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具体指的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的T淋巴细胞受到受者抗原刺激后进攻受者靶细胞而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累及皮肤、胃肠道、肝、肺和黏膜表面的组织炎症和/或纤维化。
说起白血病,总绕不过骨髓移植,而骨髓移植后最常见的“排异反应”就是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具体指的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的T淋巴细胞受到受者抗原刺激后进攻受者靶细胞而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累及皮肤、胃肠道、肝、肺和黏膜表面的组织炎症和/或纤维化。
据相关数据统计,近半数患者在接受骨髓移植后会遭遇GVHD,轻者会出现发烧、肝功能异常、腹泻等症状,而严重者可能会危及生命。
移植物抗宿主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
经典aGVHD发生在移植术后100天以内,主要影响皮肤、消化道和肝脏,主要表现为移植后出现皮肤斑丘疹、胃肠道症状,如厌食、消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等。除此之外,还有持续、反复或晚期aGVHD,临床表现与经典aGVHD相同,但发生在移植后100天以后。如果移植后出现上述症状,无论发生时间都要警惕aGVHD。
❏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
一般在移植术后100天之后发生,也可由aGVHD发展而来,早期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干燥、眼部干燥、皮肤出现局部或广泛的扁平苔藓样改变。也可波及胃肠道、肝脏和肺脏,严重者出现吞咽困难、黄疸、呼吸困难等症状。当出现上述症状,应警惕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目前,针对移植物抗宿主病,医生会建议患者使用类固醇药物,但仅有一部分患者会对类固醇的一线治疗有反应,还有部分患者还会在长期使用下遭受毒性与耐药性的双重考验。
多项研究案例显示:MSCs可抑制慢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2024年12月18日,FDA批准了首款MSCs药物Ryoncil(re-mestemcel-L-rknd)上市,用于治疗2个月及以上儿童的激素难治性aGVHD。
2025年1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艾米托赛注射液(商品名:睿铂生)上市,用于治疗14岁以上消化道受累为主的激素治疗失败的aGVHD。MSCs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系分化能力的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可以为临近的器官特异性细胞提供结构和营养支持。此外,MSCs还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功能,使其在移植免疫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MSCs可抑制慢性/急性GVHD患者体内疯狂的免疫应答,减轻组织炎症损伤。干细胞还能分泌多种营养因子,如KGF、HGF、GM-CSF等,来改善细胞微环境,为免疫平衡保驾护航。
MSCs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应用效果
案例一:
MSCs在改善SR-aGVHD的短期临床疗效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
2025年07月22日,知名干细胞期刊杂志《Stem Cell Reviews and Reports》刊发了一篇“间充质基质细胞治疗类固醇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疗效和安全性:随机对照试验的最新荟萃分析”的文献综述。
研究显示:MSC疗法显著提高了总有效率(ORR)和完全缓解(CR),尤其对于III-IV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患者以及伴有肠道和皮肤病变的患者。总生存期 (OS)、AE或SAE均未显著改善。
此外,MSCs在改善SR-aGVHD的短期临床疗效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尤其是在重症和多器官疾病患者中。
案例二:
UCMSCs治疗儿童激素SR-aGVHD)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改善时间更快
2014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纳入59例符合激素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诊断标准的患儿,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接受UCMSCs治疗分为UCMSCs组(n=33)和常规组(n=26)。
结论表明:UCMSCs治疗儿童激素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SR-aGVHD) 有一定疗效且安全,相较于常规治疗组,改善时间更快。
△UCMSCs组和常规2组患儿SR-aGVHD总体疗效
案例三:
在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中,MSCs能减轻aGVHD的发生率
201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回顾分析了间充质干细胞在儿童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i-HSCT) 的47例儿童高危或复发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间充质干细胞能提高hi-HSCT后3年总体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降低移植相关死亡率(TRM) 。在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间充质干细胞能减轻aGVHD的发生率,对造血植入、肺部感染及疾病复发无影响。
MSCs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应用效果
2024年更新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推荐间充质干细胞用于预防cGVHD,通过免疫调节作用降低移植后并发症风险。
△《中华血液学杂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案例一:
MSCs能够安全有效地缓解难治性GvHD,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一篇“应用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难治性GVHD”的文章引发了广泛关注,研究者整理了(2008年至2018年间,安达卢西亚医疗保健系统)62名类固醇耐药的GvHD患者使用MSCs治疗后的结果,这些数据证实:MSCs能够安全有效地缓解难治性GvHD,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案例二:
7例患者接受MSC治疗后,总有效率超过70%
2009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在原有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联合脐带MSC临床治疗7例移植后难治性cGVHD患者。
结果显示7例患者接受MSC治疗后,2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指至少1个受累器官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并且其他器官症状无加重),2例无效。总有效率超过70%。
△脐带MSC治疗后疗效评价
案例三: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15例r-cGVHD患者的有效率为73.3%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1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难治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案例报道已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发表。研究结果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疗法的有效率为73.3%,输注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干细胞治疗安全有效。
骨髓移植是拯救白血病的良方,但也有可能造成“移植物抗宿主病”。而间充质干细胞的出现却有望消弭这种两难局面,延长更多患者的生命。随着越来越多的有效数据面世,相信MSCs治疗GVHD将改变更多病患的命运。
国卫生物也在相关领域申报技术专利《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干细胞治疗方法》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号:ZL 2024 1 0931563.6)。
本发明申请是关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干细胞治疗方法,提供了一种新型药物组合物,用于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该组合物包含化合物GWF-23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GWF-23具有甲酰基、羟基和己基侧链等结构特征,这些特征通过与干细胞相互作用,调节其分化和免疫调节能力,从而降低GVHD的发生风险。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0;41(7):529-536.
[2] F, et al. Haematologica. 2017;102(2):224-234.
[3] Penack O, et al. Lancet Haematol. 2020;7:e157–67.
[4] LE BLANC K, FRASSONI F, BALL L, et 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treatment of steroid-resistant, severe,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 phase II study[J]. The Lancet, 2008, 371(9624): 1579-1586.
[5] KURTZBERG J, ABDEL-AZIM H, CARPENTER P, et al. A Phase 3, Single-Arm, Prospective Study of Remestemcel-L, Ex Vivo Culture-Expanded Adult Human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for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Patients Who Failed to Respond to Steroid Treatment for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J]. Biology of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 2020, 26(5): 845-854.
[6] Zeiser R. Activation of innate immunity in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implications for novel targets[J]. Oncol Res Treat, 2015, 38(5): 239-243.
来源:国卫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