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比赛宿迁队仍处在“淘汰”的边缘,正如上场赛后,宿迁队队员高驰接受采访时所言,宿迁队的每一场比赛都是“生死战”。终场哨响时,宿迁顶住重压,2:1力克常州,宝贵的3分到手,积分来到12分,凭借净胜球优势力压连云港队,排名升至第八,这也是宿迁时隔68天后,重返前
□ 文渊
9月13日,当足球的一道道弧线划过常州的夜空,宿迁沸腾了。
当晚7时30分,宿迁客场征战常州,这场延迟了一周的比赛在万众瞩目中正式开踢。
这场比赛宿迁队仍处在“淘汰”的边缘,正如上场赛后,宿迁队队员高驰接受采访时所言,宿迁队的每一场比赛都是“生死战”。终场哨响时,宿迁顶住重压,2:1力克常州,宝贵的3分到手,积分来到12分,凭借净胜球优势力压连云港队,排名升至第八,这也是宿迁时隔68天后,重返前八。
两个多月的等待,对于球迷来说,有过开心时刻,但更多的是输球带来的煎熬,曾经的五轮不胜,也一度让宿迁球迷陷入自我怀疑,如今透过连续两场的胜利,我们可以清楚感知到曾经自信、团结、冷静、锐利的宿迁队回来了。
回看昨天的场上,这场九十多分钟的鏖战,惊心动魄。
比赛一开始,宿迁队为保住晋级八强的希望,便对常州球门发起猛攻。常州队也迅速稳住阵脚,通过默契的配合创造了多次有威胁的进攻。整个上半场攻防转换节奏极快,场面非常激烈。宿迁队依靠防守反击和定位球寻找机会,在比赛第41分钟,宿迁队球员伊尔夏提·吐尔干江通过头球攻破对方球门,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半场结束,宿迁队1:0领先。下半场回来,第54分钟,宿迁队球员高驰一记劲射,再次取得一粒进球,比分来到2:0。比赛末段,常州队也凭借7号球员王海宁的冷静施射,取得一粒进球。最后十多分钟,则是意志的终极考验,常州全力反扑,攻势如潮,宿迁众志成城,防线固若金汤。一次次化解险情,终场哨响,全场比分定格在2:1,胜利守住,球员相拥而泣,是释放,更是自豪。
从今日的攻防来看,双方都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重压之下无惧色”。宿迁队克服了以往防线不稳、进攻单一、心态波动的问题,韧性与实力在成长。常州队即使主场落后,依然章法不乱,那记进球,更是技术与心理的杰作。
自从上场比赛取胜之后,作为宿迁球迷在开心与鼓舞的同时,也有着一些担忧,害怕这是昙花一现的幸运。但当镜头特写给到陆天宇、臧昌隆黝黑的皮肤,给到高驰、胡颢瑀愈加矫健灵活的身形。我们内心有很大的触动,这一场场胜利绝不是运气,而是烈日当空的磨练、是汗水浸透的球衣,是对逆境的坚持、对胜利的渴望、对城市的热爱,所有一切都来之不易。
常州其实也是一位非常值得尊重的对手,这支“笔画保卫战”的常败之师,从未因绝望而失去拼搏的精神,面对擦肩而过的进球机会,助理教练在瓢泼大雨中抱憾跪地,至今令人难以忘怀,常州队并不是有希望才选择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看到了希望,这同样也是宿迁队的缩影。
凭平常之躯,破非常之境,宿迁队从绝境挺进前八,让徘徊于低谷期的人们看到了坚持的力量。如解说员贺炜的那句经典:“人生当中成功只是一时的,失败却是主旋律,但是如何面对失败,却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样子。有的人会被失败击垮,有的人能够不断地爬起来继续向前。”
宿迁队就是后者,从不抱怨天黑,只是提灯前行。这种精神更是城市凝聚力的核心,为何这么说?我们在一家足有两千平方米的烧烤店观看了这场比赛,现场有几百名球迷,进球后掌声雷鸣,结束后全场举杯共祝,陌生人之间的觥筹交错,想必也是“苏超”的“特产”,相互交谈间,也不难了解到宿迁队的韧性,是凝聚球迷热爱的关键。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不仅是宿迁队的韧性,更是宿迁人的韧性,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先不说未来,就说说当下,“苏超”一场比赛,有多少“第二现场”?又带来多少消费?数据显示,“苏超”前七轮已带动多场景消费超380亿元,这是城市实打实的收益,而根源在于“苏超”的“真实”与“拼搏”。
这种精神是无价的,也是“有价”的。透过“苏超”不难看出,如今的文旅消费格局正被情绪价值和场景体验重塑。“苏超”构建的沉浸式场域之所以能引发市民、游客自发传播,关键在于紧扣当下消费者核心诉求——不仅要传统观光的“在看”,更要“在场”的真实体验与情感共鸣。球迷在夜市举杯呐喊、在非遗摊位驻足流连,吸引他们的不仅是商品,更是城市精神认同与集体记忆。
这也告诉我们,城际赛事带来的消费原动力往往不在宏大叙事,而在于如何以“赛事语言”讲好消费故事。接住“文旅好球”的要诀,在于深刻体察一方水土,不仅要以精细服务破解现实需求,还要以城市荣誉满足市民精神文化渴求。只有将文旅根系深扎群众土壤,发展引擎才能持续轰鸣。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