗病毒用药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DAA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受限,此期可供选择的方案仅有以索磷布韦为基础的方案,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基因1-6型)、索磷布韦/雷迪帕韦(基因1、4、5、6型)、索磷布韦 + 达拉他韦(基因1-6型)。首选上述方案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2周,若患者不能耐受利巴韦林,则疗程延长至24周。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是否出现溶血性贫血、心肌损害、疲倦、头痛、乏力、消化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如肌肉痛、关节痛)等副作用。
总之,感染HCV后接受抗病毒治疗获得痊愈的CHC患者,进入恢复期后更应密切关注肝脏纤维化及硬化情况。医生需指导患者及时复查、遵医嘱服药,这是保障患者后续健康的最佳措施。通过全面、细致的长期管理,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来源:关爱儿童专注儿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