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经15年的发展,苹果在2009年的一个“落子”,让它构建起全球最大的私有定位网络——Find My(查找)。Find My最初只是苹果MobileMe服务中“查找我的iPhone”功能,如今已发展为依托超过20亿台苹果设备,通过匿名中继技术协同,实现手机、电
IT时报记者 林斐
历经15年的发展,苹果在2009年的一个“落子”,让它构建起全球最大的私有定位网络——Find My(查找)。Find My最初只是苹果MobileMe服务中“查找我的iPhone”功能,如今已发展为依托超过20亿台苹果设备,通过匿名中继技术协同,实现手机、电脑、耳机、各类定位器等设备离线定位的超级平台。
Find My网络是一个融合硬件、软件与隐私保护的复杂系统。
硬件层:以苹果自研的U1芯片为核心,该芯片搭载于iPhone 11及后续机型、Apple Watch Series 6及后续机型、HomePod mini、AirPods(第 4 代及Pro 2)和AirTag。U1芯片通过UWB(超宽带)技术实现厘米级定位和空间感知,为精准指向性导航奠定基础。同时苹果设备中BLE(低功耗蓝牙)模块,用于广播和接收AirTag的唯一标识符(UUID),AirTag每15分钟更换一次广播ID,防止位置追踪。
苹果设备内置的Secure Enclave安全加密芯片则负责处理密钥生成与加密,确保数据传输安全。
网络层:由全球超过20亿台苹果设备组成分布式中继网络,支持离线定位,设备间通信采用端到端加密(E2EE),即使苹果服务器被黑客攻破,也无法解密数据。
应用层:通过Find My应用整合设备追踪、位置共享与AR导航功能,并依托iCloud服务器存储位置信息,通过差分隐私技术聚合数据以优化算法。
2021年,苹果推出AirTag打通苹果设备之间的Find My服务之际,同时也宣布了“Find My网络配件计划”,允许第三方设备通过认证接入。首批第三方产品包括贝尔金耳机、Chipolo防丢器和VanMoof电动助力车。挪威Nordic和中国深圳伦茨科技目前是全球唯二通过苹果Find My认证的芯片厂商。借助这两家的芯片和解决方案,第三方外设厂商在随后的几年中推出了丰富的支持Find My产品,覆盖消费电子、出行、家居等多个领域。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方设备通过Nordic或者伦茨科技单蓝牙芯片支持Find My网络(蓝牙中继方式),定位精度约5米,低于采用U1+蓝牙双重定位的苹果产品厘米级精度。
贝尔金SOUNDFORM Freedom蓝牙耳机
它是首款支持Find My的蓝牙耳机,当用户需要查找定位时,充电盒会播放声音辅助查找。耳机音频部分采用高通芯片,支持主动降噪和8小时续航,充电盒额外提供28小时续航。
Finder Cover护照套
这款产品来自香港品牌EGO,旨在解决旅游及商务人群的证件安全问题。它采用PU皮革材质,配有10个收纳位,可存放护照、信用卡、现金等物品,追踪精度达5米。当Finder Cover离开用户一定距离时,手机会立即发出通知,其内置可充电电池一次充电可使用6个月,可循环充电200次,具备IP55防泼溅功能。
深圳联合智能Find My卡
这款产品以超薄设计为特色,厚度仅1.9mm,可以放在重要物品内部,帮助物品使用苹果Find My网络定位。卡片采用太空铝+防爆玻璃材质,具备IP67防水性能,续航时间长达30个月。电商平台上也有不少同类型其他品牌Find My卡在售。
Nut Air Pro定位防丢器
号称AirTag平替款的定位防丢器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支持Find My网络产品,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NUT自在科技是一家较早进入便携防丢器的厂商,其新产品Nut Air Pro主打轻量化与长续航,外壳采用铝合金+聚碳酸酯材质,仅重10g,内置CR2032纽扣电池,支持8-12个月待机,报警音量达85~95分贝。
Find My的雏形始于2009年推出的“查找我的iPhone”功能,最初仅支持2010年后发布的设备和iOS 4.2.1及以上系统。2011年,随iCloud上线,服务覆盖所有iPhone用户,并新增“查找我的Mac”功能。
2015年,“查找我的朋友”功能上线,支持位置共享。2019年,iOS 13发布时,“查找我的iPhone”与“查找我的朋友”合并为统一的Find My应用,开始支持iPhone、Mac、Apple Watch等跨设备定位。
2021年,苹果发布AirTag,通过Find My网络实现物品追踪,利用全球苹果设备构建众包定位系统,并引入UWB技术与AR导航功能,将Find My网络开放给第三方厂商。
2023年,iOS 18.2新增“共享物品位置”功能,支持生成临时链接向非苹果设备用户共享位置。
2024年,Find My网络已经覆盖超过22亿台苹果设备,支持第三方设备接入,应用场景扩展至耳机、充电宝、箱包、电动车等1000+品类。
目前有消息称,2025年发布的AirTag 2代将搭载第二代UWB芯片,追踪范围提升至30米,支持可区分上下楼层的3D空间定位,通过多台iPhone的UWB信号交叉定位可将精度提升至±5厘米,检测到用户移动时会自动提升广播频率以加快定位响应。同时AirTag 2代与Vision Pro的协同将推动其融入空间计算场景,实现“精准定位+虚实交互”的沉浸式体验。
未来Find My网络将进一步渗透至医疗设备、工业资产等领域,构建更全面的物联网追踪体系。技术层面,UWB技术的迭代与AI预测算法的融合,会推动Find My从被动定位工具向主动预警系统升级。行业预测,随着第三方设备的广泛接入,Find My可能逐步走向跨系统平台兼容,形成定位标准,成为物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
以iPhone查找AirTag为例,当iPhone的U1芯片与AirTag配对后,iOS系统会生成一对加密密钥,私钥存储于Secure Enclave,公钥上传至iCloud。
当用户设备丢失,需要离线定位查找时,AirTag以低功耗蓝牙周期性广播加密的UUID(通用唯一识别码),附近苹果设备接收信号后通过Find My网络匿名中继至iCloud,iCloud通过三角定位法计算丢失设备的大致位置,并将坐标加密回传至用户设备。
当用户靠近丢失设备(约10米内时),iPhone通过U1芯片与AirTag直连,实现厘米级定位,同时ARKit功能会在摄像头拍摄实时画面中显示三维箭头,引导用户精准查找。在整个过程中,中继设备仅转发加密数据,无法解密或存储AirTag位置。
苹果设备中“设备被盗保护”功能需通过Face ID或Touch ID认证,防止未授权设备关闭丢失模式、访问Find My功能等。另外,当陌生AirTag持续跟随用户时,iPhone会发出提醒并显示移除指南。
来源:IT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