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铁口那口大锅咕嘟咕嘟冒泡,香味顺着冷风往鼻子里钻,队伍排得比安检还长。
“地铁口那碗粥,到底能赚多少?
”
早高峰,人挤人,谁都想多睡五分钟,胃却先醒了。
地铁口那口大锅咕嘟咕嘟冒泡,香味顺着冷风往鼻子里钻,队伍排得比安检还长。
摊主大姐戴个毛线帽,手速飞快,一碗皮蛋瘦肉粥递出去,扫码到账8块。
十分钟,锅就见底。
有人算了笔账:一锅粥成本不到40块,卖完净赚200+。
这买卖,真香。
可别以为支个锅就能躺赢。
粥摊想赚钱,得把每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大姐的秘诀是“手机管库存”。
她手机里装了个免费App,每天卖多少、剩多少,一目了然。
前一天晚上,她把第二天要用的米、豆、肉按量分袋装好,早上直接下锅,一点不浪费。
本地菜市场的杂粮店老板成了她的“专属供应商”,价格比超市便宜两成,还送香菜。
大姐说:“新鲜香菜一撒,顾客就觉得这粥值8块。
”
设备也得升级。
大姐去年咬牙买了台智能电饭煲,能定时、能保温,煮粥不糊底,省了她守着锅的功夫。
隔壁摊还在用老式煤炉,烟大味重,大姐这边干干净净,城管来了都夸一句“环保”。
她说:“多花两千块,少挨两次骂,值。
”
选址更是门学问。
大姐最初在小区门口摆摊,一天卖不到50碗。
后来她发现,地铁口早高峰人流量是小区的三倍,而且上班族更愿意为“快+热”买单。
她早上6点半出摊,9点收工,三个小时干完一天的活。
下午她去接孩子,晚上在家准备第二天的料,时间自由,比上班还舒服。
粥的口味也得跟上潮流。
大姐的菜单上,除了经典的皮蛋瘦肉、南瓜小米粥,还有“健身款”藜麦鸡胸粥、“控糖款”燕麦南瓜粥。
她说:“现在的小姑娘,喝粥都要看卡路里。
”她还顺手卖无糖酸奶和茶叶蛋,客单价从8块涨到12块。
有人一次买两碗,说是“中午带公司当午饭,微波炉一热,比外卖健康”。
线上也得玩明白。
大姐的微信头像是一碗冒热气的粥,朋友圈每天发“今日限量100碗,卖完收摊”。
她还开了个抖音号,拍煮粥过程,点赞最多的视频是“皮蛋怎么切不碎”,播放量几十万。
有人私信问能不能送外卖,大姐直接上了美团,中午时段还能再卖30碗。
她说:“线上多卖一碗,房租就少一点压力。
”
最绝的是她的“会员制”。
”大姐的字歪歪扭扭,顾客却吃这一套。
有人连续打卡一个月,大姐直接送她一个定制保温杯,顾客发朋友圈,又帮她拉来一波新客。
摆摊卖粥,说到底,是门“人情生意”。
大姐记得常客的口味,有人不要葱,有人多放胡椒。
她说:“顾客不是买粥,是买‘被记住’的感觉。
”
所以,别小看地铁口那碗粥。
它不只是填饱肚子的早餐,是精打细算的生意经,是热气腾腾的生活本身。
来源:神秘雪梨w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