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整个日本都沉浸在军国主义狂欢之中,只有少数人是清醒的,今村均就是其中之一,他预感到日本最终会战败,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他对战争的态度并不那么积极,反而热衷于做慈善和垦荒种地。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
随着战争不断扩大,大量日军被调往太平洋战场,今村均大将也参与了入侵东南亚的作战。
当时,整个日本都沉浸在军国主义狂欢之中,只有少数人是清醒的,今村均就是其中之一,他预感到日本最终会战败,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他对战争的态度并不那么积极,反而热衷于做慈善和垦荒种地。
比如,在爪哇驻扎期间,今村均就实施了宽松的政策,不但不压迫当地百姓,还释放囚犯,改善民生,四处建学校,百姓们都很感激他,甚至将他的事迹写进教科书;
再比如,今村均来到新不列颠岛的拉包尔之后,拉包尔很快被围困,他积极布置防御,使得美军不敢进攻,同时带着14万将士垦荒种地,竟然实现了自给自足,最终保住了自己和将士的生命。
在正史评价中,今村均打仗十分出色,军政管理也是一流,极具头脑的他,虽然被笑称为“荒岛求生专家”,却在东京审判中只被判为乙级战犯,关押了9年就被释放,比大多数同级别将领的刑期都短。
当然了,本文的目的不是为了赞扬今村均,因为他毕竟是侵略者,犯下了累累罪行,笔者只是想通过他的故事来探讨一下,日军在穷途末路之下,究竟该如何抉择才是对的,他又给了人们什么启示。
今村均是日本仙台人,出身于仙台藩上士家族,家族世代为官,祖父是仙台藩的参谋,父亲是当地法官,母亲则是陆军军官的女儿。
可以说,今村均的背景还是很不错的,他学习也很刻苦,读书时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读中学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顺利进入陆军士官学校,之后到陆军参谋部任职,八年后又以第一名的身份被陆军大学录取,与本间雅晴(第3名)和东条英机(第11名)成为同学,他还得到了天皇赐给的军刀。
今村均就是如此优秀,职业生涯也发展得非常顺利。
从陆军大学毕业后,今村均成为让人瞩目的未来之星,先后到日本驻英国和印度使馆担任武官,1930年晋升大佐,第二年被任命为参谋本部作战课长。
九一八事变之后,今村均对关东军十分不满,主要是觉得关东军难以控制,但他骨子里是支持入侵中国的,只不过方式方法和时间值得商榷。
事件发生后,今村均也只得支持关东军,因为谋划有功而晋升少将,官至旅团长。
1936年,今村均接替板垣征四郎担任关东军副参谋长,自此踏上东北土地,作为“扩大派”,他主张全面侵华,并参与了卢沟桥事变,1938年被任命为第五师团,也就是板垣师团师团长,这是日本陆军的绝对主力,战斗力十分强悍。
此后,今村均以侵略者的姿态在中国土地上肆意驰骋,取得了不少战役的胜利,但也做了很多丧尽天良的事情,比如屠杀无辜百姓,使用赌气杀害俘虏,掠夺中国物资和财富,等等。
这一时期,今村均与其他侵华日军没什么区别,一方面军国主义思想十分强烈,做着灭亡中国的美梦;另一方面又幻想着成为日本的大英雄,为个人和家族谋福祉。
但是,在1939年爆发的桂南会战中,第五师团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先失昆仑关,紧接着又在桂南遭遇失利,部队损失超过了三分之一,这是今村均人生最惨痛的失败。
今村均在战后进行了反思,认为战争失利的错不在自己,而在于整个战局的不利,他意识到日军已经陷入战争泥潭,在广阔的中国土地上,日军兵力已经捉襟见肘,军事物资也开始紧缺。
大约从这个时候开始,今村均的思想开始出现动摇,但并不强烈,毕竟日本还是占据优势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今村均被任命为第16军司令官,率军指挥了兰印作战,占领了印度尼西亚,之后又攻占苏门答腊和爪哇岛,俘虏了93000千名荷兰军队和约5000名英美澳联军。
这一过程中,今村均展示出了非凡的指挥才能,被誉为日本表现最突出的将领之一。
在爪哇的迷惑表现其实,参加太平洋战争并不是今村均的本意。
今村均在桂南会战中遭遇失利之后,很快就遭到解职,赋闲在家了一段时间。
后来,日军偷袭珍珠港,今村均对战局进行了分析,认为日本在做困兽之斗,错误地将英美等强国拉入战争,必败无疑。
当时,日本正值用人之际,今村均很快接到新的任命,在军国主义思想占据主导的情况下,他根本没有办法拒绝,只得前往太平洋作战。
结果,今村均一不小心就打出了著名战役,成为日本军民称赞的大英雄,他却为此感到苦恼:万一日本战败了,自己将第一个遭到审判,搞不好小命不保。
那么,该怎么办呢?
很快,今村均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逆流而动,利用手上的权力为自己“赎罪”。
1942年3月,今村均率部驻扎在爪哇,是爪哇地区实际上的军政长官,他没有像其他日军一样实施屠杀和掠夺,而是积极安抚当地民众,派人维护治安,维护了当地的稳定和发展。
等社会基本稳定后,今村均又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比如释放政治犯,并发给生活费,录取当地人为公务员,支持独立运动,从而缓解彼此矛盾;他还修建炼油厂和电厂,改善当地民生;同时四处修建学校,保障良好的教学环境。
而对于日军,今村均则严格约束,禁止他们扰民,尤其严禁杀戮和掠夺财产,并给予盟国俘虏良好的待遇。
后来,日本国内物资紧缺,需要从中国和太平洋调配物资,今村均接到命令后,他竟然果断选择拒绝,理由是爪哇本来就贫穷,掠夺物资会激起当地人的反抗,不利于日军的统治,却遭到了日本政府和军部的严厉批评。
后来,日本政府派了一名叫做儿玉秀雄的高官到爪哇视察,发现爪哇治安良好,产业复苏,军事物资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回去之后就对今村均一顿猛夸,说今村均很善于治理,虽然没有按要求运回物资,却也没有依靠国内调拨物资,他相信再过个一年半载,就可以对国内进行支援了。
然而,日本军部还是将今村均给免职了,让原田熊吉接任,原田熊吉做派强硬,结果激起了民变,游击队也多了起来,日军的统治根基被动摇。
因为这件事,爪哇百姓很感念今村均,后来还将他的事迹写进教材,而原田熊吉就倒霉了,日本投降之后被作为战犯处以绞刑。
当时,今村均的做法让很多人感到迷惑,为何他宁愿丢掉职务,也要跟军部叫板?
今村均没有辩解,因为他内心藏着一个不能说的秘密,他认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就能在战后保住性命。
农夫将军1942年6月,日本在中途岛战役中遭遇惨败,这意味着美军的战略反攻开始了,日本则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11月,战争形势越发不利,日本军部再次启用今村均,让他担任第8方面军司令官,率领14万大军驻扎到拉包尔,主要任务是阻止美军占领所罗门群岛和整个新几内亚。
今村均心里那叫一个苦,战争打到这份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日本必败无疑,还挣扎什么呢?
当然了,军部的命令是不能违抗的,但上战场送死也是不可能的。
今村均上任之后,实施了一条计谋,他故意虚张声势,让空军频繁活动,同时对美军西进补给线进行威胁,结果美军真给吓住了,硬是没有发起进攻。
在美军看来,拉包尔是日军的一个重要据点,兵力众多,弹药充足,贸然进攻会损失很大,所以决定等一等再看。
今村均还预估到美澳联军会封锁拉包尔的补给线,这样十几万大军的生存就成为问题,所以他提前从国内请来农业专家,开始学习种植技术,并让士兵在岛上开耕荒地,准备自种粮食,实现自给自足。
这一做法很有先见之明,不久美军就实施了“跳岛战术”,一举夺取了制空权和制海权,还将拉包尔给封锁起来。
拉包尔被彻底孤立之后,今村均越发觉得,只要能活到最后,就是胜利!
此后,今村均越发不喜欢打仗了,他只是在拉包尔修建了大量碉堡、要塞、医院和兵工厂,这些都是为了保命用的,他最热衷的事其实是垦荒种地。
在今村均的带领下,拉包尔很快就四处都是农田,还养了大量猪牛羊、鸡鸭鹅等牲畜,真正做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原本,美澳飞机还时常轰炸拉包尔,后来发现岛上一个人影都看不到,日军全部躲到地下要塞和堡垒中去了,炸了也只会浪费炮弹,便停止了大规模轰炸,只是偶然骚然一下。
美军在了解拉包尔的情况后,认为占领拉包尔会付出巨大损失,便决定绕开拉包尔,只是对其进行封锁。
从被封锁到投降,今村均在拉包尔坚持了两年,14万将士不愁吃不愁喝,还存下不少余粮,他甚至开发了一些糕点、椰子汁等小零食,还能够自己炼植物油,甚至建了一座酒坊!
反观太平洋战场其他日军,不是挨炸弹就是饿肚子,与拉包尔日军的差距实在太大。
今村均刚开始垦荒种地时,拉包尔的海军还十分不屑,认为帝国军人怎么能干这种事,后来他们断粮了,饿死了不少人,这才知道今村均很有先见之明,便派人去学习种植技术,竟然也实现了自给自足。
因为不爱打仗,反而热衷垦荒种粮食,今村均被戏称为“农夫将军”,这其实是一种羞辱,但他毫不在乎。
14万人向3千人投降1945年8月15日,今村均在收音机广播里听到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他感到非常兴奋,大声呼喊道:该死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很快,今村均就召集部下开会,他开门见山地说,“我早说了,日本迟早要战败,现在我们应该收拾一下,准备投降!”
部下们听完一阵欢呼,大家都很讨厌战争,现在终于可以结束了。
不久,今村均就用无线电向就近的盟军发去消息,说自己打算投降,请派人登岛接收俘虏。
收到信息是驻扎在附近的澳军,他们感到非常惊讶,之前拉包尔坚如磐石,怎么还没喊话,就主动投降了,是不是太过积极了?
其实,澳军对日军投降并不感冒,因为两者之间的仇恨很大,而澳大利亚人恰恰又很记仇。
那是在1941年,新加坡战役结束后,3万澳军投降,等到战争结束,只剩下不到七千人;日军还偷袭了达尔文港,给澳大利亚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因为这一缘故,日军各战区想盟军投降时,其他国家都选择接受,唯有澳大利亚拒绝,而且表示要坚定地惩罚罪犯,他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继续清缴各地日军,连放下武器的也不放过。
不过,对于今村均,澳军是知道一些的,这个人不是那么狂热的战争分子,且善待过澳军俘虏。
出于好奇心里,澳军派了三千人登岛接受战俘,同时做好战争装备,一旦有事就发起进攻。
三千澳军登岛之后,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14万日军早已主动放下武器,与其他地区日军面黄肌瘦不同的是,拉包尔的日军个个油光满面,不少人还身材发福了,小肚子若隐若现,这哪里像是被围困了两年的样子?
就在澳军惊叹的时候,今村均屁颠屁颠地跑过来了,弯着腰递上一纸投降书,一名澳军军官看完之后,对他说,“14万人,我们可安排不了!”
今村均却回答说,“这事好办,我已经存了足够吃几年的粮食了,不用你们出粮。”
澳军军官又说,“我们也没人建战俘营!”
今村均笑了笑,然后回答说,“我们住的地方很多,况且我们这么多人,还可以自建军营。”
很快,日军就开始砍树搭建帐篷,不出半个月,一座可以容纳十几万人的战俘营就建好了,还用铁丝网将营地隔开,他们甚至给看守他们的澳军搭建了住所,还给澳军做饭吃,简直是“一条龙服务”。
这波操作直接让澳军迷惑了,14万日军非但不抵抗,还主动放下武器投降,甚至自建军营、自备粮食,这种事他们还是第一次见,过程太过顺利,想找茬都难,更不要说记恨了。
在澳大利亚进行的审判当中,今村均最终被定为乙级战犯,处有期徒刑十年,说实话这个处罚对于一个大将而言,已经很轻了,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今村均之前的“未雨绸缪”,法庭在给他定罪的时候认为他有悔过表现,且做了不少善事,这才从轻处罚。
至于拉包尔的14万日军,澳大利亚原打算将他们提前释放回国,但他们想到国内物资匮乏,且局势不是很好,而岛上应有尽有,坚持又住了一年之后,这才带着装满粮食、酒和油的行李箱满载而归。
在这一年时间里,正在等待审判的今村均也没闲着,继续带着大家搞种植和养殖,还开办了许多培训班,教授士兵知识和技能,以便回国之后能找份工作。
最终,拉包尔的14万将士绝大多数安全回到国内,他们都对今村均感恩戴德。
今村均被判刑之后,先是在马努斯岛服刑,后来转到日本巢鸭监狱,1954年提前释放,之后写了本回忆录,名叫《今村均大将回忆录》,靠这本书赚了不少钱,大多被他捐献给了受害者,他还在自家后院建了一座牢房,在里面住到1968年82岁时才去世。
今村均不认真打仗,反而热衷种地这事,在日本国内遭受了非议,许多人指责他让14万大军沦为农夫,还主动投降,甚至自建军营,是十足的懦夫,但他毫不在意,因为他的目的达到了,最终活了下来。
从今村均的战争生涯来看,他毫无疑问犯下了严重罪行,尤其在中国的时候,杀了不少人,是不可饶恕的,而他在太平洋做的那些事,并不足以抵消他的罪责,他理应接受惩罚,10年徒刑对他来说其实太轻了。
但是,今村均的故事却能发人深思,如果日本高层也能像他一样适可而止,及时停止战争并弥补过错,是不是也能得到更多人原谅呢?
今村均其实早就用实际行动告诉日本高层该怎么做,换来的却是无尽的打压和抛弃,被丢到拉包尔荒岛上不管不顾,不但让他寒心,也让将士们寒心,日本高层则迷途而不知返,结果犯下的罪行越来越严重,直到现在都无法赎清。
来源:围炉煮酒话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