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11日,深圳市优优绿能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IPO申请注册生效。这就意味着,在历时两年之久后,优优绿能即将成为A股上市公司。
随着又一批公司即将上市,争议也随之而来。
2025年3月11日,深圳市优优绿能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IPO申请注册生效。这就意味着,在历时两年之久后,优优绿能即将成为A股上市公司。
不过,关于这家公司的众多疑问,并未就此打消。
1.公司账面不缺钱,但是募资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存在“为了募资而募资”的嫌疑。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优优绿能募集资金7亿元。其中,2.7亿元用于充电模块生产基地建设,2.7亿元用于总部及研发中心建设,剩余1.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但是,公司并不缺钱。
2019年至2024年6月底,优优绿能的账面货币资金逐年增加,从1863.7万元增长至6.45亿元;而且,公司自2022年以来就没有短期借款,现金流非常出色。
除此之外,优优绿能还在2023年进行了现金分红,分红金额3780万元。
当然,不缺钱并非是坏事,说明公司质地非常出色。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优优绿能充电模块的产能利用率并不高。具体来说,2022年,也就是公司递交招股说明书的时候,产能利用率勉强超过80%,但是,到2024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又降至了70%以下。
于是问题就来了,公司账面不缺钱,但是却补充流动资金,公司不缺产能,但是却募集资金扩充产能,是不是存在“为了募资而募资”的嫌疑?
2.业绩遭遇“大变脸”,公司尚未上市业绩似乎就快绷不住了。
核心的问题还是经营业绩。2019年至2022年,优优绿能营业收入从9897.8万元增长至9.88亿元,净利润从905.76万元增长至1.96亿元,可以说相当的出色。尤其是净利润,三年时间增长了20倍。
但是,从2023年开始,准确说在公司顺利过会后,业绩突然变脸。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9.2%和36.7%,大幅放缓;如果说,这份业绩也还不错,至少属于是较高速增长,那么,2024年,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在营业收入小幅增长8.86%的情况下,净利润同比下滑4.73%,就显得尤为惨淡。
注意,这还没完。
根据招股说明书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优优绿能预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7%至19.59%,但是,净利润却同比下滑2.67%至19.35%,最大下滑幅度接近20%,盈利能力趋于恶化。
过会前,优优绿能业绩增速连续保持三位数增长,等到过会后,增速明显下滑,到了2024年,出现负增长,2025年一季度下滑幅度更加明显。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巧合,还是说公司基本面急剧恶化?
3.公司前五大客户名单中,既是客户又是股东,关联交易存风险。
在优优绿能前五大客户中,有两个名字高频率出现,分别是“万帮数字”和“ABB”,合计贡献公司整体营收的30%以上,2020年更是接近60%。
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细究的话,发现存在一些争议的地方。
2019年5月,万帮数字的控股股东万帮新能源入股优优绿能,持股比例8%。当年,万帮数字成为优优绿能第一大客户,贡献公司总收入的27.92%,并在次年进一步提高至50.9%,占据公司营收的半壁江山。
2020年5月,ABB入股优优绿能,持股比例7.8%。当年,ABB晋升优优绿能第二大客户,贡献公司总收入的8.37%,并在2022年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贡献优优绿能近3成的营业收入。
针对以上质疑,监管部门也提出过问询,尽管说公司给出了回应,但是,考虑到“股东即大客户”的身份,考虑到入股前销售额很少,但入股后销售额激增,很难不产生联想,尤其是最近两年盈利进入失速阶段,这种质疑被进一步放大。
总之一句话,业绩依赖关联方。
大家觉得,距离上市只差一步的优优绿能,业绩就已经遭遇变脸,等到真正上市后,业绩会如何?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