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去的记忆,割不断的情怀(四)——老同事40年重逢话当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8 16:04 1

摘要:正当我的回忆像一部老电影一样,一幕幕在脑海里闪现时,一个电话打了过来:“喂!光清还不过来,就等你哟!”还是召集人刘光华老师打来的。我从往事的回忆中缓过神来,看看时间,傍晚6点。我连忙穿好衣服,整理一下容姿,托老伴简单擦拭一下皮鞋匆匆下楼。到了酒店上了二楼包厢。

w-192# 作者:刘光清(铁十三师) 铁道兵战友网 2025-04-08

共叙流年情

正当我的回忆像一部老电影一样,一幕幕在脑海里闪现时,一个电话打了过来:“喂!光清还不过来,就等你哟!”还是召集人刘光华老师打来的。我从往事的回忆中缓过神来,看看时间,傍晚6点。我连忙穿好衣服,整理一下容姿,托老伴简单擦拭一下皮鞋匆匆下楼。到了酒店上了二楼包厢。各路人马先后到齐。包厢里喜气洋洋,热闹非凡。与诸位一一握手,眼神里闪烁着久别重逢的喜悦与激动。久别聚诸君,共叙流年情,喊一声老朋友,胸膛里涌起一阵滚烫的暖流,叫一声老同事,久别重逢情谊浓。

一张张既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在我眼前掠过:唉!一个个都变了,变得似乎不敢相认。是呀,岁月沧桑,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又有谁不变呢?不过还好,个个看上去精神矍铄,腰板硬朗,说起话来中气很足。心里得到一丝丝慰藉。此刻我想起了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两句词:“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倒是明海兄变化不大,自从他离开南雄,一别就是30年。仔细打量,似乎在他身上格外温柔,未能留下过多沧桑,脸上仍是俊气飞扬,眼神依然锐利,风姿不减当年。他穿一件黑色拉链外套,彰显出朴实平易近人。我与他攀谈,他思维敏捷,说话有条理。

一会儿,他的爱妻携闺蜜刘女士双双步入包厢。妻子姓梁,名翠君,依然是当年的身材,小巧玲珑,外貌娇美,气质优雅,给人一种柔和、不俗有涵养的感觉。不知是谁发问:“翠君,考考你,认不认得在座的诸位?”梁老师扫视一番,如数家珍说了个遍,准确无误说出每一位老师的名字。轮到我,她迟疑了片刻,摇摇头。“刘光清老师!”华明海补充道。“啊!是刘老师,不好意思,变化太大。”其夫人翠君腼腆地说。我连忙解释道:“翠君不认识我,不奇怪。过去我瘦骨嶙峋,体形外貌就像吃了海洛因一样,瘦得叫人担心,那

时体重仅百十来斤,而今150多斤。”接着我讲了与她搭班的事:1984年我担任初二2班主任,教语文,她为副班主任,教英语。她父亲(教导主任)下派到我们班协助班工作。一次学校组织劳动竞赛(挑沙),我们三人通力协作,他爸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极大鼓舞了师生士气,劳动干劲冲天。最终获得全校劳动竞赛第一名,锦旗一面。我问她记不记得?梁老师爽快地回答:“记得,记得!帮助电站清理水渠,还奖励我们每人30元。”

一旁的刘光华老师插话说:“光清他这个人争强好胜,当班主任以身作则,带病(胃病)坚持工作,经常见他用手压着胃部咬紧牙关上课,不仅如此,婚姻大事也不请一天假。记得那天正好是星期六,他早早就发了请柬,可是结婚当日还像往常一样去上课。我们都怀疑他那天是不是婚日,大半天没有动静。于是上前问他:你这婚结与不结?我们好决定去留。他爽快地回答:结呀!保证6点准时开宴。果然,下午4时老家的人马浩浩荡荡赶来了,大家七手八脚,有条不紊,婚宴一刻也没耽误。”

其实,那时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够“拼”的。大家就一个心愿:我们的热血,在边远山区播种着希望,每一分耕耘承载着每一份收获、每一个希望,教书育人我们责无旁贷。山区的孩子见识欠广,智力开发滞后,老师们必须以数倍的精力和耐力推动前行。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跳出农门,老师们视生如子,言传身教,不计报酬、不讲名利、呕心沥血、加班加点。自习课经常看到老师们“抢课”上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师们的心愿实现了:区区200人的学校考入重点中学的就有十几个,这在当时同类学校中屈指可数。好的平台和优越的教学环境好比在学生身上插上腾飞的翅膀。这些学生带着梦想,翱翔在知识的天空中,追求卓越,不负韶华。若干年后,莘莘学子播撒在祖国各地、大江南北……

然而,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同伴由于长年累月,年复一年为事业也为家庭殚精竭虑。积劳成疾过早地离开我们。他们是:刘显振、黄历煌、丘仁华、马益斌、江珍文、陈尚炳(老一辈的不含,仅我们上下年龄的)。我能想象到:他们就像春蚕一样吐尽缕缕芳丝,又如一炬红烛燃完丝丝光明。说到此,大家的心情异常的沉痛,特别提到陈尚炳老师,他可是大伙的暖心人呀!他家住学校的背后,老师们有什么困难要求都找他帮忙,尤其我们几个外地的年轻仔星期天,温饱问题没着落,往往都跑到他家去“蹭”。

每年过完春节返回学校,全体老师第一餐都由他安排,杀鸡宰鱼,家酒管够。印象最深的是酿豆腐汇入鸡汤美味无穷。现在想起来还垂涎欲滴。他的妻子因工作需要86年在厨房搞后勤,工作认真负责,待师生像春天般的温暖,当年,夫妻俩双双加入党组织。然而这么一对宽厚仁慈、待人热情的绝配夫妻10年前双双离开了人世,那时小儿子尚未成家。说到此,大家的心情异常的沉痛,眼角里渗出滴滴泪珠,无不为失去这么一位挚友感到惋惜……。

正当我们的交谈有欢乐、有悲伤,情感与思想相互交融时,服务员推开包厢,端来了热气腾腾的汤和菜。哇!香气扑鼻,各种美味接二连三端了上来,摆满一桌,让人目不暇接。晚宴正式开始,宴请人华明海率先站立起来深情地说:“各位老友,相逢是缘,相聚就是歌,几十年漂泊在他乡,忙于工作事业家庭,退了休首次与大家团聚,我提议咱连喝三杯。

第一杯为逝去的6位老友,祝他们天堂安息,享受永恒的宁静与快乐;第二杯,感谢诸位在帽子峰4年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帮助;第三杯,愿我们活着的人晚年幸福快乐!祝诸位老当益壮,儿孙满堂,安享天伦之乐,我干了!”大家举起酒杯“吼”的一声,干了!一饮而尽。随后,大家一个个凑过去敬明海兄的酒,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他是从帽子峰中学走出去,踌躇满志,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拼搏精神,不断超越自我,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成功人士,是大家心中的偶像、佼佼者。

是呀!老友相聚,感慨良多,当年我们同舟共济,撑起了帽子峰中学教育一片天;老友情深,我们情同手足,仿佛偌大星辰大海,浩渺无垠,没有边际;岁月沉淀,我们不负韶华,在帽子峰这块沃土,留下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闪耀篇章。随后华明海也分别敬了大家的酒。

大家一边吃,一边聊。酒过三巡,各位老友话也多了,心里也敞亮多了。大家你一句,我一言,有的侃侃而谈,有的滔滔不绝,眉飞色舞,什么乐事、趣事、包括冏事像倒豆子一样倒了出来……

乐 事

要说“乐事”还数打篮球。当年控球后卫陈如荣老师激动不已问我:“光清老师,你还记得当年佛岭电站聘请我俩以他们单位职工名义参加县职工篮球比赛吗?”我说:“太记得,对阵农业局,在县灯光球场。”他接着说:“为迎接比赛每天课外活动专车接送我们去训练,训练完后食堂安排丰盛晚餐,站长亲自陪同。”喝啤酒,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喝那玩意,开始不习惯,觉得糙水味,渐渐地还爱上了啤酒。我补充道。他接着说:“总共训练了一个星期,比赛那天我们做足了准备,但还是寡不敌众,毕竟农业局是大局,阵容强大;佛岭电站小单位,区区几十人,挑选的运动员有限,球场还是临时建的……。”

说到打篮球,最有发言权当属我自己。那时我们几个青春年少的师范生分配到这里时,一无场地,二无喜好者。篮球场杂草丛生,球架破败不堪,还是单只。一贯喜欢篮球运动的我压根儿不习惯,在部队、在师范好歹我也是单位的小队员。而今没有,岂不扼杀了我的兴趣爱好?我一不做,二不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发动班里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整平球场,铺上厚厚的石灰沙混凝土。早操、体育课跑步来回碾压;班里一学生家长在农械厂,我利用这层关系帮学校将斑斑锈迹的球架重新电焊钉好球板。

就这样,一个全新的篮球运动场展现在师生面前。既方便了学生上体育课,又给教职员工提供了锻炼身体的场所。在我的倡导组织下,每天课外活动,篮球场上龙腾虎跃,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会打球的踊跃参战,不会的也跃跃欲试,成了学校不可多得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校长刘致和,50岁的人,走路还小心翼翼,在大家的诱惑下,也穿上老土的解放鞋活跃在球场上。

说到全员上阵时,刘光华老师忍不住打断我的话:“那时为了增加对抗性,输者掏钱买汽水。好家伙,为了1毛4分钱,简直疯了似的,就像两头凶猛的野兽,骁勇善战、勇猛顽强,激烈程度不亚于当下的CBA。喝着不花钱的汽水,那个甜,那个快活,那个幸福……”

随着打篮球的人数增多,竞技水平的日益提高,几年间,我们参与了不同类别的比赛:1五·四青年节篮球赛;2与周边学校篮球友

谊赛;3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篮球赛等。印象最深的是1985年5月全县教职工篮球赛。抽签对阵拥有3万人口大镇——珠玑教办(我的家乡)。其属下有近20所完小,球队实力雄厚,队员齐展。比赛地点在县灯光球场。那天晚上,场馆内灯火通明,比赛引来上千名观众。主席台工作人员早早就位,高音喇叭不断播放运动员进行曲。我方队员提前到场练球。随后对方陆续登场,其阵容强大:有我父亲率领的教练组;有着红色运动服的近20名运动员;还有各学校校长及少先队员组成的声势浩大的赛场啦啦队。

大有压倒一切对方的势头。不仅如此,他们的队员高大威猛,而我们个儿矮小,教练员运动员凑齐不足12人。这阵势,就连观众席也慨叹“不是一个级别的比赛。”我作为领队兼队员,为稳定军心,鼓励大家:“别怕!他们是纸老虎,别看他们人高马大,他们来自各学校,没有配合,年龄偏大;我们年轻,体力充沛,以小灵快的打法战胜他们”。一席话鼓舞了队员的自信心,入场时个个精神抖擞,脸上写满了必胜的斗志。

随着裁判一声哨响,比赛正式开始。对方后卫捡到球一个妙传到篮下一米八中锋,轻而易举拿到了2分。对方啦啦队兴奋不已,掌声加锣鼓声响彻整个球馆。我方也不甘示弱,队员陈如荣抢到了一个关键的篮板球,然后迅速将球传给3号位的我呈45度角打板稳稳地命中三分,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的比赛异常激烈,对方打法凭借身高优势杀入篮下频频得分,我方则采用小灵快打法,不断地传导球,抓住机会迅速上篮。双方的比分咬得很紧,谁也不肯让步,上半场双方打平。下半场,比赛进入白热化,双方都拼尽全力,你来我往,比分交替上升。最后几分钟,场上的气氛更加紧张,我们调整了战术,加强了防守,多次拦截抢断对方的传球,并迅速反击。体育老师郭逢跃凭借灵活快速的步伐加上出色的控球技术,成功摆脱对方的防守,在距离篮筐有几米的地方,他果断起跳,投出了一个漂亮的三分球,球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稳稳地落入篮筐,将比分反超。

这时球场就像一锅煮沸了的粥,咕噜咕噜翻腾着,观众一个个扯着嗓子喊加油,脸都张得通红,仿佛他们自己在赛场上拼搏。珠玑那帮小朋友和校长们更是歇斯底里几乎喊得嗓子都哑了,还拼命喊:防守!防守!加油!加油!那场面,真叫一个热血沸腾。

最后,对方由于体能下降,命中率随之下降,我们以微弱的优势赢得了比赛的胜利。队员们互相拥抱,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校长也走过来,拍着我们的肩膀,夸我们表现出色,为学校争了光;大会主委会也在广播里夸我们:帽子峰中学几个年青仔,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打敢拼,英勇顽强……(待续)

作者简介:刘光清,1955年9月生,中共党员,南雄市教育局退休干部;70年代服役于铁道兵13师,退役后参加高考,毕业于韶关教育学院中文系;站过讲台,当过公务员;擅长公文写作,90年代常有文章在地方报纸、杂志发表,在省级电台播报;2015年退休后,热衷于书法,多次获全国大赛“金奖”或“一等奖”;2020年下半年有幸加入“铁道兵战友网文学创作中心”“铁道兵文化网”等,投稿上百篇,全部获登,其中三篇文章分别获建党百年、3.8征文、难忘战友情“二等奖”“三等奖”。2021、2023、2024年度先后被评为“铁道兵战友网文学创作中心”优秀作者;2024上半年晋升为专栏作者;出版散文集《从军旅中走来》;《往事悠悠》正在出版之中。

来源:老铁情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