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梦耀乡村!广航学子的增城“三下乡”实践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4 21:13 1

摘要:在增城区“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广州航海学院“双百行动”驻区服务队的指导下,针对增城区69条典型村的需求,广州航海学院30支突击队100%完成服务结对。把学科资源、科研成果、专业知识和增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特色产业、科技服务、文化创意、政策咨询等领域与学校专业

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促进增城区高质量发展

2025年

广州航海学院组织30支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深入增城区13个镇街

开展“三下乡”行动

↓↓↓

460余名师生根据各镇街所需,围绕岭南特色产业、乡村集体经济、绿美广东、县域科技服务等十大领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累计服务群众超10000人。

双向奔赴,精准结对助力“双百行动”走深走实

在增城区“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广州航海学院“双百行动”驻区服务队的指导下,针对增城区69条典型村的需求,广州航海学院30支突击队100%完成服务结对。把学科资源、科研成果、专业知识和增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特色产业、科技服务、文化创意、政策咨询等领域与学校专业优势精准匹配,增强突击队行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青年人才下沉、科创项目落地,有效助力增城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县域、高校的双向奔赴,推动“双百行动”走深走实。

专业赋能,青春奋斗书写“百千万工程”青春答卷

突击队聚焦增城区“百千万工程”各项重点任务,积极作为,深入田间地头、产业园区、学校等地,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文旅融合、乡村规划建设、电商直播、非遗文化传承、公益课堂等领域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其中,17支优秀突击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实践方案,为增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青春力量。以下为17支典型突击队的青春奋斗故事。

01广州航海学院“沃野有声”突击队(国际交流学院)

2025年7月7日至12日,由国际交流学院10名学生组建的“沃野有声”突击队进驻增城区上九陂村,针对该村民宿品牌杂乱、流量难转化问题,提供“民宿包装、导视系统、IP形象”三位一体升级方案。依托专业智慧和留学生国际视野,为上九陂村设计3套专属文化地名LOGO,形成“服务优化清单”“营销拓展路径”,助力鸿安、阅季等民宿淡季入住率提升。

通过“康养团建”“亲子体验”等新业态拓宽营收渠道,如阅季民宿计划联动禅修机构,鸿安精品民宿规划儿童游乐区。项目成果提升了上九陂村“典型村”辐射力,为乡村民宿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提供实践范本,助力“环两山”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并获当地高度认可。

此次活动为学校留学生提供了观察中国乡村发展成就,体验中国文化的生动窗口,在实践中直接接触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了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卓越成就。

02广州航海学院“科艺张拉”科普实践队(智能制造学院)

2025年7月10日至17日,由智能制造学院8名学生组建的“科艺张拉”突击队与增城区荔湖街道结对开展以“青春助力荔湖,科创赋能未来”为主题的专项服务。为扎实助力全省公民科学素质提升,赋能产业科技创新,针对荔湖街少年儿童暑期成长需求,团队构建“红色教育铸魂、前沿科技启智、文化创意润心”三维服务框架,创新采用“科普讲座+实践体验+文化浸润”模式打造沉浸式成长平台。

活动期间,累计服务青少年120余人次,科技讲座参与率达100%,85%的青少年独立完成基础模型制作;指导完成张拉结构模型、创意折纸等手工作品50余件,创作主题绘画30幅(其中12件优秀作品被荔湖街道文明实践所收藏)。该项目通过建立“高校-街道”协同科普标准化流程和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获评增城区“百千万工程”校地合作示范案例,充分展现广州航海学院学子服务地方发展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

03广州航海学院“北斗七兴”突击队(海事法律与交通管理学院)

2025年7月11日至18日,由海事法律与交通管理学院6名学生组建的“北斗七兴”突击队与增城区正果镇结对开展实践服务。该团队自2021年成立以来深耕乡村振兴领域,累计获得“挑战杯”等赛事奖项38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以上22项),连续三年带队深入对口帮扶乡镇,完成“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旅游宣传推广”“文创产品设计”等重点任务,获评广东大学生“百千万工程”品牌项目、重点团队及典型案例。

今年,团队针对增城区正果镇文旅资源活化不足的痛点,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通过开发农产品IP形象与文创产品,融合农耕文化与旅游体验,规划“康养+研学+文化”主题线路,串联自然与人文景观,制作多维度宣传视频并依托新媒体平台打造特色品牌。项目推动农文旅产业协同升级,实现生态价值转化,助力村民增收致富,为正果镇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04广州航海学院“智创红帆”突击队(智能制造学院)

2025年7月10日至14日,由智能制造学院12名学生组建的“智创红帆”突击队在增城区太平村开展“夏日成长,梦想启航”暑期夏令营,针对少年儿童暑期学习资源匮乏问题,设置4个项目兴趣班和2个科普专题课。团队开设非遗剪纸与书法兴趣班,通过作品展示、历史讲解、技法指导等方式培养文化认知;推出毽子、匹克球特色课程,以游戏化教学引导运动习惯;开展安全科普与“张拉结构”宣讲,激发探索热情。

活动共服务儿童150余人次,收集作品60余件。成功搭建校地合作平台并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服务从短期转为常态化,获感谢信1封。通过“传统文化+体育+科技”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助力乡村少年儿童身、心、智全面发展。

05广州航海学院“时和岁丰,同心燃梦”志愿服务队(团委)

2025年7月13日至19日,由14名“青马”班学员组成的突击队与增城区凰埔村结对,针对该村留守儿童占比41%、特殊困难学生13人的现状,创新设计“红蓝双色”特色课程体系。团队以“艺韵薪传,红心向党”为主线,开发8个标准化教案,融合《国家》歌曲教学、航海文化知识普及与“鸡蛋立牙签”等低成本科学实验,首创“丙烯草帽、帆布袋日记”心理表达法,搭建思政教育与素质培养的沉浸式平台。

活动期间,累计服务留守儿童120余人次,收集绘画作品73幅并建立情感档案。家长与学生自发组建“凰埔美育后援会”,课程视频号总播放量突破3.4万次,“红蓝双色”课程体系被凰埔小学正式纳入教学范本,实现“短期实践,长期影响”的教育价值,获当地村委与教育部门高度评价。

06广州航海学院“云帆智澜”突击队(低空装备与智能控制学院)

2025年7月13日至20日,由低空装备与智能控制学院9名学生组建的“云帆智澜”突击队深入增城区石滩镇元岗村,提供"高校专业+乡村需求"精准对接服务。团队开展"科学趣体验"系列活动,通过手摇发电机、滑行飞机等实验将电磁感应原理转化为实践操作;针对丘陵地形和易损水果种植特点,探索无人机在农业运输、植保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同步调研土地流转模式下农业经济转型现状,精准发现无人机飞手短缺、散户技术应用成本高、老年群体收入依赖农业等问题,提出土地外包返利、鱼塘现代化改造等对策建议。活动覆盖村民及青少年200余人次,调研报告获石滩镇政府肯定,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07广州航海学院“丹邱村”突击队(国际交流学院)

2025年7月7日至13日,由国际交流学院9名学生组建的“丹邱村”突击队结对增城区丹邱村,以“看见丹邱、服务丹邱、记录丹邱”为主线,开展农事体验、关爱长者、人居环境整治和白水山美景宣传四项实践。团队走进稻田体验抛苗作业,与村副书记交流农事管理;赴养老院陪伴老人并送上物资;参与自然村广场大扫除。

行动产出3篇推文与2个高质量视频,构成丹邱对外宣传基础素材包;协助完成广场环境清洁,倡导“人人参与”卫生行动;收集老人需求为后续帮扶提供方向。通过“传播+实践+温情”三维服务,展现乡村新貌,传递敬老温情,获丹邱村“最美服务团队”称誉。

08广州航海学院“碧海丹青”突击队(低空装备与智能控制学院)

2025年7月13日至19日,由低空装备与智能控制学院9名学生组建的“碧海丹青”突击队结对增城区中新镇霞迳村,以“科技+文化”可持续融合为目标,创作“扶胥古港”元宇宙IP和“凤浦书院”数字媒体库,建立区块链数字展厅,打造海洋能源探索课堂。团队带无人机实物授课,指导青少年操作体验,让科技趣味与海洋文化深度融合。

同时,团队还走访村里的老人,记录霞迳村发展变迁故事,通过文字与影像素材梳理村庄基础设施与生活环境的历史脉络。通过数字科技探索海洋红色文化元宇宙,唤醒红色记忆,传承蓝色文明,项目成果为中新镇乡村振兴数字文化建设提供了创新实践经验。

09广州航海学院“青耘计划”突击队(海事法律与交通管理学院)

2025年7月6日至12日,由海事法律与交通管理学院9名学生组建的“青耘计划”突击队赴增城区石滩镇水龙村,依托旅游管理学科优势,打造生态文明建设与社区环境宣传体系。团队运用无人机航拍、专业设备制作生态果园、育苗基地及咖啡店沉浸式宣传片,设计2条特色文旅路线,形成包含产业升级建议、就业岗位拓展方案的调研报告。

该项目切实推动了水龙村旅游景点建设,为当地发展提供了宣传支持。通过“宣传赋能+规划引领”,有效提升水龙村知名度,助力村民实现本地就业,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青春智慧”。

10广州航海学院“追光”突击队(人工智能学院)

2025年7月10日至16日,由人工智能学院12名学生组建的“追光”突击队在增城区增江街道光辉村开展"科技赋能+文化传承"志愿服务。团队聚焦少年儿童AI认知不足问题,开设趣味编程、安全科普课程,通过代码小游戏及科学小实验吸引超100人次参与;同步开展非遗体验课程,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魅力,锻炼动手能力。

活动点燃青少年科技探索热情,埋下非遗传承种子。志愿服务以"智"与"志"双重活力助力乡村教育,获光辉村"科技文化双融实践团队"赞誉。活动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科技素养与文化认同,更推动光辉村将AI启蒙与非遗体验纳入课后服务常态化内容,形成高校与地方联动的长效服务机制。

11广州航海学院“畲韵星火”突击队(凤浦书院)

2025年7月8日至18日,由凤浦书院18名学生组建的“畲韵星火”突击队进驻增城区正果镇畲族村(广州唯一少数民族聚居村),针对非遗传承断代、文旅资源挖掘不足、产业基础薄弱三大问题,全面拍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生活场景,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精髓与自然人文底蕴。

调研形成“培养青年传承人”“打造非遗主题民宿”等12条实用建议,获地方政府高度认可;通过精心策划宣传矩阵,助力文化传播与产业升级,为名优特产价值赋能。团队在坚守与创新中勾勒文化根脉,在多维挖掘中激活乡村魅力,为畲族村发展提供切实可行路径。

12广州航海学院“智绘荔乡”突击队(智能制造学院)

2025年7月10日至14日,由智能制造学院15名学生组建的“智绘荔乡”突击队结对增城区荔湖街,聚焦国家资助政策知晓率低、特色产业推广不足等问题,采用“宣传+服务”双轨模式开展实践服务。团队设立固定宣传摊位,通过资料分发、海报张贴等方式开展政策宣讲,并入户慰问特殊群体,精准传递帮扶信息,同步送上生活物资,提升群众对政策的认同感。

此外,突击队深入乡村捕捉风土人情,以镜头为笔制作系列宣传视频,全方位展现荔湖街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魅力。通过政策宣导与品牌推广的协同发力,有效提升居民对国家资助政策的知晓率,相关宣传素材被荔湖街道纳入官方推广资源库,为城乡新貌传播提供鲜活载体。

13广州航海学院“致绘星”突击队(数字媒体与交互设计学院)

2025年7月8日至12日,由数字媒体与交互设计学院11名学生组建的“致绘星”突击队在增城区永宁街道公安村开展墙绘艺术实践,调研阶段与50余名村民面对面交流,发放问卷100余份,充分了解村民需求与文化偏好。团队完成7幅墙绘作品,总面积60平方米,分布在主要道路旁和村民活动中心,成为村庄的亮丽风景线。

墙绘不仅美化环境,还为村民及游客提供休闲观赏场地,艺术作品与乡村生活有机融合。团队同步提出短期维护方案与长期发展规划,获公安村“最美乡村艺术家”集体荣誉,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视觉美学”力量。

14广州航海学院“五彩石”突击队(数字媒体与交互设计学院)

2025年7月3日至9日,由数字媒体与交互设计学院10名学生组建的“五彩石”突击队结对增江街联益村,针对仙进奉荔枝产业文化宣传短板,以墙绘创作为核心手段,将荔枝形态、田园风光等本土元素融入艺术设计,打造独特文化标识。团队通过前期访谈、创作中交流等方式引导村民表达需求、参与创作,增强乡村文化认同感。

15广州航海学院“深海灵感”突击队(海洋装备工程学院)

2025年7月14日至20日,由海洋装备工程学院9名学生组建的“深海灵感”突击队与增城区简村村结对开展“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针对该村因宣传不足导致的招商难题,突击队创新宣传策略,依托短视频平台传播优势,聚焦当地风景区宣传破局。

团队通过策划和拍摄特色风光、民俗文化等内容,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景区魅力,扩大知名度与影响力,为招商引资奠定基础。行动期间,突击队对小白云山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山体自然风貌与主要景观节点,采集景观照片等素材,为宣传开发提供基础参考;同时与简村村委会深入交流,围绕小白云山资源利用及村庄发展提出思路建议,初步搭建合作沟通桥梁,以宣传创新助力乡村发展。

16广州航海学院“岭南绿艺工匠”突击队(海事法律与交通管理学院)

2025年7月8日至14日,由海事法律与交通管理学院11名学生组建的“岭南绿艺工匠”突击队在增城区瓜岭村开展“绿美广东”实践活动,慰问老党员聆听红色故事,面向儿童开展非遗漆扇文化宣传。团队通过讲解漆扇历史、指导简易绘制,让青少年感受传统技艺魅力;同步参与村庄生态优化,践行“生态美+精神富+文化兴”理念。

活动覆盖儿童50余人、老党员20人,孩子们创作的漆扇作品在村文化广场展出,老党员红色故事被整理成“瓜岭红色记忆”手册。通过代际交流与非遗传承的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与“文化底气”,实现了生态、文化、精神建设的多重收获。

17广州航海学院“砺燕千寻”突击队(低空装备与智能控制学院)

2025年7月13日至20日,由低空装备与智能控制学院11名学生组建的“砺燕千寻”突击队与增城区石滩镇元岗村党总支结对共建,针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匮乏问题,结合当地1750亩耕地及鱼塘产业特色设计课程。团队在科技课中融入邓世昌、黄旭华等海防英雄故事,组织拜访老党员聆听奋斗历程;以无人作业视频、手摇发电机实验呈现智能电网、海洋科技知识,结合产业讲解光伏发电、无人机植保案例。

调研形成光伏推广“代办上门安装”“房东-租客分润”等解决方案获村委采纳,科普课程覆盖青少年200余人次。通过“科技普及+精神传承”双发力,为乡村振兴培育“懂技术、有情怀”的后备力量,被元岗村青少年儿童及家长们称为"科技兴村先锋团队"。

在增城服务期间,广州航海学院突击队在各类新闻媒体发表实践新闻110余篇,其中国家级媒体20篇、省级媒体15篇、地市级媒体30篇,获得相关部门感谢信5封,以青春力量书写乡村振兴的广航院青年答卷。同时,8名来自尼日利亚、喀麦隆等国家的留学生加入国际交流学院的实践队伍,实地感受增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机遇与蓬勃活力。

下一步,增城区“双百行动”服务队将进一步借力高校资源,深化“双百行动”,充分发挥青年人才优势,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书写增城高质量发展的青春篇章。

来源:广州增城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