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越南胡志明市的一栋四层办公楼内,一支由400多名工程师组成的技术团队,正在为全球公共安全领域开发下一代数字产品。
2025年,越南胡志明市的一栋四层办公楼内,一支由400多名工程师组成的技术团队,正在为全球公共安全领域开发下一代数字产品。
从实时执法记录仪到AI翻译系统,这些看似“高配”的执法工具,其实就诞生在这座名为 Axon Vietnam 的工程中心。
很多人对这样的信息感到意外。
一个东南亚国家的本地团队,真的能主导全球执法科技的研发?
不仅参与开发,还能从概念阶段一路操盘到全球发布?
这并非营销术语,而是一场在全球安全领域悄然展开的变革。
Axon 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共安全科技公司,成立于1993年,以执法记录仪、Taser电击枪和数字证据平台为核心产品。
2017年,Axon 在越南设立了一个仅8人的AI团队,初衷是探索人工智能在执法领域的应用。
但短短几年,这个实验团队迅速扩张,成为公司在美国之外最大的研发中心。
Axon 的创始人兼CEO Rick Smith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Axon Vietnam 不是一个卫星办公室,而是我们在美国之外最重要的工程枢纽。”
这句话的背后,是实质性的权力转移。
越南团队如今不仅负责执行美国总部的开发任务,而是从产品立项、技术设计,到全球上线全程参与,甚至主导。
例如,实时执法记录仪直播功能、车牌自动识别系统(ALPR)和AI翻译工具,都是由越南工程师团队独立研发并推向全球市场的。
有人可能会质疑:技术工具能否真的“护生命”?
工程师写的代码,真的能在现实中产生社会价值?
Axon Vietnam 的总经理 JK Thng 给出了一个有力回应。
他说:“在这里,每一行代码,都可能帮助执法人员在现场更好地判断、沟通、避免误伤,甚至挽救一条生命。”
以AI翻译工具为例。全球执法场景中,语言障碍是一个常见问题,特别是在移民社区密集的地区。
Axon 越南团队开发的实时翻译系统,已经在多个国家部署,让执法人员能够与非母语者进行基本沟通,避免因误会引发的执法冲突。
除了技术成果,Axon Vietnam 的另一个亮点是其内部文化建设。
产品设计经理 Lam Thai 曾在年会上说过一句话:“心理安全不是口号,而是我们设计文化的第一原则。”
在Axon的办公室里,空间是按产品任务划分的,而不是职位。
设计师、工程师和数据分析师坐在一起,共同解决问题。
公司鼓励团队成员提出不同意见,质疑既有方案,并在支持性的氛围中培养领导力。
这种文化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在复杂项目中保持高效协作。
信任,是这个工程中心真正的底层架构。
另一项常被误解的是:越南工程师是否具备全球竞争力?
实际上,Axon Vietnam 的许多高级工程师曾在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地的顶尖科技公司工作,有着丰富的国际经验。
他们之所以回到越南并愿意留下,是因为他们相信,在这里写的代码,可以用来提升执法过程的透明度和问责机制。
这类产品的目标,是让执法更公正、过程更清晰、冲突更可控。
越南团队的崛起并不是偶然,而是一个技术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范式。
他们不仅证明了非西方国家也能主导高阶技术产品,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将技术与公共价值深度结合。
技术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必须承担起公共责任。
来源:妇产科医生小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