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跟在上海做创业的朋友聊天,他说刚申请到了“零租金”办公室,200平的空间,前两年不仅免房租,连网络费都有补贴。这不是个例,最近深圳、杭州、成都这些大城市,都在推“零租金”项目——有给初创公司免租的产业园,有给小摊贩免费的市集摊位,还有给社区服务的免费场地
前几天跟在上海做创业的朋友聊天,他说刚申请到了“零租金”办公室,200平的空间,前两年不仅免房租,连网络费都有补贴。这不是个例,最近深圳、杭州、成都这些大城市,都在推“零租金”项目——有给初创公司免租的产业园,有给小摊贩免费的市集摊位,还有给社区服务的免费场地。不少人纳闷:租金可是城市里的“香饽饽”,怎么突然就免了?这场大城市的新竞赛,咱们普通人能捞着啥好处?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说,帮你看清里面的门道。
先得搞清楚,现在的“零租金”不是随便撒钱,而是“精准免租”,专挑能给城市添活力的领域。就说深圳吧,在南山科技园划了一片“零租金创业区”,只招做芯片研发、智能硬件的初创公司。我另一个朋友的团队就入驻了,他说:“以前在关外租个小办公室,每月房租1万5,现在省下来的钱,全投进了研发,上个月还拿到了政府的技术补贴。”
再看杭州,今年在大运河边搞了“零租金非遗市集”,只要是做竹编、刺绣、南宋官窑这些手艺的摊主,不用交摊位费,还能免费使用市集提供的灯光、展架。周末我去逛了趟,以前冷清的河边步道,现在挤得满满当当,不少摊主还开着直播卖货。做竹编的陈师傅说:“以前在小商品市场租摊位,每月要3000多,赚的钱一大半交了房租,现在免租金,一个月能多赚四五千,还能让更多人知道竹编手艺。”
还有成都,部分社区把闲置的临街商铺改成“零租金便民店”,只要商家承诺“卖平价菜、给老人送货”,就能免费入驻。我姨妈住的小区就有一家,鸡蛋3块8一斤,比周边超市便宜6毛钱,每天早上都排着队。店主张姐以前在菜市场租摊位,她说:“以前每月房租4000,压力大得睡不着,现在免了房租,菜价能降下来,生意反而比以前好,每天流水能多2000多。”
那为啥大城市要拼“零租金”?说白了,是在争“未来的底气”。现在不少大城市都有烦恼:老城区商铺空置率高,街道没活力;新兴产业因为房租高,初创公司不敢来;社区里便民服务少,老人买菜、看病不方便。而“零租金”就像“催化剂”——把创业者、手艺人、便民商家吸引过来,人多了,街区活了,产业起来了,城市的竞争力自然就上去了。
就像去年苏州和无锡抢新能源企业,苏州先推出“零租金产业园”,免3年房租还贴装修费;无锡马上跟进,不仅免租,还帮企业对接供应链。最后有家做电池材料的公司,因为无锡能更快对接上下游资源,就选了无锡。这种“竞赛”看似是免租金,其实是在拼“谁能给普通人更好的机会,谁能把城市资源用得更活”。
不过,“零租金”不是“白捡的便宜”,普通人要想抓住机会,得先搞懂这3个关键点:
第一,先看“自己是不是目标人群”。不是所有项目都能申请“零租金”,比如科技园区免租只给高科技企业,市集免租只给特色手艺人,社区便民店只给做民生服务的商家。我邻居王哥之前想申请杭州的零租金市集,卖的是普通T恤,没通过;后来他改成卖自己设计的西湖主题文创,才申请成功。所以别盲目跟风,先看自己的项目跟政策是否匹配。
第二,算清楚“有没有隐藏成本”。有些“零租金”项目会有考核要求,比如创业园区要求入驻企业1年内营收达到100万,没达到可能要补租金;市集要求摊主每月至少出摊22天,缺席太多会被取消资格。我上海的朋友就签了这样的协议,他说:“免租金不是没压力,反而更得努力把业务做好,不然之前省的房租,可能最后还要补回去。”
第三,别只盯着“省了多少钱”,更要看重“能拿到啥资源”。很多人以为“零租金”就是省房租,其实更值钱的是配套资源。比如入驻创业园区,能接触到投资人、享受税收优惠;摆摊市集,能积累客户、打响品牌;开便民店,能得到社区的宣传支持。就像做非遗竹编的陈师傅,在市集摆摊后,被园区推荐去参加全国非遗展会,现在订单都排到明年了。
当然,“零租金”也有坑要避。比如有些地方的“零租金”场地,位置偏僻、没配套,就算免租金也没人去;还有些项目,前期说免租金,后期突然收高额管理费,比房租还贵。所以申请前一定要实地考察,把所有条款问清楚,别被“零租金”的名头忽悠了。
现在“零租金”的风还在吹,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大城市跟进。对咱们普通人来说,要是你有创业想法、有特色手艺,或者想做便民服务,不妨多关注当地的政策——说不定能找到低成本起步的机会。就算暂时用不上,看着城市变得更热闹、生活更方便,咱们也能受益。
你身边有没有人享受到“零租金”的好处?要是你所在的城市推“零租金”项目,你想做个啥生意、摆个啥摊?评论区聊聊,说不定能互相启发,找到新机会。
来源:小陈讲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