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做妈妈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无数女性在晋升为“母亲”后,心甘情愿披挂上阵,把全部的心思都扑在孩子身上。可很少有人问一句:那个曾经有名字、有梦想的自己,还在吗?
在中国,做妈妈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无数女性在晋升为“母亲”后,心甘情愿披挂上阵,把全部的心思都扑在孩子身上。可很少有人问一句:那个曾经有名字、有梦想的自己,还在吗?
最近读到一本书,很有感触,那就是美国作家杰西·克莱因的《是妈妈,也是英雄》。
这本书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不光被《华盛顿邮报》《人物》等大刊力荐,更是许多妈妈心里的“心灵共振器”。
谁规定妈妈一定要“完美无瑕”?
杰西·克莱因是教育学博士,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她用25个真实成长故事、100多个心理学行动指南,打破了“超人妈妈”的神话,母亲不需要完美,哪怕狼狈不堪、手忙脚乱,也依旧是孩子心中的英雄。
成为母亲后,杰西和许多普通妈妈一样,经历过身材走样、掉头发、睡眠崩溃的至暗时刻。她也会为自己和孩子的沟通障碍而苦恼,会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当妈妈。
每天凌晨三点被婴儿哭声叫醒,困得睁不开眼还得爬起来哄娃,甚至上个厕所都成了奢侈。带孩子出门,包里塞满奶瓶尿布,唯独忘了自己的水和食物。
她曾为了给儿子如厕训练,陪着儿子在星巴克厕所僵持二十多分钟,最后愣是没成功;又曾为了让孩子多吃点健康食物,研究几十个营养食谱,结果做出来的芦笋烩饭,孩子一口都不肯吃。
连哄带骗、气到崩溃,最后气得自己摔门而出。
这些画面,其实很多妈妈都经历过。白天是操不完的心,夜里是藏在被窝里的担忧。孩子一感冒、一不吃饭,妈妈的心就悬得老高。
有人说,不是所有的英雄都披着披风,有些英雄穿着围裙,这句话形容中国妈妈,真是一点都不夸张。
真正的英雄,是在琐碎中守住自我
有一天,杰西在开车去超市的路上,听到电台里讨论“英雄之旅”。她突然意识到,妈妈的英雄之旅不是去远方冒险,而是每天在柴米油盐、鸡毛蒜皮中摸索前行。
怀孕让她胖了45斤,穿着宽松衣服和脏兮兮的鞋子,带着孩子去公园,看到的不是同样“疲惫”的同伴,而是青春靓丽的少女和精致的贵妇。
做妈妈后,她成了“阿什的妈妈”,仿佛连自己的名字都消失了。带孩子参加派对,别的妈妈都挂着印有孩子名字的首饰。她一度怀疑,如果不把孩子的名字戴身上,是不是就不算个好妈妈?
最终,她还是鼓起勇气,给自己买了条刻着自己名字的手链,提醒自己,除了“阿什的妈妈”,她还是“Jessi”。
其实无数妈妈都像杰西一样,习惯了把自己放在最后,总觉得只有全心全意为孩子付出,才配得上“母亲”这个头衔。
但慢慢地,她们发现,守住自己的节奏,是对抗内耗的解药。妈妈不是超人,没有天生的钢铁意志,只是被命运推着往前走,偶尔也需要被看见、被体谅。
做妈妈,也别忘了做自己
台湾作家黄淑文说得好:“最圆满的亲子关系,是在成就孩子的同时,成就自己。”人生很广阔,做妈妈是重要的角色,但不是全部。只有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孩子才能借着你的光亮,走得更远。
合上这本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无数妈妈用牺牲成就了家庭,却很少有人问问自己:我还喜欢什么?我还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每天抽点时间读书、运动、追梦,哪怕只是给自己买一条喜欢的手链、喝一杯热咖啡,都是对自我最温柔的守护。
母亲不是天生就无所不能,她们只是为了孩子,把所有的软弱都藏在心里。你不必成为完美妈妈,你本来就是孩子的英雄。
更重要的是,别让自己活反了,你是母亲,更是独一无二、闪闪发光的自己。
来源:冷史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