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色列两个师的装甲部队冲进加沙城中心,总参谋长扎米尔亲赴战区。“阿克萨洪水”两周年前,以军顶着国际谴责,迈出占领加沙城的实质一步。希法医院的送葬队伍、每天92次丧钟,抛出一个问题:强权堆的“安全”,到底是和平还是坟墓?
以色列两个师的装甲部队冲进加沙城中心,总参谋长扎米尔亲赴战区。“阿克萨洪水”两周年前,以军顶着国际谴责,迈出占领加沙城的实质一步。希法医院的送葬队伍、每天92次丧钟,抛出一个问题:强权堆的“安全”,到底是和平还是坟墓?
国际社会认的“两国方案”很明确: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巴以共存。但以色列在走“一国现实”的路。
加沙地带,以军控制近半领土,要无限期守30%面积的“缓冲区”,约1300平方公里,是变相吞并。为赶人,以方切断80%供水管道,毁90%电力设施,对民用设施搞2000余次“精准打击”,人道主义物资只剩冲突前的1/20,170万民众被生存压力逼离故土。
约旦河西岸,2024年新建12个定居点,新增1.5万定居者,抵过去三年总和。37个城镇24小时宵禁,每月150次针对平民的军事行动,8月就有214名巴勒斯坦人反抗丧生。
对“抵抗之弧”,以军轰炸萨那43次,控戈兰高地及叙南部5处要地,打真主党78轮攻势,空袭伊朗核设施11次。甚至空袭美国盟友卡塔尔首都多哈,逼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峰会全票谴责。
以色列敢这么干,有三重原因。“阿克萨洪水”击碎其“绝对安全”神话,安全战略转成“先发制人”,国内极右翼47个议会席位撑腰。内塔尼亚胡冲突前支持率32%,面临弹劾,冲突后升至68%,靠战争保政治生命。
最关键是美国纵容:送9万吨弹药,是北约阿富汗一年消耗量的3倍,用800架次运输机、140艘舰船补给。联合国12次否决停火决议,反制17个想制裁以色列的国家。美国想靠做大以色列守中东影响力,延续“亚伯拉罕协议”逻辑。
但霸权在付出代价。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指以军涉“战争罪”,国际刑事法院启动10项调查,23国召回驻以大使,118国支持巴勒斯坦当联合国观察员国。
仇恨在升级。加沙55%人口是18岁以下青少年,成了“仇恨的一代”。约旦河西岸新成立28支抵抗武装,“青年旅”有1.2万人。伊朗主导的“抵抗联盟”已联动,真主党火箭弹从15万枚增至22万枚,伊朗“流星-3”导弹能覆盖以色列。
美国也没逃掉。“亚伯拉罕协议”停摆,沙特暂停与以建交,阿联酋撤大使。美国国内“穆斯林恐惧症”“反犹主义”事件分别增217%、189%,欧洲多国抗议,荷兰4名大臣因不制裁以色列辞职。
反战声在涨。以色列8月来7场全国示威,200万人参与。澳大利亚40城35万人集会。法国要承认巴勒斯坦国。
22个月冲突证明:抢来的土地换不来安全,霸权撑的秩序会塌。以色列的“绝对安全”、美国的“霸权平衡”,都是违背规律的幻想。
别信什么“公理必胜”的空话。现在加沙的孩子、约旦河西岸的武装、真主党的火箭弹,都在记着账。美以今天播的仇恨种子,明天长出来的,只会是更狠的报复。这账,迟早要算。
来源:达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