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要成功当选国民党主席,必须冲破三重阻力,她能成功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4 11:01 4

摘要:国民党党主席之争持续延烧,而现在已经到了角逐的白热化阶段,此前已表态的9位参选人,他们是立委罗智强、前“立委郑丽文、彰化县议长谢典林、彰化县前县长卓伯源、国民党组发会前主委张雅屏、台湾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国民党中常委孙健萍、台湾海基会前顾问蔡志弘,以及律师李

国民党党主席之争持续延烧,而现在已经到了角逐的白热化阶段,此前已表态的9位参选人,他们是立委罗智强、前“立委郑丽文、彰化县议长谢典林、彰化县前县长卓伯源、国民党组发会前主委张雅屏、台湾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国民党中常委孙健萍、台湾海基会前顾问蔡志弘,以及律师李汉中。不过,现在已经有两位表态要退出竞选了,前国民党组发会主委张雅屏已表态退出,他称因对党内操作方式失望,认为选举存在“小圈子操控”和“暗箱操作”,决定退出;此外,彰化县议会议长谢典林也表示退出,传被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劝退,为了能以集中票源支持更合适人选。

郑丽文

还有一些人可能站出来参选,主要包括台资深媒体人赵少康及前台北市长郝龙斌被传出可能投入选战。赵少康近期获聘为国民党“中评委”,日前也公开表态提出他心目中的国民党党主席人选排序,认为台中市长卢秀燕是最佳人选,其次是现任国民党党主席朱立伦续任,第三则是前台北市长郝龙斌。

资深媒体人赵少康

值得注意的是,赵少康和好龙斌似乎已形成默契,他们两人中,如一人参选,另一人便不参选,眼下,郝龙斌已表示有意参选。郝龙斌9日接受岛内广播节目采访时首度松口,坦言“虽然现在不能称(自己)是参选人,但有参选意愿和准备”,正式释放出参与国民党党主席角逐的信号。因此,赵少康很可能不会参选,虽然赵少康称立法机构负责人韩国瑜曾向他表达希望他出马参选的意愿,但是,他明确表示,他不会与郝龙斌同时出现在参选名单上,他说:“如果郝龙斌要参选,我会全力支持。”

郝龙斌证实准备参选国民党主席

截至9月14日,至少有郑丽文、张亚中、罗智强、郝龙斌明确参选,不过,具体人数需等待最终登记结果。有分析认为,除了这三位,现任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是否寻求连任尚未明确,媒体分析认为,截至2025年9月14日,国民党主席选举中,最具竞争力的候选人主要是郑丽文、罗智强和张亚中三位。

前“立委”郑丽文在民调中以57%的支持率位居榜首,显著高于其他候选人。她近期通过线上投票持续保持领先地位,但部分民调显示其支持率存在波动。不过,她岁民意支持率高,但在党内却不被重要人物的支持,她仍面临严峻的局势。

前“立委”罗智强获得27%的支持率,在民调中排名第二。尽管与郑丽文差距较大,但其支持者群体相对稳定。罗智强是马英九的重要弟子,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早就说马英九不会参选,但罗智强作为马英九的子弟兵,明显得到了老领导的背书。此外,有分析认为,罗智强站出来参选,肯定是经过朱立伦、韩国瑜等人默许,这些大佬也想让罗智强站出来稳定局面。此外,罗智强有筹款方面的优势。

罗智强

前“立委”张亚中以8%的支持率位列第三。虽然民调表现较弱,但作为资深政治人物仍有一定影响力。张亚中希望国民党能够了解,唯有两岸拆除敌意,民进党才无法利用“反中”搞“民主独裁”,继续抹红或者抹黑国民党,从而才能理直气壮地推动两岸交流。张亚中被认为是用思想战打破民进党神话的候选人,他可能是唯一一个以“思想战”作为核心诉求的参选人,这是他的优势。

张亚中

相对而言,目前郑丽文的支持率是比较高的,但民调结果可能随时间变化,而且,具体的选举是在现实活动中操作的,郑丽文有三大弱点:

一是党内大佬和地方派系的支持,郑丽文没有当过市、县首官的经历,缺乏地方行政经验,因而没有地方派系的支持力量;此外,国民党内的大佬似乎也不支持她胜选,尤其是存在着密室协商情况。国民党主席选举实际由地方党部和派系网络主导,而郑丽文未在地方长期经营,难以触达关键“票仓”。相比之下,之前,朱立伦、卢秀燕等候选人依托新北市或台中地方势力,拥有更稳固的动员基础,而在这一点上,郑丽文明显处于弱势。此外,因反对侯友宜代表国民党参选2024,她遭侯系阵营及金小刀团队排挤,存在感急剧下滑,侯友宜现在仍在抨击她。

二是其曾属民进党的经历使其成为党内攻击焦点,她被一些反对者贴上“蓝皮绿骨”标签。比如,侯友宜阵营更借此来削弱其正当性,对其进行抨击。

三是认为她缺乏执政的资历,募款能力薄弱。国民党党产被冻结后,党主席需自筹资金维持党工运作,郑丽文被认为因资历较浅难以募集足够资源。

不过,郑丽文很有信心,参选态度非常坚定,郑丽文在9月6日表达了其强烈立场。她强调在宣布参选前已经深思熟虑,“百分百具备参选资格,也准备好所有参选条件”。她还进一步表示,对于国民党未来脱胎换骨、重返执政已有完整规划,并公开称,“郑丽文已准备好要接棒”。在卢秀燕决定不参选之后,郑丽文立即表示,她将参选到底,负起推动革新,振兴公民党的责任。

当然,郑丽文仍面临着严峻的局势,她虽然民调支持率在多位候选人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她在参选国民党主席的过程中,若要成功胜出,必须能冲破“三重阻力”。

第一,郑丽文必须能冲破“密室协商”的暗箱操作机制,在公平竞争中获胜。

国民党内被认为一直存在着“酱缸文化”现象,“酱缸文化”是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提出的概念,主要指传统文化中沉淀的无用、有害的糟粕部分,可能导致保守、不思进取等现象,影响社会发展和国民性。“酱缸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一)注重“官本位”理念,以官员的标准和利益为准则,忽视民众需求;(二)引来消极效应,会导致不思进取、固守本位、反对革新等现象,阻碍进步和革新力量。国民党党内存在着“酱缸文化”主要体现在:

一是规则和制度缺乏刚性约束:如国民党在党主席选举等重要党内事务中,规则常被随意修改。例如领表登记时间被延长、党员投票资格被更改等,这些行为都是为了图利特定人选,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二是党内存在强制表态和表面团结现象:在选举等关键时刻,国民党前主席们常被“请出来”表态支持候选人。然而,很多表态只是走过场,甚至有人是迫于压力违心支持。这种真支持、假支持、无奈支持混杂的情况,导致党内缺乏真正讨论和自我否定的勇气,表面团结实则内部矛盾重重。

三是党内赏罚不明、是非不分:在国民党内部,努力有功劳的人往往被斗争压制,而逢迎拍马的人反而受到赏识。例如邱毅揭发贪腐案件后,不仅未获认可,反而成为党内“酱缸文化”的公敌,被指责为“惹麻烦”。

四十党内缺乏政治智慧和战略格局:国民党参选者在政治活动中,口号空洞,如“要赢”却无具体路径与政策。这种缺乏实质内容的政治领导,沦为庸俗的口号游戏,无法为党内成员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方向,也使得国民党在政治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

此次国民党选举即将举行,但选举活动正式展开前,已经出现了突出的“酱缸文化”现象。现任主席朱立伦早早宣布交棒,却频频被质疑暗中操盘接班人选,引发党内派系的猜忌与不满。台中市长卢秀燕被视为众望所归的理想人选,民调支持度居高不下,但她多次明确表态,强调与台中市民的“合约”不可违,专注市政,坚决不参选党主席。

然而,朱立伦却一再要求她站出来参选,并公开表示,要让卢秀燕来“接棒”,这被认为是一种“钦定机制”,是“密室协议”的极端表现。而针对外界揣测的各种政治默契,郑丽文斩钉截铁地表示,她与任何人都没有“谁选她就不选”的默契,也未曾私下讨论过国民党党主席或党内职位的安排。她特别强调,“搓圆仔汤、私相授受的交换,对我来说是绝无可能”,然而,朱立伦的举动却让外界感到是在搞“密室协商”,朱立伦选中了卢秀燕当他的“接班人”。

朱立伦

面对着党内出现的“密室协商”情况,郑丽文在9月6日表达强烈立场,她强调在宣布参选前已经深思熟虑,选举不能搞“密室协商”,应该搞一场清清楚楚的选举。

选举还没有开始,朱立伦就早早地称要交棒给卢秀燕,而且,即便是卢秀燕已经明确表示不参选,但朱立伦仍再三动员,似乎只有卢秀燕才是他看中的有“百分之百参选资格”的,而其他候选人都不够资格。这是“密室协议”的典型体现,是已露出来的“暗箱操作”。

此外,赵少康与郝龙斌,在参选问题上,表现出“你推我让”的感人场面,表面上看挺有礼貌,并且似乎是为“大局”考虑,而实际上也是一种“酱缸文化”的体现。根本就不是公平选举,没有真刀真枪的比拼,而是“密室协商”的外露,表现出国民党内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讲资格、论排辈”的老传统,“酱缸文化”的“那些老规矩”在起重要作用。

所以,郑丽文若要成功当选,就必须有能力有办法冲突这种“密室协商”,要在参选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措施,摆脱“酱缸文化”的影响。比如,大力宣传国民党党主席选举本该是一场庄严、公开、透明的党内民主展演,绝不允许“密室协商”,绝不能搞“暗箱操作”,更不能“钦定候选人”,让一些想按“老规矩”来干涉正常选举的人像过街老鼠。再如,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的威力,揭露搞暗箱操作的阴谋,争取更多人支持公平选举;还有,推行民主选举活动,让更广泛的参选者加入,让“老规矩”失效。郑丽文的冲劲和率直的风格,确实有利于冲破“密室协商”的藩篱。

郑丽文

第二,郑丽文必须要冲破“地方派系壁垒”,争取更多党员的支持。

郑丽文缺乏地方行政长官的经历,缺乏地方行政经验,因而,比较难获得地方派系力量的支持,这是她的一个突出的短板,而国民党主席选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地方党部和派系系统的主导,所以,郑丽文在国民党内的确面临派系支持不足的挑战。她面临着三大困境:一是派系壁垒,国民党内部按地缘、世代和政治路线划分派系,例如"朱立伦系"中生代路线、"台中派系"地方力量、“台南派系”等。二是其组织动员能力难以延伸之地方层面,尽管她个人在"反独"议题上表现活跃他公开承认"我是中国人",很有号召力,但是,因其缺乏党内长期积累的人脉和资源,难以有效动员基层力量。三是党内地方系势力与她距离很远,她难以突破地方系藩篱,获得更多选票。

所以,郑丽文必须想办法在这些方面寻找突破点,现在,她正在争取各种重要力量的支持,比如,她现在已经获得了党内一些高层的支持,马英九、连胜文、李乾龙等党内资深人士公开表态支持其参选,尤其是连胜文明确表示支持郑丽文,连家在国民党内的政治影响还是不容小视的;再如,她获得了台湾陆军官校校友总会的明确支持,因有军旅背景的力量对她的支持非常重要,军中人物在国民党内仍有不小的影响力,能争取更多军中人脉的支持很重要,包括前黄埔复兴主委季麟连称她为“复兴女侠”,这对于她获得更多选票意义重大。

还有,郑丽文获得了网络舆论场的支持,在网络投票中,郑丽文以27%的支持率位列第一,超过谢典林(26.2%)和张亚中(14.7%),尽管网络投票与真实民调存在差距,但反映了其近期舆论热度,而且,在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对于基层年轻党员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有了这些支持,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冲破地方派系的藩篱。当然,郑丽文还应该抓住一些基层党员最关注的议题,让他们感受到切身利益受到影响,才能能争取更多选票。帅化民将军在与蔡正元讨论国民党主席选举时曾说,地方基层党员其实其“党性”觉悟不一定很高,他们更关心的是选谁对他们更有好处,所以,只有涉及到他们利益的主题,他们才会更兴趣,否则,他们就会跟着地方派系投票。总之,争取更多势力的支持,找到能让基层党员感兴趣并愿意支持她的选举话题,郑丽文才可能在选举中胜出。

帅化民将军

第三,郑丽文要摆脱"叛将"身份困境,变劣势为优势,利用绿营的反对来提供其在国民党阵营的影响力。

郑丽文的所谓“叛将”身份已经成为争议焦点,部分舆论认为她缺乏"统派"代表性,因为她是从绿营走出来的,这导致在两岸议题上的论述受限。虽然她近期通过"卖芒果"等事件获得关注,但未能完全突破派系限制。一些党内重要人物仍抓捕她来自绿营的经历不放,对她进行抨击,比如,侯友宜派系的人就以此来抨击郑丽文。

可是,在此次参选中,郑丽文直接撕破了蓝营高层的逃避主义泡沫,他表态“立下军令状”:若当选党主席,必让国民党支持度超过民进党,赢得2028年选举,并实现立法机构单独过半。

然而,郑丽文颇具戏剧性的政治轨迹却使她有了一个明显的短板,被抨击为所谓的“判将”,不可信,不能代表“统派”立场。 她1988年19岁时就加入了民进党,曾担任青年发展部副主委。随后,当发现民进党开始推行“台独”后,她在2002年选择退出。 2005年,她加入国民党,成为连战手下大将,担任文传会主委兼发言人。2006年,她因揭发林佳龙的弊案甚至入狱三个月,直言:“坐牢让我看透绿营比国民党还黑! ”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曾在立法法院,有一场与苏贞昌持续三十分钟的激烈辩论。 苏贞昌在辩论中因落败而失态,大骂郑丽文“不要脸”,这一幕广为人知,因而也让她在蓝营支持者中封为“女战神”。

苏贞昌

绿营媒体人郭正亮看了郑丽文的辩论后,甚至加入了她发起的“在野大联盟”。郑丽文不仅言辞犀利,提出了务实的政策主张。 8月20日,她在新竹提出了“护台三箭”政策。

一箭直指美国强迫台积电赴美设厂,耗资一千六百五十亿美元,无偿获取二纳米技术。她揭露了美国对台政策背后的“血淋淋的利益链”,包括对台湾产品加征百分之二十关税,比日韩高出五个百分点,并强迫台湾接受农产品零关税政策等。二箭抨击赖清德,指责他将台湾武装成“东亚乌克兰”,斥巨资购买美国淘汰武器,导致台湾观光业出现六千九百二十二亿新台币的逆差。三箭主张“两岸和平才是活路”,警示台湾不应沦为美国的“棋子”。 她强调“2300万人开心! 14亿人开心! 两岸一起开心才是真解方! ”还称,美国对台加征20%关税害惨出口商,而大陆上半年给台湾带来9.4%贸易顺差增长,要算实际的经济账,不要沉溺于统的争论之中。

郑丽文

后来,郑丽文还联合网红“馆长”搞“大陆实拍团”,展示福建17条惠台新政和台商抢进的跨境电商园区,让年轻人看到两岸和平带来的实际就业机会;郑丽文还推动两岸青年创业方面有具体行动,提出在厦门、昆山建立“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目前已吸引2000多名台湾青年入驻。这一举措旨在通过实体平台促进两岸青年交流合作,属于其任内推动的务实举措。

其实,郑丽文的这些举动完全能证明她在务实地推动蓝营的政治举措,以务实的行动来反对“台独”,有利于促进“统一”。这也是她让人们看到了摆脱所谓“叛将”身份困境的积极行动。

此外,郑丽文深知民进党的话术套路,被认为她掌握一套“内部拆解术”,她在民进党曾担任文传会副主委,曾参与“两国论”文宣的操刀,对绿营的招数了如指掌。这对于蓝营打击绿营是很有利的。

其实,绿营一直在抨击、抹黑郑丽文,欲将郑丽文政治死地而后快,绿营的攻击其实也成了郑丽文坚定蓝营立场的一个佐证,如果郑丽文能以此来反击绿营,攻击绿营的要害,这对于她摆脱困境,是转劣势为优势的重要方式。

这场国民党党主席选举实为国民党的生死抉择。 是继续在“亲美”与“和陆”间摇摆,还是使国民党得到复兴,明确走向民族复兴的道路? 郑丽文的参选,已为岛内国民党的一股新力量,带来了革新国民党的清新气息,很多人都希望郑丽文能获得成功。

来源:文城观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