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场远道而来的印江文旅推介会吸引了众人目光。油纸伞在空中翻飞如彩蝶,傩戏面具在光影交错中诉说着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故事。一群身着绚丽土家族盛装的演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伴随着《摆手舞》的激昂鼓点,优雅登场,将印江自治县的“贵州村戏·乡
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场远道而来的印江文旅推介会吸引了众人目光。油纸伞在空中翻飞如彩蝶,傩戏面具在光影交错中诉说着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故事。一群身着绚丽土家族盛装的演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伴随着《摆手舞》的激昂鼓点,优雅登场,将印江自治县的“贵州村戏·乡当好耍”舞台从遥远的武陵山区搬到了首都北京。
从乡村到京城,“贵州村戏”是文化根脉的守护与创新
“村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高雅艺术,而是深深扎根于乡村大地的灵魂之作。《红伞》《打垒堆》等精彩节目,将武陵山区祖辈们的传说娓娓道来,以最质朴的泥土芬芳,深深打动着现场观众的心。展演背后,是民族儿女对文化根脉的执着守护与创新实践。印江正以实际行动证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后,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贵州村戏”赋能文旅,流量转化助力乡村振兴
“贵州村戏”不仅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自2024年7月,印江自治县启动“梵净西游记”文旅推介活动以来,县委、县政府以“村戏”为重要抓手,构建起“村级排练、乡镇组队、县城展演”的三级联动体系,让民族文化璀璨绽放于舞台之上。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贵州村戏”在全网的播放量已突破6.5亿次,话题浏览量高达5.3亿次,成为当之无愧的“流量担当”。
在这巨大的流量背后,正是“贵州村戏”经济对文旅产业的强力赋能。当地以“村戏”赛事为纽带,整合非遗展演、节庆消费、村货集市等多种元素。在“村戏”现场,组织了近40家农特产品及餐饮企业免费入驻,为观赛群众提供丰富的小吃和农特产品。从活动现场效果来看,单场观众最高突破2万人,周边摊位异常火爆。
“今年以来,借助村戏平台,我们的销量大幅增加。但随着收入的增加,加上我们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税务申报成为了一个大难题,好在税务局的同志们为我们送来税费政策,手把手教我们如何申报,辅导我们填报纳税申报表。现在,我们也是要交税的人了,也能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了。”印江农特产品销售店的负责人自豪地表示。
针对火热的“贵州村戏”,国家税务总局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税务局依托“五心五色”税收志愿服务队,主动靠前服务,组织税务干部开展走访宣传活动15余次,积极向群众和商户宣传税费政策。
税务合规服务,为“村戏经济”锦上添花
“自从‘村戏’开赛以来,我们宾馆的入住率明显提高,能够达到85%以上。刚开始,有住户向我们索要发票,因为额度不够,还闹出了我们不给开发票的误会,甚至投诉到了税务局。后来,税务局的工作人员特意到我们店里开展了政策辅导,为我们增加了发票额度。现在,我们能够及时开具发票,逐渐走上税务合规路,得益于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印江华泰宾馆的张女士说道。
印江自治县税务局针对规范税收行为,在公共宣传场所张贴涉税投诉热线,鼓励消费者主动索要发票,加强发票规范管理,持续打击拒开发票、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引导纳税人依法诚信经营。对于拒开发票、虚开发票等各类涉税投诉,实行“及时响应,接诉即办”,确保每一起投诉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在“贵州村戏”举办期间,这一机制发挥了显著作用,涉税投诉解决率达到100%。
“今年3月以来,我们通过‘村戏’平台,不仅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还大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随着销量上升,公司的财务工作量也增加了很多。酒行业涉及的税费比较复杂,稍不注意就会出错,影响开票。还好现在有税务部门的上门服务,一方面节约了我们办税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更近距离地了解到酒行业的税费优惠政策,更好地助力企业发展。”红色木黄酒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介绍道。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税务局杨胜康
校对/杨蕾
一审/廖迅
二审/夏进
三审/吴迁
来源:贵州画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