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刘亦菲”“吴彦祖”指代的是“美女”“帅哥”,那“张曼玉”这个名字,指代的应该就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美艳与演技集于一身的影后。
张曼玉是米粒妈特别特别喜欢的影星,她的名字就像“刘亦菲”“吴彦祖”一样,是个符号。
如果“刘亦菲”“吴彦祖”指代的是“美女”“帅哥”,那“张曼玉”这个名字,指代的应该就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美艳与演技集于一身的影后。
她沉寂了很久,甚至已经有20年了。
当人们以为她的身影已经留在了那个独特的电影黄金时代,她却突然毫无征兆地开通了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剪了一段视频发出来。
画面中,这位久违的巨星穿着随性的休闲装,亲切地介绍说:
“我会分享一些最新的、好玩的、最喜欢的……”
视频六小时内获赞超40万,九天后粉丝突破百万。“张曼玉回归”迅速登上各大热搜榜单。
一条高赞评论火了:“我感觉这个世界的品味突然回来了。”
张曼玉就是能给你这种感觉,只要她还在岁月静好着,无论更新点什么内容,只要她还在,这个时代就还在。
可能现在的00后小孩对张曼玉已经没有我们这种情怀和滤镜了。看到这种古早港星再出来分享生活,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她可能是想刷存在感直播带货之类的。
但我会认为并不是,因为她毕竟是张曼玉。是那个横扫金马奖、金像奖影后,再成为亚洲首位戛纳影后的“曼神”。
张曼玉演的《甜蜜蜜》,我几乎每年都得翻出来再刷。因为实在是太太太经典了。
豹哥死时,她去停尸房认尸的片段,是教科书级的演绎,李翘和豹哥的那段感情,也是《甜蜜蜜》中我最喜欢的片段。
还有《新龙门客栈》里的金镶玉,《青蛇》里的小青,在我心里都是封神的存在。
这些在电影史上不可忽视的作品,都有张曼玉的身影,作为影迷,我真的很难对她没有滤镜,大家从我的行文中应该也能感觉到。
早期的张曼玉,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视为花瓶。这也是很多美女影星必经的过程。
香港小姐选美出道的她,拍《警察故事》时,也曾因为演技不成熟而被成龙狠狠训斥。
后来她接受了一年特训,再出演王家卫《旺角卡门》时,就逐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旺角卡门》中的她,实在是太清纯了。那种黏黏腻腻的忧伤,跟刘德华搭在一起简直满足了我们所有关于爱情的想象。
演技逐渐精湛之后,她开始打破舒适区,接演不同类型的角色。
她给自己的要求是:“当大家觉得哪个角色我演得特别好的时候,我就知道不能再演这种类型了。”
她接演《阮玲玉》,为了深入研究角色,她读史料、学国语老歌、练古典舞。
电影上映后,她一举拿下柏林影后,这也是华人女演员首次在国际三大电影节封后。
《花样年华》里曼妙的身姿,更是直接让她成为世界公认的“穿旗袍最美的人”。
出道20年,张曼玉拿下5个金像奖影后、4个金马奖影后、1个柏林影后和1个戛纳影后。
你会发现,张曼玉没有重复的角色,她诠释的每一个人格,都是全新的。
从她选择角色的方式也不难看出,她对待自己的人生也有类似的原则。
她的社交账号个性签名上写着“生命是一座花园”,她说人生并不长,要在有限的时光里尽量多的去尝试,才不枉此生。
尝试了那么多角色,犹如过完了好几次人生。但这对她来说依然不够,除了诠释角色,她还该干些什么呢?
她说人生本就不长,如果现在还不去赶紧做自己想做的,什么时候做?
就在成为戛纳影后之后,她突然感觉到自己的人生被绑架了:
“我越来越觉得,拍戏好像只是在重复。世界那么大,我却每天待在片场,外面发生什么都不知道,像个白痴一样。”
拍完电影《清洁》后,她选择了息影。
那时候她40岁,开始学乐器、写歌、进录音棚。
朋友以为她只是一时兴起,她却认真签下唱片公司,成为一名独立音乐人。
但那应该也是她全网风评最不好的一段时间,她参加音乐节频繁跑调,遭到群嘲,我记得那时候甚至有人说她被夺舍了。
做音乐的那段时间,她的穿搭风格也很迷,爆炸头,整个人的气质也跟以前不一样了,大家都在喊话:“影后何必自取其辱?”
她站在北京场舞台上坦然回应:
“我演了 20 部戏还被人说成是花瓶,唱歌也请再多给我 20 个机会,我一定能唱好,好吗?”
但终究并不是任何事都一定能做得成、做得好,面对大量的差评,她伤心了一段时间,逃离观众视线。
再出现的时候,她不再尝试做音乐了,她开始学视频剪辑。
她在朋友的工作室一待就是一整天,小红书发出来的一段视频里就有20多个转场,都是她自己剪的。
其实在早期港星身上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认真。
好像几十年如一日的职业素养让她们形成了做事执着认真的惯性,尽管她现在不拍电影了,但看她剪视频这种风格还是有一种一丝不苟在里面。
人生就是不断尝试,不断试错。经历过影后的辉煌和跑调歌手的失望后,张曼玉终于又一次丰富了“找自己”这个游戏的经验。
经验值丰富了,账号势必升级。她就这样蜕变出了一个更加松弛、自洽的自我,就是我们现在在视频中看到的样子。
人生几乎真的是要经历失意才能更圆满。张曼玉再出现时的好状态,应该也是因为渡了这个劫。
她人生的前半段实在是太顺遂了,在那个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她接触到的都是最顶的资源,合作的也都是最牛的大明星。
一个一个好角色,一个一个奖项,塑造一个又一个经典,甚至让她直接成了整个时代的符号。
拍电影拍到厌倦的份上,真应了大魔王张怡宁的那句话:
“金牌随便玩,因为有的是;不要玩银牌,我只有一块。”
她所谓的探索人生更多可能性,说穿了其实是尝试一种失败的可能性。
她的人生,缺一块银牌。
直到她决定息影,彻底跳出原来的舒适区,去探索了音乐领域,她才尝试到了失败的滋味,也拿到了自己人生的那块“银牌”。
她人格的完整和精神内核的成长,想必也是在这个时候完成的。
恰好她足够勇敢也足够有好奇心,她有足够的动力跳出来看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也因此体验到了“影后”光环以外的真实人生。
在事业最巅峰时,她选择了淡出,因为她觉得“演来演去都是同样的痛苦”,失去了乐趣。
这一点并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真正的成功,不是活成别人眼中的光鲜,而是找到让自己有热情的生活方式。
对她来说,功成名就还不够,拥有一份“自己说了算”的底气,才最重要。
跳出舒适圈的尝试,恰好让她学会了拥抱不完美,也懂得了真实比完美更有力量。
那个早年间在《今夜不设防》节目中俏皮地说着:“我参加港姐选美就是因为贪慕虚荣”的女孩,现在已经学会了接纳自己的瑕疵和失败,也意识到它们是真实生命的一部分。
这份真实和韧性,远比虚假的完美更打动人心,也更能让自己获得解脱。
从那一刻,一个符号化的女神才真正走下了神坛,那是观众更近距离看到张曼玉这个具体的人的时刻,也是她自己拥抱真实自我的时刻。
她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而非结果。
这些纯粹的“体验”本身就是生活的宝贵组成部分,它们定义了你是谁,而非你拥有了什么。
张曼玉后期离群索居,很少公开露面。但她并非逃避,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与自己和世界相处。
在这个信息爆炸、人人渴望被关注的时代,她的选择是一种提醒:我们需要定期从外界的噪音中抽离,回归内心,倾听自己真正的声音。
不必强迫自己合群,不必时刻追逐热点,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和力量。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最终成为自己。这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但是一条值得走的、自由的路。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来源:米粒妈频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