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已经有两位华人成功实现太空飞行,一位是乘坐马斯克的 Space X 龙飞船成为宇航员,另一位是乘坐贝佐斯的 Blue Origin (蓝色起源新牧羊人)进入太空,观赏地球的弧线。我知道目前还有几位华人也在美国接受培训太空旅行。因为对于科技投资比较关
2025年已经有两位华人成功实现太空飞行,一位是乘坐马斯克的 Space X 龙飞船成为宇航员,另一位是乘坐贝佐斯的 Blue Origin (蓝色起源新牧羊人)进入太空,观赏地球的弧线。我知道目前还有几位华人也在美国接受培训太空旅行。因为对于科技投资比较关注,所以机缘巧合,我在今年夏天被美国宇航学院录取,参加了航天培训。训练期间非常紧张,虽然拍了一些照片和视频,但是一直没有时间整理出来,就用这篇文章总结一下吧。
一,申请
我一直对于科技发展很有兴趣,也去佛罗里达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航天中心,新墨西哥州 Spaceport America 等参观过,但是毕竟都是走马观花。今年春季机缘巧合,收到一个信息,奋进号航天基金会在夏天会有一个航天培训项目。于是上网填写了申请,等了一段时间,没有任何消息。然后几周后再次上网,发现项目已经报满截止。当然我的心情是非常沮丧的,于是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询问阿拉巴马州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神奇的是,隔天就收到一封非常客气的回复。这个工作人员说你再重新填写一个申请表格。再去网上看,发现网站重开又可以申请了。于是再填了一次,隔天就收到答复,你已经 Expedition 41 (远征 41期) 录取。当时的心情可谓是无比的激动,太真实太快,感觉 too good to be true。当然这个网站后来又马上宣布申请结束。后面就开始不断接到一些电子邮件,参训需要带的东西清单几十样,(还包括需要驱虫喷剂,因为要去野外发射火箭),也收到了培训日程,给每一个人定制的航天服的尺寸等。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今年这个第41期是7月5日开班,所以需要7月4日美国独立日报到。
开学典礼,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欢迎大家
二,开课
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位于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的亨茨维尔市。机场不大,只有一条跑道,但是非常长,估计也是为了航天建设的,出来的大厅里面布满了各种航天的海报,各种宇航科技公司的广告,连出站的大厅的屋顶都吊挂者一个巨大的直升飞机。在机场接我们的是宇航中心的大巴。司机说这个城市十几万人,都是做航天科技的。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独立日的烟火此起彼伏,非常的震撼。看了一下地图,小城市中心的会议中心就是冯.布劳恩命名的。后来在航天博物馆里面也看到了历史介绍,当年二战结束后,冯.布劳恩带领一批德国工程师,在这里研发出来美国第一批火箭。我们入住的是阿拉巴马大学的宿舍,四室一厅,四个卧室带四个浴室,加上客厅和厨房。条件其实非常好,其他三个航天学院的室友一个是加州的,一个是俄克拉荷马的,一个是阿拉巴马当地的。我们这个属于航天学院(Space Academy)居住条件很好。宇航中心还有一个航天夏令营(Space Camp),似乎是几十个孩子一个大间,上下铺,公共浴室。
模拟火星基地太空舱
7月5日,一大清早,大巴就带着我们去航天中心报道,大楼是波音公司资助建设的,非常霸气,门口大厅就是一个三四层高的大屏幕,滚动播放各种火箭起飞的视频。学院发给每人一套订制非常拉风的航天员蓝色制服,加上跑步健身的短袖汗衫和短裤,还有就是一堆学习材料,拍照做门卡,下载培训的 App,还有各个航天科技公司送的礼物等。41期一共大约四十多人,分为四组,每组一个带队老师,是一个护士,负责每天带着我们到处跑。先破冰,大家认识一下,来自美国的大约一半,包括东部,中部,西部,南部很多州的。另一半来自其他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法国,巴林,乌克兰,日本,印尼,阿联酋,波兰,英国等。每一个组都用一个美国宇航员命名。我在的小组以美国第一个教师宇航员芭芭拉.摩根命名,所以我们的呼叫代号就是“41-摩根”小组。下载培训 App 以后,被活动的安排吓到了。每天6:30点起床,7:30上大巴,然后一直到晚上7点的安排都是精确到了每十分钟。当然中间也安排了一些自由的时间。每天晚上大巴8:30回到宿舍,建议9:30熄灯睡觉。
水下无重力练习
三,理论学习
十多天的培训中,大约⅓的时间是在课堂里学习理论。包括火箭的发生和回收原理,雷达的原理,加密技术,网络安全,火星的地理情况,宇航员的饮食和健康等等。也有 NASA 的工程师来分享 Artemis 的最新进展。因为都是成人,所以都很自觉,基本上每个小组都在努力学习,记笔记等。除了纯理论的,也有来自赞助商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组织的一个晚会,分享最新的进展。还有就是曾经登月的宇航员,航天飞机宇航员等来给我们做交流,分享他们的故事。NASA今年动作巨大,大美丽法案给 NASA新增很多拨款,同时大批资深员工退休,提拔了一大批年轻骨干。和这些传奇老宇航员交流,能够感觉到他们的谦虚,也能够感觉到他们对于过去成就的满意。正好赶上最近星舰发射成功,蓝色起源也在快速推进。听这些公司的工程师介绍不同的研发风格,也学习了很多。Space X 的风格就是马斯克的风格,不断试错,不断爆炸后推进新的火箭设计创新。Blue Origin 的风格就是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的风格,小心谨慎,一步一步稳妥推进创新。两个火箭公司目前齐头并进,很难说谁是领先。当然美国还有几十个其他航天公司也在不断探索发展。
和航天飞机宇航员布鲁斯菲尔德合影,他曾经在太空停留32天
理论学习里面,有一个主题是预测天气。航天对于天气的要求非常高,而且美国发射的航天器经常飞跃埃及,所以发射的时候不光是需要发射场天气好,还需要埃及开罗的天气好。在中心还在建设一个新的宇航员培训大楼,工地有一个大牌子,是艾萨克曼先生捐款几千万美元修建。艾萨克曼是这个宇航学院的校友,成功进入到太空,后来在硅谷创业成为亿万富豪。今年马斯克推荐他担任 NASA的局长,可惜因为一些原因没有被国会通过。白宫任命了美国交通部长兼容宇航局局长,也是很不寻常的安排。在宇航中心还和工作人员聊起这个,他们倒是比较乐观,因为大美丽法案给航天事业增加了很多预算资金。
四,实验
搞航天当然不只是在教室里。培训期间,我们做了很多实验。一个印象很深的试验是如何保护好鸡蛋绝热?给我们一个材料仓库清单,里面可以自选钢铁,铝板,棉花,橡胶等等各种材料,目的是根据这些材料的阻燃能力,把一个鸡蛋包起来,然后用火炬枪烧一分钟,看鸡蛋能够不被烤熟。我们四个小组各自组织,考试的时候以鸡蛋升温的度数为标准,越低的越好,模拟火箭的返回舱在大气层高位隔热。某一个小组的鸡蛋被彻底烧爆。我们这个小组群策群力,鸡蛋在火炬枪一分钟对着烧的时候完全保持低温。
鸡蛋隔热试验
另一个实验是自己做小火箭,箭头里放上鸡蛋,目标是实现火箭升空,然后降落伞打开,回收鸡蛋成功落地不碎。整个过程也是一步一步,从制作,刷漆,放入降落伞,到最后去发射场测试,激动无比。每个小组都做了火箭,发射的时候有点火失败的,有舰体和头部没有分离的,有降落伞没有打开的。几十个携带鸡蛋升空的火箭中,安全着陆回收鸡蛋不碎的比率很少很少,可能也就是5%,可见火箭的难度。想起最近马斯克做的一个访谈,有人问他制造各种新的硬件的难度。他说制造特斯拉电车是相对而言难度最低的,星舰火箭是难度最高的,人形机器人是难度居中。
模拟月球行走
五,模拟航天
航天学院里面肯定要模拟航天。学院里先给大家发问卷,测试摸底大家的心理背景,从机组到地面测控,分工非常细。问卷里面包括很多问题,比如是否愿意承担责任?是否愿意遇到难题的时候主动退让?做飞行操控?工程师?机长?还是地面控制?按照每个人的答复,大家被安排了不同的功能。很荣幸,我被安排成赴火星飞船的机长。然后给了非常厚的手册,整个火箭起飞的每一句口令,每一个按钮的顺序都在里面。除了火箭发射,另一个模板是在火星基地上的维护,包括如何更换液氧和液氮的气瓶,如何进出太空舱等。
5-6G体能训练,360度旋转
体能方面,各个小组也被护士带着轮流去做了5G的训练。在每个人进360度训练仪前,有一个问题单。包括你早餐吃了什么,生日是哪天等等。开始天旋地转,加了几个G重力之后,需要不断答复护士的提问,确保大脑意识清醒。加到到3个G重力以后,就会感受到身体的被重重的压倒的感觉。除了加到 5G-6G 的超重力训练,对我们也有降低到1/6地球重力的月球重力步行体验。
在培训期间,很多传奇性的美国宇航员,包括阿波罗登月宇航员,航天飞机宇航员来和我们交流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经历。他们每次提到看到地球的弧线的时候,都是两眼闪现光芒的感觉。有一部关于航天的电影 October Sky(十月的天空),讲述的是一个美国高中生在50年代的西弗吉尼亚煤矿山区看俄罗斯卫星飞跃,然后自学火箭发射的故事。这个电影和原著的作者后来成为 NASA的火箭工程师,现在退休后也在宇航学院,给我们做了非常精彩的分享。
(和查尔斯.杜克合影。他是第十位,也是最年轻的月球行走者,阿波罗16号登月舱驾驶员)
在航天中心有一个巨大的人工湖,里面模拟太空舱入水,跳伞到水中,然后由直升飞机吊篮把我们回收到船上,也模拟直接从太空舱游泳出仓。可以说,由于准备周密,不断排练平衡能力,在真实的水中到岸上的过程反而根本没有紧张或者担心的感觉。唯一紧张的就是在跳伞下来的那一刻,不少人会犹豫一下。还有一个体会就是任何原以为非常简单的动作,失去机舱平衡,到了水中开始下沉的时候,难度都会急速加大。
六,毕业
时间过得太快,很快就到了毕业的日子。我们每一个人都拿到了航天培训证书,同时,我们这摩根小组在各个项目都是做的比较优秀,获得了航天学院优秀团队毕业奖。当NASA的领导念到摩根小组获奖的时候,我们都是热泪盈眶。然后第二天一早大巴送我们去机场。最远的巴林航天局的学员需要三十多个小时才能回家。看到推特上巴林航天局在机场欢迎我们的组员回去,大家也都为她们感到兴奋和开心。
航天事业今后几年肯定会有巨大的发展。马斯克的星舰一次就可以装载一百多名宇航员。除了这些大型私人航天公司,美国还有很多中小型航天科技企业,包括今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几家。不管是卫星手机通信,火箭回收,移民火星,还是点对点航天飞行,这些过去不可想象的事情,都在这几年得到大力推进。华尔街现在一致认为下一批市值过一万亿美元的公司应该是航天科技公司。将来大家移民到火星应该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来源:美国投资专家陈凯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