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景泰县草窝滩镇陈槽村红白理事会的台账上,一组数据引人注目:2024年全村丧事简办率达95%,村民签订《厚养承诺书》覆盖率100%。这些变化的背后,既有理事会深耕移风易俗的坚持,更离不开村民张太霞“孝在生前,简在身后”的生动实践。
在景泰县草窝滩镇陈槽村红白理事会的台账上,一组数据引人注目:2024年全村丧事简办率达95%,村民签订《厚养承诺书》覆盖率100%。这些变化的背后,既有理事会深耕移风易俗的坚持,更离不开村民张太霞“孝在生前,简在身后”的生动实践。
孝道无声,三十年坚守书写人间大爱
“堂哥的衣服永远干净整洁,公公的脸上永远有笑容。”在陈槽村村民眼中,张太霞用三十年时光诠释了“厚养”的真谛。自嫁入陈槽村起,张太霞就主动承担起照顾聋哑残疾堂哥和瘫痪卧床公公的重担。她洗衣做饭,喂饭喂水,日复一日,无怨无悔,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幸福小家。2022年,张太霞被评为“景泰县道德模范”。
破旧立新,一场葬礼背后的文明变革
“按新规矩简办,让爹走得体面。”2024年5月,张太霞公公去世,她主动申请按新规治丧,7天丧期压缩为3天,取消高档灵棚、乐队,增设“追思会”环节,以亲朋好友轮流讲述老人善举替代烧纸钱、哭丧的旧俗,这成了陈槽村“丧事简办”的首个实践样本。村红白理事会自成立之初,便瞄准“厚葬薄养”改革痛点,将“生前赡养质量”纳入新时代文明家庭评选标准。张太霞的事迹成了陈槽村红白理事会培育新风的突破口,葬礼上,理事会专门张贴了“立家训、传家风,弘扬中华民族美德”的横幅,之后广泛开展新风培育行动,将张太霞的事迹通过“村组大喇叭”循环播放,鼓励其他村民效仿。自此之后,陈槽村逐渐呈现出“从比排场到比孝行”“从重殓葬到重陪伴”的文明新风。
春风化雨,孝善力量引领文明乡风
从一个人的坚守到一群人的担当,陈槽村用三十年的时光见证了孝道的传承与创新。红白理事会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薄养”的减法做成“厚养”的加法,让传统孝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当厚养薄葬从“村民故事”变成“全村共识”,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乡村治理的智慧,更是一座村庄对“孝”最深沉的理解——它不在震天的唢呐声中,而在晨昏相伴的温情里;不在缭绕的纸烟深处,而存于代代相传的心灯之上。
来源:白银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