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熙先生:AI创作工具日益强大,自媒体作者的出路在哪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5 18:08 1

摘要:前段时间,在一个自媒体作者群里,群友们在争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如今,各类AI创作工具正变得日益强大,它们生成的内容甚至在水平上超越了人类创作者。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这些真人作者的创作意义究竟何在,又该何去何从呢?

前段时间,在一个自媒体作者群里,群友们在争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如今,各类AI创作工具正变得日益强大,它们生成的内容甚至在水平上超越了人类创作者。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这些真人作者的创作意义究竟何在,又该何去何从呢?

其实,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感到困惑,2022年我在考虑是否要做一个数码科技类自媒体的时候,内心也有类似的困惑:数码科技类自媒体行业发展至今已相当成熟,诸如中关村、太平洋、IT之家、Cnbeta等老牌IT媒体,早已在行业内站稳脚跟。如果我要涉足其中,我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有什么核心竞争优势?

那段时间,我绞尽脑汁,一心想要找到一个切实可行、能说服的理由,只有确定自己具备某种核心竞争优势,能够确保自媒体的运营取得成功,我才觉得应该去做。

但是,那段时间我越想越绝望,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优势,处于绝对、压倒性的劣势,认为自己绝无成功的可能。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让我迟迟下不了决心,拖延了许久。

不过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思索,我还是勉强找到了一个勉强能说服自己、可以下场一战的理由,那就是接地气。

具体来说,我的读者大部分都不是专业人士,而是普通的数码科技爱好者,他们主要希望能获取一些最新、实用资讯。基于这一特点,我决定尽可能让内容接地气、口语化,尽量避免使用过多专业术语,将读者的阅读成本降至最低,——说白了,就是怎么“low”怎么来。

同时,考虑到数码科技类内容常常较为枯燥,对于非严肃题材,我会尽力将其写得诙谐幽默,赋予内容一定的张力和娱乐性。

比如,在写作过程中,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我常常会巧妙引用“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又不是不能用”、“像素不是越高越好,摄像头不是越多越好”、“垃圾佬”以及“遥遥领先”等在数码圈内广为流传的热梗,瞬间就能拉近我与数码科技爱好者和读者们的心理距离。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验证,我欣喜地发现这条创作思路切实可行。在众多作者都围绕相同题材进行创作的情况下,我的作品为什么更能吸引读者呢?

那就是因为我作品口语化、接地气的风格,让读者易于理解,再加上诙谐幽默的表达,让他们在获取有价值信息的同时,还能收获一份轻松愉悦的心情,这就是我最大的优势。我曾收到一位读者的评论:“这个人的文章我都爱看”,这相当于是对我的写作风格的肯定,让我深感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对于如何应对AI写作带来的冲击,我的观点也是一样:AI写作缺乏独特的风格和灵魂。作为真人作者,只要能够树立、坚守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就能够在创作的道路站稳脚跟。

下面,我举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

前些天,我写过一部短篇小说,在其中一个情节里,女主角故意调侃男主角,台词是这样的:“那以前说过的这些话,就能这么算了吗?你曾经害我多少次伤心难过,你知道吗?你这个没良心的榆木脑袋!——我今天一定要狠狠打你一顿出口气,我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我把这段对白发送给DeepSeek请求点评修改,它给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然而,最后我灵机一动,将这段对白中的最后一个“我”字替换成了“老娘”。如此一来,整个对白的幽默成分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这种灵活运用语言、巧妙增添情感色彩的能力,恰恰是AI目前所难以企及的。

综合上述,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竞争对手,我们都必须树立并始终保持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我们不需要赢得所有读者的喜爱,只需要赢得一小部分志同道合的读者,就足以在创作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来源:宗熙先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