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禅城举办教师培训会 助力青少年AI创作行稳致远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9 18:15 1

摘要:4月8日,佛山市禅城区举行“我和AI的N种可能”暨“AI绿书签”青少年艺术创作实践活动的首场教师培训会,吸引了全区超300名教师代表参与。此次培训会由禅城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版权局共同举办,旨在提升教师队伍的人工智能(AI)应用能力,并树立版权保护理念,为

4月8日,佛山市禅城区举行“我和AI的N种可能”暨“AI绿书签”青少年艺术创作实践活动的首场教师培训会,吸引了全区超300名教师代表参与。此次培训会由禅城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版权局共同举办,旨在提升教师队伍的人工智能(AI)应用能力,并树立版权保护理念,为教师们后续指导青少年学生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活动现场

AI技术赋能教育 激发青少年创造力

当前,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社会各领域。“如果AI是画笔,孩子是执笔人,那么教师则是教导‘如何运笔’的人。”禅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彭迪丽表示。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培训聚焦AI工具在教育场景中的创新应用,强调技术与人文的深度融合。主办方建议尝试采用“AI还原老城建筑”“数字版木版年画”等实践课题,鼓励师生将AI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本土文化认同感。AI设计师现场演示了主流绘图工具的操作技巧,包括提示词优化、参数调整及参考图应用等,帮助教师快速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培训还特别关注AI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与法律挑战。主办方指出,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AI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日益凸显。例如,近期广受关注的“吉卜力风格图片生成”,既展现了AI的便利性,也暴露出法律边界与道德风险的模糊性。对此,佛山市版权保护协会讲师黄文静结合国内外经典判例,深入剖析了AI生成内容的法律保护要点,强调“保护创作过程中的智力投入”是版权认定的核心,并建议师生在使用AI时保留关键步骤记录,明确原创性标注,以避免侵权风险。

佛山市版权保护协会讲师黄文静作专题讲座

问卷揭示教学痛点 倡导关注培养规则意识

据悉,为精准对接教师需求,主办方在培训前开展了专项问卷调查,近百名教师参与。结果显示,约70%的受访教师已在课堂中引入AI辅助教学,但技术应用仍面临多重挑战:许多受访教师反映“工具与课程适配度低”“缺少教育版AI”“硬件设备配置不足”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仅有一名教师提及版权意识问题,折射出当前AI相关法律与道德教育的关注度仍较低。

对此,主办方强调,拥抱AI不仅要关注技术问题,更需同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活动中,主办方与教师们重温了今年3月底发布的《青少年AI创作版权倡议》,再次呼吁,将青少年培育成为“原创精神的践行者、自身权益的守护者、文化传播的破壁者、技术伦理的思考者”。

活动现场

多方联动护航创新 探索打造AI生态共建样板

据悉,“我和AI的N种可能”系列实践活动以“AI绿书签”为首期子活动,后续还将推出科幻写作、创想家行动、自研项目及教师AI能力领航计划。系列活动将尝试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呼吁各科教师共同参与,推动AI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此外,活动主办方还呼吁联合主流媒体、AI应用机构、各类企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开展校企联动,并鼓励学校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展示学生的AI作品,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支持青少年创新。

“这一系列实践没有现成范本,但我们相信,谁先参与、谁先发现问题、谁先找到解决方案,谁就更容易找到先机。”彭迪丽表示,未来,禅城区将持续探索AI+版权、AI+教育的多元路径,既守护青少年网络空间清朗,又为其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

记者手记

AI技术的浪潮势不可挡,如何引导青少年在创新中坚守责任、在探索中明晰边界,是教育者的时代命题。在此背景下,佛山市禅城区以“我和AI的N种可能”系列实践活动为起点,通过技术赋能、法律护航、多方协作,为培养“敢创新、守规则、传文化”的青少年探索一条新路。

“帮助青少年扣好AI学习的第一颗扣子”不仅是活动主办方的期许,更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行动。唯有让创造力与责任感并肩同行,AI的未来才真正属于他们。

文、图|记者 黄松炜 通讯员 禅宣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