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美国社会因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被枪杀事件陷入舆论漩涡,一场围绕“言论自由”与“不当言论”的争议甚嚣尘上,多名因庆祝柯克之死发声的人被解雇,仅国防部就有10人被“炒鱿鱼”,这一现象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近日,美国社会因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被枪杀事件陷入舆论漩涡,一场围绕“言论自由”与“不当言论”的争议甚嚣尘上,多名因庆祝柯克之死发声的人被解雇,仅国防部就有10人被“炒鱿鱼”,这一现象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当地时间9月10日,柯克在美国犹他州奥勒姆市的犹他山谷大学发表演讲时遭枪击身亡。柯克作为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在保守派阵营颇具影响力,他的死讯传出后,美国社会反应强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社交媒体上涌现出许多庆祝他死亡的声音,一些大学工作人员、媒体评论员及参与当天活动的人纷纷表达“喜悦”,这些言论瞬间点燃了柯克支持者的怒火,一场针对“不当言论者”的“讨伐”行动就此展开。
最先受到冲击的是教育领域。田纳西州立中部大学迅速开除了一名发表冒犯性声明的员工。学校在声明中严肃指出,该员工身处直接与学生打交道的关键岗位,其不当言论与学校价值观相悖,严重损害了学校在学生、教师、员工及整个社区心中的可信度和声誉。无独有偶,密西西比大学的一名员工也因转发伤害性言论,被校长果断解雇。在校园之外,教育行业的其他从业者也未能幸免,俄勒冈州一名教师因写下柯克遇刺“真的让我的一天变得明亮起来”而被解雇;威斯康星州一名高中教师称柯克是“种族主义者、仇外者、跨性别恐惧症患者、伊斯兰恐惧症患者、性别歧视者、白人民族主义喉舌,靠煽动美国国内仇恨赚了数百万美元”,随后被停职。
媒体界同样未能置身事外。微软 - 全国广播公司(MSNBC)的电视评论员马修·多德,在柯克遇害后辩称“你不能指望说了可怕的话,而不会发生可怕的事”,短短几小时后就被解雇。亚历桑那州的一名体育记者,因暗示对柯克之死的庆祝,也丢掉了工作。此外,DC漫画公司画家格蕾琴·费尔克 - 马丁,因发表极具攻击性的言辞庆祝柯克死亡,出版商随即宣布终止与其合作,理由是其公开帖子或评论中宣扬的敌意或暴力内容,不符合DC的行为准则。
就连一些看似与政治关联不大的职业,也卷入这场风波。美国企业欧迪办公在密歇根州波蒂奇的门店,解雇了一名拒绝打印纪念柯克守夜活动海报的员工;美国航空公司的一名飞行员,因将柯克之死调侃为“我们自由的代价”,被公司“采取行动”,很可能面临被解雇的命运;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的一名数据分析师,因涉及柯克的相关言论被行政休假;特勤局的一名特工在Facebook发文称“人要对上帝负责,所作所为终有回响。因果报应无法逃避,它从不会缺席”,已被停职并接受调查。
在国防部,已有10名员工因类似的“不当言论”被解雇。五角大楼发言人帕内尔明确表示,绝不容忍军人和国防部文职人员庆祝或嘲笑美国同胞遇刺,美防长海格塞斯和其他国防部高层还呼吁民众举报任何可能被解读为对柯克持负面态度,或对其遇刺缺乏同情的帖子,这无疑让军队内部人人自危。
柯克的支持者在这场风波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创建了名为“查理谋杀犯”的网页,专门收集所有庆祝柯克死亡之人的个人信息,并展示各类赞扬凶手的帖子。该网页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使得众多发表相关言论的人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面临巨大压力。一些共和党人甚至提议将柯克的批评者驱逐出美国、起诉他们或终身禁止他们使用社交媒体。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兰多表示,对社交媒体上赞扬、合理化或轻视柯克之死的行为感到厌恶,并指示领事官员采取适当行动;共和党籍国会议员克莱·希金斯发帖称,要永远禁止那些“用他们的仇恨来庆祝那个年轻人被谋杀”的人使用所有社交媒体平台。
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美国社会对“言论自由”边界的深刻反思。一方面,柯克的支持者认为,对他人死亡幸灾乐祸的言论违背基本道德伦理,在工作场合发表此类不当言论,被解雇无可厚非;另一方面,反对者指出,仅仅因为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个人观点就失去工作,这无疑是对言论自由的粗暴践踏。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劳动和就业法教授杰弗里·赫希指出,多数情况下,私营企业有权因员工在社交媒体上的不当发言将其解雇,但公共部门雇员的情况更为复杂,只有当言论“严重到扰乱运营”时,才可以解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边界往往模糊不清。
回顾美国历史,类似因政治立场和言论引发的争议并不少见。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时期,许多人因支持或反对种族平等的言论而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压。但此次因柯克之死引发的大规模解雇事件,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影响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也更加凸显出美国社会在政治极化背景下,不同阵营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
从国际视角来看,美国一直自诩为“言论自由的灯塔”,但此次事件让其国际形象大打折扣。部分国际媒体评论,美国在对待国内言论问题上的双重标准暴露无遗,这种以政治立场和个人喜好决定言论是否被接受的做法,与美国所宣扬的民主自由理念背道而驰。
目前,这场风波仍在持续发酵,被解雇者中已有部分人表示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而柯克支持者的举报行动也还在继续。未来,美国社会将如何平衡言论自由与道德伦理、公共秩序之间的关系,这场因柯克之死引发的“言论管控”风暴又将走向何方,值得持续关注。
来源:阿峰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