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哎呦喂,最近娱乐圈又有个话题炸开锅了,说是有位高学历的小花艺人被曝是“木头美人”,采访的时候老是发呆,回答问题还得靠看提纲,和平时公司营销的“聪明灵动”人设反差超大。这事儿是2025年9月10号由一个叫“娱圈大BOSS”的娱乐博主捅出来的,瞬间就窜上了热搜,搞
哎呦喂,最近娱乐圈又有个话题炸开锅了,说是有位高学历的小花艺人被曝是“木头美人”,采访的时候老是发呆,回答问题还得靠看提纲,和平时公司营销的“聪明灵动”人设反差超大。这事儿是2025年9月10号由一个叫“娱圈大BOSS”的娱乐博主捅出来的,瞬间就窜上了热搜,搞得大家议论纷纷。
网友们的侦探模式立马开启,开始各种猜测这位“高学历”且靠“古装剧出圈”的女星到底是谁。猜来猜去,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陈都灵。这也不是空穴来风,她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高考621分,是位名副其实的理工科学霸,这“高学历”的标签是贴得牢牢的。加上她近几年确实演了《长月烬明》、《莲花楼》这些热度不错的古装剧,符合“靠古装剧出圈”的特征,目前还在播《雁回时》这样的一番大女主剧,几个关键词简直完美匹配。
不过话说回来,很多网友也觉得单凭这些描述就锁定陈都灵有点冤。毕竟卢昱晓、孟子义、沈月这些小花也被大家拎出来讨论过,但目前看来陈都灵的“嫌疑”最大。但这毕竟只是爆料者的主观描述,没啥实锤证据,这么猜来猜去很容易误伤其他人。
对于“木头美人”这个说法,很多网友并不买账,甚至有点反感。不少人觉得,艺人工作间隙发个呆、放空一下自己太正常了,这根本就是他们的基本权利嘛。而且万一记者提的问题很无聊,尽是些八卦绯闻或者重复过无数遍的东西,那艺人反应冷淡点不也挺合理的吗?还有人说,记者私下吐槽艺人,还把这种带强烈主观色彩的评价公开传播,本身就有点职业失德,不够专业。
大家也开始反思“高学历”和“演技好”、“情商高”之间到底该不该划等号。高学历确实能证明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毅力,但这和她在片场的表演天赋、在采访中的临场反应能力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给艺人贴上“木头”标签,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污名化内向性格的人。实际上,陈都灵在一些正式访谈中逻辑清晰,学生时代还有过主持经历,怎么看都不像是个“木头”。
再看看陈都灵这些年的发展,她的演技其实是在不断进步的。当年拍《左耳》的时候,作为新人演技确实比较青涩,被说过表演呆滞。但在《长月烬明》里,她一个人演了三个角色,把叶冰裳、天欢和妺女的不同特质都拿捏得不错,尤其是叶冰裳黑化后的戏份,让很多人看到了她的成长。之后的《莲花楼》、《雁回时》里,她的表演也得到了更多认可。这说明她是在努力打磨演技的,并不是真的“木头”。
有意思的是,就在“木头美人”话题吵得火热的时候,网上又传出消息说陈都灵可能要去救场电视剧《一念江南》,替代原来深陷家族经济争议风波的女主角虞书欣。这个时间点巧合得让人忍不住多想,不少人都怀疑突然冒出个“木头美人”的热搜,是不是有人想转移公众视线,搞公关操作那一套。
抛开这些八卦不谈,“木头美人”争议确实暴露了娱乐圈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对高学历女艺人存在着一种刻板的审视,总觉得你学历高那就应该方方面面都完美,一旦发现和想象中不一样就要大肆批判。同时也反映了部分媒体在追求流量时可能忽略了职业伦理,以及公关手段操纵舆论的灰色链条。
这件事也让我们思考:到底谁有权力来定义什么是“合格”的艺人?难道仅仅因为采访中发了个呆,就能否定一个艺人的全部努力和专业能力吗?合格的艺人标准应该更多元,最终还是要拿作品和角色说话。
其实啊,娱乐圈里关于高学历和演技关系的讨论早就不是第一次了。之前江疏影的英国硕士学历就常被拿来营销,但她的演技也没少被质疑;还有像荣梓杉这样的年轻演员,虽然顶着“学霸”光环,但在综艺节目里的表现也被吐槽过僵硬、社交恐惧。看来,高学历确实是张漂亮的名片,但绝不能成为演技的“遮羞布”或者“免死金牌”。
说到底,这场“木头美人”的风波,表面上看是大家在吃娱乐圈的瓜,深层次里,它牵扯的是我们对艺人的期待、媒体应有的责任以及行业内部一些不那么光鲜的运作方式。希望以后大家能更关注演员的作品和角色,而不是那些被刻意制造出来的人设和标签吧。
(完)
内容和图片都是从互联网上收集的,如果有涉及侵权,或者引起大家的不满,请联系我,我一定及时删除,谢谢大家了!
~~~///(^v^)\\\~~~
来源:影视泡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