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年,市场似乎感受了一把年轻人的省钱暴击。这方面案例不少,比如某奢侈品品牌2025年Q1财报显示,中国区年轻客群流失35%;网红餐厅“打卡潮”开始退烧,社区食堂、打工快餐店搜索量翻倍;社交平台上,无房贷、无车贷、无品牌焦虑,“三无青年”宣言刷屏……
最近几年,市场似乎感受了一把年轻人的省钱暴击。这方面案例不少,比如某奢侈品品牌2025年Q1财报显示,中国区年轻客群流失35%;网红餐厅“打卡潮”开始退烧,社区食堂、打工快餐店搜索量翻倍;社交平台上,无房贷、无车贷、无品牌焦虑,“三无青年”宣言刷屏……
年轻人支出减少,一时间成为普遍担忧。但真相却又狠狠给人打了一波鸡血——年轻人省钱并不等于不消费,而是消费变清醒。
理由很明显,比如年轻人开始普遍热衷折扣、平替等选择,追求把钱花更值,不过是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理性,但大家的消费欲望却同样强烈。
拿折扣来说,过去花钱大手大脚,爱品牌不惜接受溢价的年轻人突然发现了这一大宝藏,涌进了Costco、奥莱、唯品会,认为打折大牌“嘎嘎香”。
这种背景下,这些品牌折扣模式普遍迎来了最猛烈的人流,比如在线下奥莱商圈普遍成为热门消费地,每到周末节假日,都会出现拥堵“剧情”,大家一面在奥莱折扣下满足着消费需求,一面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车停不进!人挤不动!”
线上唯品会也在见证年轻人对折扣的选择。大家悄悄涌入,将这一“小众”特卖电商捧红。去年唯品会卖出了2093亿人民币,其中75%都是穿戴类贡献,活跃超级VIP用户同比增长了16%。
在这些品牌折扣商业,大家发现花小钱也能买大牌,可以买贵的,但不会买贵了……原本价格“高高在上”的巴宝莉、阿玛尼、Coach,曾让年轻人越贵越要买的阿迪、耐克、雅诗兰黛、兰蔻……通通打骨折,能以2-3折的“地板价”买到手,引得年轻人普遍欲罢不能。近期唯品会上线的一批Burberry女包,仅有专柜价的1.5折,上线不久即告售罄。
另一方面,还有年轻人的消费“标的”也在发生变化,大家开始更加重视情绪、体验和悦己。换言之,年轻人不是不花钱,而是把钱花成了“子弹”——每一分钱都要击中更迫切的需求。
据某研究所的调查显示,过去一年,年轻人舍得“投资”的领域中,以人数占比排序,体验消费就高居首位。而体验消费中,年轻人的钱包更是被“顶流”旅游狠狠拿捏。
面对兴趣爱好消费,年轻人同样很舍得。28岁的广告策划Amy,会为一个几十块的视频会员全网求借账号,但买起演唱会门票来,哪怕会花半月工资也不会半分犹豫。数据更是显示,2024年全国演唱会门票价格涨幅达30%却依然场场售罄,年轻人对兴趣消费的态度可想而知。
总的来说,大家对于怎么消费、消费什么有了更清醒的认知,不再为一切虚无的消费买单,更在意将钱花得更值。折扣赛道的逆袭,体验情绪消费爆火,都直指消费不是减少了,而是发生了变化转移。
来源:GPLP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