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对标“牡丹样板”,乡村特色产业“百花齐放”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8 16:53 1

摘要:牡丹,是很多人心里有关菏泽最初的“记忆符号”,从最原始的观赏花卉,到如今已构建起涵盖医药化工、日用化工等九大领域,拥有11大类260余种产品的庞大产业体系,“牡丹经济”为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牡丹,是很多人心里有关菏泽最初的“记忆符号”,从最原始的观赏花卉,到如今已构建起涵盖医药化工、日用化工等九大领域,拥有11大类260余种产品的庞大产业体系,“牡丹经济”为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对标“牡丹样板”,菏泽市积极探索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及农民增收的同时,有效激活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活力。在今年菏泽牡丹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进菏泽,领略属于菏泽乡村产业的“百花齐放”。

新老产业“竞速”

找准乡村特色产业着力点,要以因地制宜为前提,也离不开科技创新与传统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

这个春天,东明县长兴集乡的蓝辉蓝莓生态采摘产业园迎来蓝莓首次挂果。繁茂的绿叶掩映中,饱满的果实散发着阵阵清香。基地负责人周军泉介绍,园区内蓝莓自去年8月定植,经过无土栽培模式,结合设施大棚技术的“精心呵护”,已经陆续成熟。出于过硬的品质,周军泉对市场销售的预期比较乐观。

生长在黄河滩区的蓝莓,何以成为市场新宠?答案藏在50个日光温室大棚中——记者看到,棚内通过智能设施,实现对温度的及时调控,智慧灌溉系统正结合水肥一体化,为每株蓝莓提供“私人定制”的营养方案。

盆栽蓝莓硕果满枝,将成为长兴集乡产业新的着力点。

黄河浪涌处,泛起科技之光。依托设施农业的突破性实践,百公里外的巨野县龙堌镇龙鳞现代产业园内,也有蓝莓在此“安家”。原产北美的“浆果之王”落户鲁西南,投资者有自己的考虑。

龙鳞现代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园在此投资,主要是看中了这里的营商环境和区位优势。菏泽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200公里范围内覆盖多个区域中心城市,形成冷链物流市场的天然枢纽,相比于云南等蓝莓产区,为农产品跨区域流通及打开中高端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的腹地。

龙鳞现代产业园内,工人正在分拣蓝莓。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效带动当地就业。

长兴集乡党委副书记李豪说,设施蓝莓“落户”黄河入鲁第一县,继“东明西瓜”之后,将为这一滩区乡镇再添产业“金字招牌”。对当地来说,设施农业的突破性实践,正引领着周围一场种植管理理念的革新。

获取信息途径的拓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应用、政府带动与政策利好……多重因素下,在广袤的乡野间,新兴特色产业正犹如星星之火,被农民饶有兴致地探索着。在郓城县黄泥冈镇曹庄村,曹海涛因为种植了60亩丹参和麦冬,成为当地“红人”。

在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加持下,麦冬亩产值可超1万元,丹参亩产3000斤。曹海涛的成功经验,让当地村民看到了致富门路,已有同村人开始关注请教药材种植技术,做入行准备。

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的背景下,中药材种植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在内外双重驱动力的作用下,新兴产业逐渐扎根,老产业也在不断焕发新活力。飘香两个世纪的单县羊肉汤,如今已在新质生产力的应用中,迸发出百亿级的产业能量。

在单县青山羊保种育种创新示范基地,每只青山羊都拥有了专属“电子身份证”,其生长数据可以实时上传云端。基于数据实现的精准饲喂和疫病监测方案,使得青山羊养殖效率提升30%。

据介绍,基地按照“一场一码”“一羊一码”建立养殖档案,动态掌握青山羊生长发育、饲料消耗、疫病防控等信息,确保羊肉品质可追溯,为单县羊肉汤进一步占据市场提供了保障。

为老产业蹚新路,除了技术赋能与模式迭代,还需各方力量凝聚。巨野县田桥镇泗兴屯村,有50多年的苹果种植历史,近年来,该村不断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示范带动作用,推广新品种及新技术。苹果质量长期保持在一级果以上,种植示范园1100亩,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苹果产业链全链条年产值达1300万元。

基于以上,泗兴屯村果园成为山东省科技特派员——菏泽市苹果产业服务团的种植示范基地。抚摸着沧桑的果树,村党支部书记王福林坚信,传统产业将在时间的考验中永葆青春。

链起“增值密码”

从一份好种,到一个产业集群,要将传统农业单一的生产模式升级为“生产——加工——品牌——服务”的复合生态,不仅需要找准产业定位,更需要系统思维谋篇布局,环环相扣推动全产业链增值。这一过程中,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文化赋能与机制创新等至关重要。

在菏泽,记者见证了一场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增值的神奇之旅。

一粒良种重千钧。在单县绿丰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丰农业),1克番茄种子卖到900元。负责人任思党介绍,这种名为“黑玉珠”的紫红色小番茄,除具备普通西红柿的营养成分外,最显著的优势是富含花青素——经检测,其花青素含量超过蓝莓,茄红素含量约为8.7%,比市面上大多数番茄高出近3%。

“黑玉珠”属功能性番茄品种,功能性农产品则是绿丰农业近些年育种的方向。深耕育种领域近40年的任思党,和儿子任辉携手,先后培育出72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番茄品种,向国家种质资源库提供原种资源11份。

据介绍,这种“黑玉珠”番茄,售价可达每斤20元,市场反响热烈,由此,其种子也受到了诸多种植主体的青睐。这些年里,由父子二人组织成立的单县番茄研究所,在“中国西红柿之乡”,推动了产业发展的提质增效。

2008年,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手段,单县番茄研究所成功育出抗TY病毒番茄新品种“粉欧克”等抗TY番茄新品种,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番茄品种中高端市场垄断的历史。2019年夏秋番茄TY、褪绿病毒大面积暴发,父子二人和团队筛选出102份抗TY1、TY2、TY3多基因聚合番茄育种新材料,选育出8个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适合多茬口种植的抗TY、褪绿病毒番茄新品种,填补了我省番茄无多基因聚合(多抗性)抗病新品种的空白。通过良种推广,单县番茄研究所有效带动广大农户增产增收。

一份好的农产品,以良种为始,在“吃干榨净”中完善价值。走进位于曹县的菏泽盛庆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现代化流水线高速运转,一罐罐芦笋罐头快速锁鲜,正通过输送带走向全球市场。

公司人事行政经理张存峰介绍,该公司通过研发芦笋深加工产品,使鲜笋附加值提高2.5倍。作为芦笋种植大县,曹县先后开发了芦笋保鲜、芦笋汁、芦笋粉、芦笋啤酒、芦笋胶囊、芦笋茶等30多种深加工产品。

产业链的不断拉长,给了农产品“扬帆出海”的底气。以2023年为例,曹县芦笋罐头年出口量达5万多吨,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这座鲁西南县城,已成为国际市场芦笋罐头主要供应地,也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菏泽盛庆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

文旅赋能乡村特色产业的生动实践,也在菏泽不断谱写。当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绚丽启幕之时,不远处定陶区仿山镇的菏泽市芍药繁育推广示范区(以下简称芍药示范区)内,150万株芍药含苞待放。据悉,较早的一批将于四月下旬盛开。

牡丹和芍药因花形相似、花期相近,被称为“姊妹花”,共种可延长观赏期。据了解,2025年菏泽牡丹节期间,定陶区将芍药示范区与周边牡丹园、玫瑰园等串联,推出“与花共舞 与春同行”休闲赏花游路线,进一步激活消费,提升“美丽经济”的文化附加值。

铺就“致富之路”

产业兴旺,一头连着乡村振兴,另一头连着万千民生。“推动各类产业链条向农业农村农民延伸,让群众有活干、有钱赚。”不久前,省委一号文件将“联农带农”列为重点抓好的四个方面之一。

在世界牡丹大会前的中国工笔牡丹画产业发展论坛上,来自巨野县基层书画院农民画师的一张张笑脸格外动人,他们诠释着产业“联农带农”的贴切注解。

巨野工笔牡丹画产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菏泽牡丹为核心题材,兼具传统工笔技法与现代美术工艺,重点呈现牡丹的枝繁叶茂与花团锦簇。作为一项突飞猛进的传统特色产业,巨野工笔牡丹画在此次大会上交出亮眼“答卷”——年综合产值高达45亿元,从业人员中有90%是农民画师。

在田桥镇柏杏书画院,“新晋”农民画师吉宇笔触稍显青涩但热情高涨,他正聚精会神临摹一幅牡丹锦鲤图。当记者问到他以前做什么工作,吉宇突然抬起头:“我以前在外面打工,一年回不了两次家。”

吉宇选择的初衷和大部分农民画师一样,不愿再承受背井离乡的苦楚,倾向于一份能顾家且有稳定收入的工作,工笔画产业为这些农民提供了平台。柏杏书画院教师、巨野县书画院退休职工姚爱红说,该书画院现有30多名农民画师,取决于每日练习时间和个人天赋,上手时间约为3个月至半年,也就是说,最快3个月,一位农民就可以依靠绘画获得收入。

农民画师在柏杏书画院作画。

“只要想学,就有老师教。”在不远处的东祝书画院,讲解员的话掷地有声。

底气藏在巨野县的举措里——为了让工笔画产业惠及更多基层农民,县里构建了一套完善的人才培育体系,以县级画院为核心,17个镇街基层书画院为支撑,数千个绘画村和家庭画室为基础谋篇布局,全面开展“陪伴花开”品牌志愿服务活动等基础画师公益培训,重点培训留守妇女、残疾画师等就业困难群体。此外,推广“经销+合作社(画院)+农民画师”的模式,画作一般由合作社按固定价格回收,再统一出售,价格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据了解,一般的画师年收入3万元至5万元,优秀的画师年收入近10万元。

59岁的李香芹每天接送完小孙女,心里最惦记的就是去东祝书画院画画。画了不到1年,现在她的一幅4尺作品,已经能卖到300元以上。”越画越上瘾。”李香芹说着,笔尖不停。

李香芹在画一幅工笔牡丹。

像李香芹一样,从工笔画产业中受益的农民群体日渐庞大,他们已与产业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巨野县已拥有8个绘画专业镇、50个绘画专业村、65家基层画院,从事创作、销售、装裱等书画产业的人员多达2万余人,年创作绘画作品150多万幅。

而乡村特色产业,也在日渐精进的基层画师群体中汲取能量。目前,巨野工笔画在国内外设有1000多个营销网点,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各大画廊、画店销售的纯手绘工笔牡丹画,80%以上出自这里。

在菏泽,一组组数据里,折射着联农带农与产业发展的相互赋能。乘着电商东风,曹县2024年“两服”网络零售额突破181.3亿元,25万人在产业链条上增收致富。依托独有的滩区砂质土壤优势,东明县农民实现错茬种植、四季有瓜、全年供应、优质优价,30万亩西瓜生产特色区里播种着富民强村的希望……

特色产业多主体、全链条的协同发力,正以厚积薄发之势构筑现代农业强市根基,持续释放驱动菏泽乡村振兴的核心势能。

牡丹产业擎旗,特色产业赋能,农业发展逐光,特色农产品已似繁星缀满沃土。目前,菏泽已培育创建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419个、省级及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达到1081个。

当牡丹花香浸透产业链条,当特色产业点亮广袤乡野,这片曾被黄河滋养的土地,正以破竹之势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弯道超车。

来源:农村大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