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地处祖国北部边陲,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多年来,达茂草原多元文化交续相通,多民族和谐共融,谱写了民族团结的交响乐章。“三千孤儿入内蒙”“齐心协力建包钢”“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历史佳话和英雄故事从这里传出。达茂旗自1952年建旗以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地处祖国北部边陲,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多年来,达茂草原多元文化交续相通,多民族和谐共融,谱写了民族团结的交响乐章。“三千孤儿入内蒙”“齐心协力建包钢”“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历史佳话和英雄故事从这里传出。达茂旗自1952年建旗以来,70余载筚路蓝缕,砥砺前行;70余载栉风沐雨,铸就辉煌。如今,达茂旗正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潮头,无数草原儿女为全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付出了诸多心血才智,这其中的一些人已远赴异地他乡工作生活。
为集聚更广泛的关注支持,推动我旗高质量发展,旗政协提案文史委员会与旗融媒体中心联合开设《含弘光大 开放包容——天南地北达茂人》栏目,旨在展示曾出生、学习、成长、工作在达茂旗的国内外精英人士、优秀人物的风采,树立达茂旗开放包容、蓬勃向上的良好形象,吸引更多心怀桑梓、情系故土的人士为达茂草原的发展献计出力。
冯树明,男,汉族,1983年10月出生于包头市达茂旗石宝乡本不来村,中共党员,退役军人。小学就读于石宝村前进小学,初中就读于石宝中学,高中就读于包头市第十八中学,大学就读于内蒙古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进修深造。2001年—2005年在内蒙古和新疆武警部队服役(服役期间荣获“优秀士兵”“优秀士官”“个人技能大比武第一名”等荣誉)。退役后相继参与创办和发起创立多家公司及平台,从事企业政策咨询和科技培训多年。
在多年创业过程中,他获得了“全国创业孵化高级导师”“国家科技咨询师(职业三级)”“国家初、中级技术经纪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评估师”“内蒙古自治区科普传播专家”“内蒙古自治区首批知识产权智库人才”“内蒙古自治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导师”“呼和浩特市第一批企业科技特派员”“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百名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和专业资格。2019年担任《众创空间3.0新模式》一书(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执行编委。担任内蒙古青创文化发展协会副会长;呼和浩特市委统战部第六党支部书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理事,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呼和浩特市广播电视台《财经新干线》栏目“中小企业政策大讲堂”受邀主讲嘉宾。
儿时的牧场,梦中的家乡
我出生在达茂旗的农区石宝乡,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一家五口靠在农村种地生活,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我三岁那年,父母带着我们来到一个叫“可可点素”的牧区讨生活,帮一位名叫额尔登的牧主放牧。所以,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家乡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躺在碧绿的草地上,头顶上是湛蓝的天空,好多不知名的鸟儿叽叽喳喳地飞过,身旁有一道清澈见底的小河,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河里有无数条“蛇不浪儿”小鱼游来游去。捉“蛇不浪儿”是我们最快乐的游戏,没有什么捉鱼的工具,就是比谁眼疾手快,盯住目标,迅速下手,两只小手捧起的一小汪河水里,说不准就有一两条扭动着身体、惊慌失措的小蛇鱼。我惊喜地大声呼喊哥哥姐姐,拿来空罐头瓶,把捉到的小鱼放进去养起来,等养大了再跑到河边放生,每当看到小蛇鱼重获自由,我们总会大声欢呼,在草地上跳啊笑啊好一阵子。有一次哥哥从河里给我捉到一只小野鸭,我抱回家养了好长时间。我走到哪它就扭着屁股跟到哪,像一个大将军后面听话的小士兵。小时候,那条美丽的小河就是我们的乐园。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地方叫召河,是一片有召庙和河流的大草原,是内蒙古久负盛名的草原旅游景区。那条河叫希拉穆仁河,意思是“黄色的河流”。每天天还没亮,我就会被妈妈在灶台边做奶皮时扬奶子的“突突”声吵醒,锅里冒着无数泡泡的牛奶散发着阵阵香气和热气,让人感到无比温暖踏实。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奶白色是所有颜色里最温暖最美丽的颜色。我揉揉眼睛,发现爸爸早已出去挤牛奶了,哥哥姐姐已经把牛羊赶了出去,我一骨碌爬起来,自言自语地问:“他们放牛咋不叫我?”赶紧穿好衣服,跑出去时不忘拎上我的牛粪篓子,飞奔出去追哥哥姐姐。放牛、放羊、捡牛粪本来是比较枯燥的营生,但是我们仨总能找到办法把它演绎成一场欢乐的竞技。牛儿羊儿在我们的管教下茁壮乖巧,牛粪也不知不觉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爸爸每天会抽出很多时间整理牛粪和羊粪,垒得整整齐齐,像一座座坚固的碉堡。在牧区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要想知道这户人家是不是好人家,就看他家的“粪堆”,如果是整整齐齐,一丝不苟,那肯定是一户勤俭持家的“好人家”,相反,如果粪堆七歪八斜,散落得到处都是,那这家人肯定是“懒汉”。
小时候除了哥哥姐姐,我还有一个特别好的玩伴,叫“小不点”,它是一只非常聪明懂事的大黄狗。“小不点”生了狗宝宝之后,每天在狗窝里护着宝宝,不让任何人靠近,但是唯独欢迎我。那段时间里,我索性跟狗宝宝一起睡在狗窝里,尽情享受狗妈妈的保护和怜爱。记得有一天我五舅来牧区看我们,半天找不到我,最后在狗窝里找到抱着狗崽睡得正香的我,笑得前仰后合。
那时候,我最盼望的事就是每周镇上的吉普车来家里收妈妈做的奶食品,因为牧主“老板”的小外孙图图会搭车来玩。每当看到远处有车疾驰而来,卷起阵阵黄尘,我就高兴地喊:“图图来啦,图图来啦!”图图是个热情大气的小男孩,总带来我最爱吃的葡萄和山楂片,还让我骑他的小车,玩他的玩具。虽说牧区的生活也很辛苦,但是三年的时光对我来说就是完美的童年。大草原的辽阔包容和草原人的友善淳朴深深烙进我的心里,一直伴随我成长,养成我的人格。
艰难的求学路上,我们从没有轻言放弃
我六岁那年,为了方便上学,父母又带着我们搬回了农区前进村。在前进小学读完了三年级,从四年级开始一直到初中毕业,我都在石宝中学住校上学,每周骑自行车回家一次。回想那几年家里的生活,就像初中数学学的抛物线一样大起大落。刚回去时,父亲跟外面的人借了高利贷打了一口深井,开了一大片水田,伴随着地里的增产,家里的生活条件迅速提高,电视机、录音机、拖拉机……凡是当时的高级家电,我家都是村里第一个购买的。后来眼看三个孩子都要上初中高中,家里也有了些积蓄,父亲又做起了贩卖农机具和牲口的买卖,因为没有做生意的经验,很快就赔光了。家里的生活重新回到了贫穷的低谷。父母一年辛苦种田的收入,大部分都还了高利贷。当时已经是90年代初了,我们全家人还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过年时我们仨也都是“新旧混搭”,没有一个人能穿上一整套新衣服。最好的衣服就是妈妈给我们做的“白边鞋”和“条绒棉鞋”。每个星期回学校妈妈只给我们每人几毛钱,最多也就一两块,也都是妈妈养鸡卖了鸡蛋攒下的零钱。因为经常交不起学校的伙食费,秋收后,父母就把加工好的白面、莜面、荞面用毛驴车拉到学校,跟校领导商量抵消一部分伙食费。村里人看见我家日子过得艰难,私下议论我和哥哥长大后都得“打光棍”。但是即使被生活的重担压得直不起腰来,父母也没有要求我们任何一个孩子辍学回家。就在我初中快毕业开始为高中发愁的时候,一位恩师像一道曙光照亮了我的前路。他就是我高中的教导主任秦兴华老师。秦老师当时代表包头市第十八中学来村里招生,在了解了我的情况后,极力劝说我继续读书。我至今清楚记得他说的一句话:“生活的贫困是暂时的,失去读书的机会却是永久的。”如果没有秦老师,我可能初中一毕业就回家务农了。
永不服输、敢打敢拼的
军人素养是我创业路上的精神引领
18岁那年,我参军了。之后五年的军旅生涯,让我真正成长为一名不怕苦不服输、敢于挑战、敢于斗争的男子汉。退役后,我凭借军人过硬的本领和素养在创业道路上不断摸索、打拼。我干过餐饮、超市,也干过培训、营销,给别人打过工,自己也当过老板,赚过钱,也赔过本。一路走,一路摸索、一路总结,但是从没有气馁、不服输。终于,在2007年,我遇到我人生的创业导师,中国第一位持证演说家、中国名人演说家协会副主席李真顺老师,受他点拨和鼓励,我最终决定闯出一条自己的创业之路。当时,24岁的我很想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我的努力下,有幸邀请到了李真顺老师来包头市为达茂旗知名民营企业石宝铁矿集团的中高层领导和企业员工举行巡回演讲。当时,李志强董事长亲自带队,组织全体领导班子成员来包头市第一工人文化宫聆听了讲座,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演讲结束后,李真顺老师跟我畅谈了很久,还送我一首诗,这首诗对我后来走上创业培训的这条路启发非常大,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回想从2018年从事政策和科技咨询培训行业以来,我先后实地走访过全国一百余家企业,服务企业千余家,组织培训国家初、中级技术经纪人1000余人,企业政策专业人才300余人。2019年,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现场,我有幸为时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汇报全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多年来,我带领团队陆续举办中小企业政策、知识产权、科技成果推介会等公益沙龙活动300余场,无偿为各类中小企业开展咨询服务。2024年4月22日,由我在呼和浩特市交通广播电台主讲的“知识产权保护”专题讲座受到28万人次听众关注。在创业的道路上,我虽没有实现别人口中的“赚大钱”“举大旗”,但是我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进阶,不仅精进了事业,也为许多有创业梦想的人提供了智力支持和赋能,为全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贡献了绵薄之力。今年2月底,我辞去了内蒙古领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开始了人生的第三次返乡创业:在包头市青山区创办“数明科技(内蒙古)有限公司”,并创立了“冯哥聊商业”全球赋能平台。公司聚焦三大核心业务,即为中小企业开展科技、政策和商业三方面的咨询和培训,专注为全国乃至全球的中小企业发展落地赋能。
冯树明在国家技术经纪人认证培训班上为优秀学员颁发资格证书
如今,在全国各地奔走打拼多年的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为交不起学校伙食费而发愁的贫苦少年。但是一路走来,我最怀念、最牵挂、最魂牵梦绕的仍是家乡达茂旗。弯弯曲曲的希拉穆仁河、炊烟袅袅的前进村、书声琅琅的石宝中学,犹如幸福的梦境一般,永远是我最温暖的港湾。
来源:达茂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