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刚罗永浩的西贝道歉,“预制菜”之争的西贝到底错在哪?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6 12:44 1

摘要:就在9月15日,被西贝老板贾国龙骂“网络黑嘴,是网络黑社会,太坏了”的罗永浩,本来因为事情众多准备停战了,结果看到这句话火气就上来了,强烈回应:

就在9月15日,被西贝老板贾国龙骂“网络黑嘴,是网络黑社会,太坏了”的罗永浩,本来因为事情众多准备停战了,结果看到这句话火气就上来了,强烈回应:

“这事没法揭过去了,劝和的朋友一律绝交!”

正当这事又被架起来后,今天西贝的一封道歉信让事件开始降温。

随后,罗永浩发文宣布放弃追究西贝,此次“预制菜”之争也引发了北京市监局的关注,算是为不到一个星期的网络商争画上了句号。五天前,网络还一片激战。

一次聚餐吐槽引发的争端

9月10日,罗永浩发微博吐槽西贝全是预制菜,还贵,真恶心,希望立法透明化预制菜。

本来这事被吐槽,西贝不发声这事过两天就过去了,但西贝的创始人贾老板坐不住了。

9月11日,贾国龙拿着罗永浩的消费单愤怒地表示:按照国家的规定,我们没有一道是预制菜,而且100%不是预制菜,作为一个网络大V说全是预制菜,还说太恶心了,太伤我们了,我们一定会起诉他!

西贝贾老板还态度坚决:生意可以不做,但官司一定要打!

当天,罗永浩便表示起诉已准备好,并连发数条微博并悬赏10万元征集预制菜线索。

这个话一出,一向不服软的罗永浩便开始了硬刚。眼看平地起高楼,战火一触即发。

9月12日,罗永浩转发《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微博显示,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80%以上。

并发了众多有关西贝袋装冷藏食品图片:

小牛焖饭牛肉包(堂食袋装),保质期9个月;

椒麻鸡(堂食袋装),保质期9个月;

更离谱的是,9月13日罗永浩发文质问西贝老板“如何仅用冷冻技术(无防腐剂)将有机西蓝花保质期做到24个月?且能制成儿童餐?”

随后,各种有保质期的西贝袋装食材被巴拉出来:

用转基因大豆油,呛面馒头21元一个......很多网友表示,西贝的贵真的戳心了!

然而,西贝这边也没闲着,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预制菜,菜品质量过关。当天全国370多家门店上线了同款“罗永浩套餐”,并开放后厨参观制作过程。

但就是这个操作,让西贝陷入了更大的争议,更多网友表示这无疑在锤自己:

给儿童餐的西蓝花保质期24个月;儿童餐专用的番茄酸汤酱是做好配送过来,保质期9个月;儿童餐用的牛肉酱也是提前做好的;说好现做的鱼,不是从水里捞上来的,是从袋装里开封的。不仅如此,很多类似预制的袋装食材,在冷藏柜里。很多厨师是没有厨师证的,甚至店长......

随着西贝后厨开放,全网一片哗然。

9月12日晚,罗永浩更是称西贝没有预制菜100%撒谎,因为国家还没有相关标准出台。

当然,在这个事件中,罗永浩一直表示,并不反对预制菜,自己有时候也会去吃预制菜,但不要做了预制菜说自己没有预制菜,这就有点欺骗消费者了。

本以为事态还会不断升级,但就在9月13日,罗永浩突然发文:好吧,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期待预制菜相关国家法规尽快出台。我要忙正事了,已经耽误了一些工作。感谢大家关心。”

就在事端引发者宣布停战时,西贝的咨询公司,10年交6000万咨询费的华与华老板华杉将本就快结束的争端再浇了一桶油。

9月12日,华与华创始人之一华杉发微博,称罗永浩是网络黑嘴。

本来罗永浩都已经丢下这事准备完结了,结果一看这称呼,又气血上升,不仅刚起了华与华老板,准备画句号的西贝也一起再次挑起争端。

并在直播中反呛道:给6000万咨询费的咨询公司,就是这样在西贝危机中煽动对抗而非灭火。

而西贝老板的微信反思,再次提到“罗永浩是网络黑嘴,是网络黑社会,太坏了”。

这让罗永浩实在忍无可忍,直接放话:这事是揭不过去了,谁要劝和一律绝交!

就连事件发生后,被称为商超界神一样存在胖东来老板于东来几次站西贝说话,也被罗永浩劝诫。

罗永浩还建议,这样在网上你一句我一句碍事,不如找个网络平台我们面对面对决。

就在争端又将被点燃时,9月15日,西贝长文道歉声明发布在微博上:

转自西贝官方微博

并表示会在10月1日前做出相应整改。华与华老板向罗永浩道歉...

但这封道歉信上依然有一些被网友争议: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

罗永浩反问,顾客虐你啥了?谁虐谁呢?百分之百没有预制菜的虚假承诺呢?此次事件最终以西贝公开道歉,罗永浩不再追责画上了句号。

事件影响和启示

尽管此次事件只有5天,但西贝在此次事件中是妥妥完败了!

由于这次事件影响,西贝每天的营业额在200万-300万元往下掉,而很多因为小孩吃饭在西贝重金消费的家长,更是陷入了沉默。很多网友晒出因为此次事件,西贝门店人气极速下滑的视频画面。

西贝贾老板说这几天是睡不安稳的,因为一时的气血方刚,让整个企业声誉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那些要硬刚到底的公开西贝后厨和相关信息:西贝的袋装保质期食材,西贝的贵,西贝的厨师无证,西贝的转基因食用油,最终都成了石锤自己的榔头。

这些影响,都将不会随着事件的结束立刻消失。

记得当时西贝被咨询公司策划出的口号:“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而且不好吃还不要钱的底气,现在被锤得四分五裂。

罗永浩与西贝的这场风波,表面上是关于“预制菜”的争论,但核心远不止于此。

西贝在此次事件中的处理方式,确实在一些关键环节上出现了失误:

1. 虚假宣传与消费欺诈嫌疑

西贝对外一直宣传使用 “新鲜食材”、强调手工现做和“100%没有预制菜”,但实际被发现有使用保质期长达两年的西兰花、料包冲调的鸡汤等预制成分或半成品

这种宣传与实际操作的不符,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构成了虚假宣传

2. 危机应对失当:从强硬对抗到被动道歉

事件初期,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先生的处理方式非常情绪化且强硬。他不仅断然否认使用预制菜,还声称要起诉罗永浩,甚至称其为 “网络黑社会”

这种直接将批评者置于对立面的做法,极大地激化了矛盾,将一场关于产品质量的讨论升级为个人之间的对抗,使公众视线偏离了核心问题,也让企业显得缺乏倾听的诚意

尽管西贝后续发布了致歉信并承诺整改,但其中“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的表述,以及仅在部分菜品改为现场制作的举措,被指道歉不够诚恳整改不够彻底。这种前后不一的姿态,削弱了公众的信任。

此次事件中,包括道西贝道歉中也在提到向胖东来学习。其实,每次都能将危机公关作为品牌再次赋能的胖东来,可能都足够西贝学习一阵子了。

毕竟,这次西贝的危机公关真的是让企业雪上加霜。

3. 忽视消费者权益与行业责任

西贝在未能清晰、明确地告知消费者其产品的真实状况——即大量使用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这背后反映的是餐饮行业一个普遍现象:

对“预制菜”定义存在行业标准与消费者认知之间的巨大鸿沟

我们以为的现做现炒,鱼是活着从鱼池捞出来的,蔬菜是配送后未处理的,牛肉、鸡翅不应该是早已处理好袋装还有9到24个月不等的保质期的。

那这样袋装食材的新鲜、营养、健康、好吃从何谈起呢?

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明确,连锁餐饮企业中央厨房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但这与普通消费者理解的“预制菜”(即非现场制作、加热即食的菜肴)相差甚远

西贝的问题在于,它利用了这种行业定义和大众认知之间的差异进行宣传,却未尊重消费者最基本的知情权。一个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理应主动弥合这种信息差,而不是回避甚至利用它。

4. 涉嫌侵犯用户隐私与转移焦点

在事件发酵过程中,西贝被指试图通过公开消费者账单等细节,并开启“老罗套餐”来回应质疑

这种做法试图将舆论焦点从产品质量问题引向其他方面,并且可能涉及侵犯用户隐私,引发了新的争议,进一步损害了品牌形象。

但经过很多食客享用罗永浩套餐后,很多反馈都褒贬不一,而且对于西贝的负面影响还会进一步加重。

西贝此次事件,给所有企业提了个醒:

诚信经营是根本:任何宣传都应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误导消费者或许能带来短期利益,但一旦信任崩塌,修复起来将无比艰难。尊重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尤其是在食品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上,企业有责任提供清晰、准确、无歧义的信息。危机面前,诚恳沟通比强硬对抗更有效:面对质疑,企业应首先检视自身问题,以开放、诚恳的态度与公众沟通,积极整改。试图压制或转移视线,往往适得其反。

我之前有看过因西贝出的一本书《西贝的服务员为什么总爱笑》,里面记录了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创立西贝的心路历程,里面不乏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家企业,从个人1988年创立,再发展到全国连锁发展到近20000人,可见背后付出了不少心血,也正是至诚至信地做才发展到今天。

但这里有一个核心,就是消费者。老罗代表的是消费者,如果仅仅因为客户说不好吃就不开心要上诉,迅速将消费者拉向了对立面。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靠诚信经营吸引而来的消费者,也会因为失去诚信而失去消费者。

那些因为消费者因为消费中受到欺诈的行为,日积月累后会因为一次小事件发展成为海啸,将企业吞没。

希望西贝能真正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将承诺的整改落到实处,用透明和诚信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其实“预制菜”不可怕,怕的是“预制菜”背后的欺诈。

寒了客户的心,最终砸的是自己的招牌。对于此次西贝“预制菜”事件,你怎么看呢?

来源:80后蓝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