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谢作诗老师最近转发了一个视频,是一位经常传播心灵鸡汤的女主播说的话,她说不要轻易去渡人,因为当你的认知超过对方时,对方会本能地防卫和抵抗,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尊严不容侵犯。这句话虽然出自一个我不太喜欢的主播之口,但确实道出了一个真实存在的现象。我也常常遇
谢作诗老师最近转发了一个视频,是一位经常传播心灵鸡汤的女主播说的话,她说不要轻易去渡人,因为当你的认知超过对方时,对方会本能地防卫和抵抗,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尊严不容侵犯。这句话虽然出自一个我不太喜欢的主播之口,但确实道出了一个真实存在的现象。我也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是简单的经济学道理,无论怎么解释,对方就是听不进去,哪怕对方学历很高、名校毕业也无济于事。
不过,如果我只是重复这些话,那就对不起一直关注我的读者了。我更希望分享一些真正有价值的观点。其实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的认知高于别人,但在对方眼里,反而是你觉得固执己见。。
在一个知识分子聚集的群里,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大家彼此都认为对方认知低,而自己才是清醒的那个。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判断一个人的认知是否真的高于自己?
之前我看到郭春林的一段话很有启发。他说,第一种判断标准是你能听懂他说的话,但你自己说不出来,这说明他的思维更清晰、更有条理。真正的高明在于能把复杂的事情讲清楚,并且反复讲清楚。第二种是看他有没有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和体系,而不是靠情绪或直觉做判断。第三种是看他能不能让你改变原有的看法。第四种则是他是否能激发你自主成长的能力,不是简单地说服你,而是带给你思维方式上的提升。
但这些还不够具体。真正可操作的标准其实是科学的方法论:逻辑是否自洽、观点能否被证伪、理论是否具有一般性。这才是衡量认知高低的技术指标。很多人对自己的认知充满自信,但从没想过这种自信究竟建立在什么基础上,他们只是凭感觉行事。
回想二十多年前,在一个论坛上我和一位四川网友讨论企业要求员工学习老板语录是不是一种强迫。我当时认为这是明显的强制行为。但他指出,只要入职前已明确告知,员工自愿接受岗位,就不构成强迫。他用工资谈判的例子类比,让我意识到两者在结构上本质相同。尽管一开始我强烈抵触,但最终不得不承认他的分析更具一致性,认知确实在我之上。
还有一次听一位学者讲自然法思想,他说“法是被发现的,而非被制定的”,我当时心里嗤笑,觉得荒谬。但转念一想,这位学者如此严肃,怎会说出毫无根据的话?于是我尝试站在他的角度思考,结果发现自然法理论在解释力上远胜于人定法。那一刻我才明白,真正阻碍认知的,往往是自身的情绪与成见。
这两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别人认知低,其实恰恰是我们自己还没理解对方的逻辑。只有放下感觉,用技术指标去分析,才能看清谁的认知更高。当你发现对方的理论在逻辑、一致性和普遍性上都优于你时,就应该勇敢承认。这个过程或许痛苦,但对于追求真理的人来说,这是必经之路。信技术指标,不信主观感受,才能不断突破自我,走向更深的理解与成长。
来源:妙招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