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金税四期系统的全面推行和八部门联系稽查机制的深化,税务监管已进入“以数治税”的新时代。据相关数据披露,自2021年以来,累计查处骗取和违规享受税费优惠案件2.18万起,查补税款269亿元。其中网络主播偷税案件达360余起,查补税款30多亿元。在这种背景下,
随着金税四期系统的全面推行和八部门联系稽查机制的深化,税务监管已进入“以数治税”的新时代。据相关数据披露,自2021年以来,累计查处骗取和违规享受税费优惠案件2.18万起,查补税款269亿元。其中网络主播偷税案件达360余起,查补税款30多亿元。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需要清晰认识稽查高危行为,避免触碰底线。
一、八部门稽查体系
1,打通税务、银行、市场监管、社保等多部门,形成“资金流-发票流-业务流”三流比对机制。
2,重点监管建筑、医药、医美、人力资源、再生资源、主播等行业。
八部门包括:税务总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外汇管理局。
二、企业高危行为
1,虚开发票:包含为自己虚开,为他人虚开,介绍他人虚开等。虚开发票是当前稽查的首要打击对象。
例如:今年8月公布的以陈某某为首的犯罪集团,通过虚假注册并实际控制5户合作社,在没有真实业务交易情况下,为自己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为他人虚开农产品销售发票,涉及3.29万份普票,发票金额30.58亿元,当事人负刑事责任。
2,收入隐匿:包括收入不列或少列,虚假申报,销毁凭证资料等。隐匿收入属于偷税行为。常见的隐匿收入通过个人或员工收款码收款不入账,不开票,不申报,不纳税。
例如:今年2月查处的一起加油站隐匿收入偷逃税款案件,涉案企业删除加油站税控数据,通过第三方收单平台收取加油款后结算至个人银行账户。最终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1352万元。
3,虚列成本费用:通过虚列工资,虚假采购,或通过报销方式变相发放工资等收款,降低利润,造成少交税。稽查重点为人工费用或成本费用占比异常的情景。
4,社保缴纳不合规:未给员工缴纳社保或按最低基数缴纳,或者额通过私人账户,现金等方式发放工资逃避社保和个税。还有的企业长期个税申报人数和社保缴纳人数不一致。
5,假出口,骗取出口退税:通过虚构出口业务、虚假报关等手段骗取出口退税。
6,长期亏损严重的企业:一些企业的账面报表资料常年累进亏损,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深入发现并不是销售数据太差,而是成本太高,比如工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7,临界点预警:当前,小规模纳税人季度销售额30万内,开具普票,免征增值税。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300万内企业所得税减按5%征收。一些企业人为操控调整,转移成本。小规模纳税人连续季度销售额在28万至30万之间,小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在280-300万之间的。
8,开票品目和经营范围不符合:一些企业的进销项类目不匹配。
结语:在金税四期和八部门联合稽查的强大监管下,企业应该建立以“业务真实性”为核心的合规体系。对于成立在地方税收园区的个体户和公司来说也要注意,在享受“双免”、“核定征收”等政策的同时,确保“四流合一”(合同流、资金流、发票流、物流),定期开展自身检查。
——如需了解更多园区税收优惠政策,可主页滴滴
来源:税清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