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黄瓜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作物,生长周期相对较短,且植株形态具有一定的空间特性,这为套种其他蔬菜提供了可能。通过科学合理的套种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光照和养分资源,还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黄瓜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作物,生长周期相对较短,且植株形态具有一定的空间特性,这为套种其他蔬菜提供了可能。通过科学合理的套种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光照和养分资源,还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以下是几种适合与黄瓜套种的蔬菜及其配套技术要点,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一、黄瓜与叶菜类套种模式
叶菜类蔬菜生长周期短、植株矮小,与黄瓜套种具有显著的空间互补性。常见的套种组合包括:
1. 小白菜/油菜:这两种蔬菜生长期仅30-40天,可在黄瓜定植前15-20天播种于垄间。当黄瓜开始爬蔓时,叶菜已进入采收期,两者互不干扰。实践表明,采用此模式每亩可增收小白菜800-1000公斤。
2. 菠菜/茼蒿:耐寒性强,适合早春黄瓜棚内套种。建议在黄瓜移栽前10天条播,行距20厘米,注意控制湿度以防霜霉病。河北廊坊的试验数据显示,套种菠菜可使大棚利用率提高35%。
3. 生菜:结球生菜与黄瓜搭配效果尤佳。采用"大小行"种植法:黄瓜大行距80cm,小行距40cm,生菜定植于大行间,采收期比单作提前7-10天。
技术要点:叶菜播种前需整平畦面,施足腐熟有机肥;黄瓜伸蔓期及时清除已采收的叶菜残株;注意防治潜叶蝇等共性害虫。
二、黄瓜与葱蒜类套种模式
葱蒜类蔬菜的特殊气味具有天然驱虫作用,与黄瓜套种能形成生物防控体系:
1. 大蒜:秋季在预留的黄瓜种植带播种大蒜,次年春季在大蒜行间定植黄瓜苗。山东寿光的经验表明,这种模式可使黄瓜蚜虫发生率降低60%以上。
2. 韭菜:在黄瓜大棚边缘种植2-3行韭菜,其分泌的硫化物能抑制土传病害。建议选用休眠期短的品种,每年可收割4-5茬。
3. 洋葱:早熟洋葱品种3月定植,5月下旬采收时黄瓜正值伸蔓期,二者茬口衔接紧密。江苏南通农户采用此模式,每亩洋葱产量可达3000公斤。
管理重点:葱蒜类需控制氮肥用量以防徒长;黄瓜坐果期增施钾肥;注意轮作以防根蛆累积。
三、黄瓜与豆类套种模式
豆科作物固氮特性可改善土壤环境,但需注意空间竞争:
1. 矮生菜豆:选择'供给者'等早熟品种,在黄瓜定植时同步点播于垄肩。两者根系分布层次不同,菜豆采收后茎叶可翻压作绿肥。北京郊区试验显示,这种组合使土壤碱解氮含量提高12%。
2. 毛豆:采用"2行黄瓜+1行毛豆"的配置,毛豆株距加密至15cm。注意选择有限生长型品种,在黄瓜封垄前完成采收。
3. 豇豆:需谨慎选择搭架方式,建议采用"黄瓜立架+豇豆吊蔓"的组合模式,避免茎蔓缠绕。
注意事项:豆类播种前需进行根瘤菌接种;严格控制田间湿度以防炭疽病;发现红蜘蛛需及时联防。
四、黄瓜与根茎类套种模式
地下部与地上部资源分离利用的典型组合:
1. 萝卜:水果萝卜品种在黄瓜采收末期播种,利用黄瓜叶片遮荫降低地温。安徽和县的实践表明,这样种植的萝卜肉质根畸形率降低40%。
2. 胡萝卜:早熟品种如'红芯五寸'可与春黄瓜套种,采用条播机在黄瓜行间播种,机械化采收效率高。
3. 生姜:需特殊管理,黄瓜架为姜苗提供遮荫,但需增加30%的基肥用量。建议在黄瓜拉秧后保留姜田遮阳网。
关键技术:根茎类作物播种前需深翻土壤;黄瓜追肥时避开套种作物根系密集区;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五、创新套种模式与技术集成
1. "黄瓜-草莓-苋菜"立体套种:草莓秋季定植,早春采收末期套种黄瓜,畦边撒播苋菜。浙江嘉兴的种植户反映,这种模式亩收益可达常规种植的2.3倍。
2. 水肥一体化配套技术:根据套种作物需求配置专用滴灌带,如黄瓜需水量较大时可增加滴头流量。建议安装EC值监测仪实现精准施肥。
3. 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套种田块应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如用苦参碱防治白粉病,释放瓢虫控制蚜虫等。
六、注意事项与效益分析
1. 品种选择原则:套种黄瓜宜选侧枝少、节间长的品种如'津优35号';配套蔬菜应具备早熟、耐荫特性。
2. 茬口安排技巧:通过播期调整使作物需肥高峰期错开,如叶菜类与黄瓜的需氮高峰间隔15天以上。
3. 经济效益对比:数据显示,合理的套种模式能使土地当量比(LER)达到1.3-1.8,亩增收2000-5000元不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避免与番茄、马铃薯等茄科作物套种,以防加重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发生。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先进行小面积试验,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
来源:少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