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砸16亿黑中国,竟被网红一碗烩面破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5 18:10 1

摘要: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SY

美国网红“甲亢哥”已经离开中国内陆,去了香港(最新的消息是他又回到了深圳),但是他的余热还没有散去。

他来中国直播一趟,直接把西方政客16亿美金的反华经费烧成了烟花——这是最近全网最嗨的叙事。

镜头里,他穿大花袄爬长城、嗦烩面嗦到瞳孔地震、在高铁上直播不掉线,外国网友惊呼“中国赢麻了”。

但狂欢背后,一个问题浮出水面:这波“民间破防”是真打脸西方,还是给中国戴上了新滤镜?

一场直播干翻16亿?这剧本太魔幻

先看甲方阵容:美国政府砸16亿美元搞反华宣传,智库编黑料、媒体当黑嘴,搞出“中国威胁论”产业链;

乙方选手:一个20岁美国网红,靠直播整活和表情包走红,外号“甲亢哥”。

结果甲方被乙方用6小时无剪辑直播干趴——这剧情比《功夫熊猫》还离谱。

甲亢哥的杀伤力确实离谱。

他直播上海外滩夜景,弹幕炸出“这确定不是科幻片?”;

高铁穿越隧道时,网速稳如老狗,外国网友酸成柠檬精:“纽约地铁连文字都刷不出!”

更绝的是,他的保镖从防弹衣,配电击棍的“特工模式”,秒变端盖碗茶、啃驴肉火烧的“美食博主挂件”。

这种反差直接把西方媒体“中国危险论”的底裤扒了,网友辣评:“16亿美金宣传费,不如成都一锅牛油火锅”。

但魔幻的是,这场“舆论战”的胜负手,居然是个抽象整活网红。

“真实”的陷阱:滤镜碎了,但新滤镜正在加载

甲亢哥的镜头当然真实,但这种真实带着天然的“算法偏好”。

他拍的是中国,但更是流量密码——穿大花袄逛故宫、被大妈拽进广场舞、在少林寺被武僧“痛揍”,这些片段精准踩中外国网友的猎奇嗨点。

就像网友说的:“他镜头下的中国,是赛博朋克混搭农家乐,比Netflix剧还带感”。

这种“选择性真实”固然能破西方黑料,但也可能造出新刻板印象:中国=火锅+功夫+5G,其他全是背景板。

更微妙的是文化误读。甲亢哥被粉丝贴脸唱《阳光彩虹小白马》,歌词“内个”谐音英文敏感词,本是玩梗,却被外媒断章取义成“种族歧视”。

你看,真实一旦被剪辑,照样能成新子弹。

民间破防VS资本暗战:谁在偷塔?

这场狂欢里,最破防的其实是两拨人:

第一波是西方政客,他们会认为,16亿美金打了水漂,不如网红一碗毛肚;

另外一拨人则是国内极端派:譬如成都街头就有人直接对甲亢哥说,我是种族歧视者,瞬间被外媒炒成“中国排外”标签,吓得网友连夜刷屏:“拒绝一颗老鼠屎坏一锅粥!”

但真正的赢家或许是流量资本。甲亢哥抖音号挂上小黄车,直播间礼物刷到飞起;各地文旅局争相邀请,恨不得把他焊在当地景点。

这场“破防大戏”早被算进KPI:撕西方滤镜是面子,赚流量红利才是里子。

长期主义:泼天富贵接得住吗?

甲亢哥爆红给咱提了个醒:Z世代不吃宏大叙事,只信亲身经历。

外国年轻人通过他的直播,发现中国人也会跳广场舞、嗦粉骂老板、追星撕x——这和他们的生活没差嘛!这种“去妖魔化”比外交部100场发布会都管用。

但风险也在暗处:

过度依赖网红:今天甲亢哥,明天乙亢哥,人设塌了咋办?

真实≠全面:他拍不到996,也拍不清城乡差距,别把网红视角当中国全景;

舆情反噬:成都歧视事件证明,个别极端言行可能被放大成“全民标签”。

让子弹飞,但别飞成烟花

甲亢哥的中国行像一场赛博烟火——绚烂,但易逝。它撕碎了西方滤镜,却也给咱上了堂传播课:真实最有杀伤力,但只有持续开放才能让真实生根。

下次再有外国网红来,与其捧成“破防英雄”,不如淡定点:“欢迎来玩,记得试试折耳根。”

毕竟,中国不需要滤镜,只需要更多不被剪辑的日常。

您说是吗?

来源:第一娱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