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如今的数码生活中,从手机存照片、相机拍视频,到老款设备扩容、专业创作存素材,存储卡始终是不可或缺的“数据容器”。不同数码设备的体积、性能需求差异巨大,也催生出了形态与功能各异的存储卡类型——现在让我们认识一下TF、CF、SD、XD、MS、M2 卡这六种卡型长
在如今的数码生活中,从手机存照片、相机拍视频,到老款设备扩容、专业创作存素材,存储卡始终是不可或缺的“数据容器”。不同数码设备的体积、性能需求差异巨大,也催生出了形态与功能各异的存储卡类型——现在让我们认识一下TF、CF、SD、XD、MS、M2 卡这六种卡型长什么样,怎么由来的,哪些场景适用呢
TF卡(TransFLash卡,又名MicroSD卡)
由摩托罗拉与SANDISK共同研发,是极细小的快闪存储器卡。优势是体积极小,起初是手机存储,随着容量提升逐渐拓展到更多领域;可通过转接器兼容SD卡插槽,通用性较强。
CF卡(CompactFlash卡)
1994年由SanDisk率先推出,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经典存储方案。
核心特点:采用闪存技术,读写速度快、功耗低,无机械结构,数据存储安全性高,理论使用寿命达百万次;配备50针标准接口,兼容ATA/IDE协议,3.3V/5V电压通用,易与计算机系统连接。
细分类型:
CFTypeI/II:两者长宽一致,仅厚度不同(TypeII约为TypeI的2倍),TypeI因技术进步容量已达16G+,TypeII逐渐淡出。
CFast2.0:佳能曾用于高端相机,接口特殊,速度可达525MB/s。
CFexpress(CFE):分A/B型,类似SD卡“升级版”,体积更小、速度更快(高达800MB/s),索尼α系列旗舰相机常用。
CFB卡:金属外壳,卡槽接近XQD,速度可达1700MB/s,佳能R系列、尼康Z系列的旗舰相机常用。
应用场景:早期广泛用于高端数码相机,军用、航空领域也有应用;虽在消费级相机领域逐渐被SD卡替代,但专业单反仍有采用。
SD卡(SecureDigital卡)
由松下、东芝、SanDisk联合研发,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存储卡。
核心特点:容量大、传输速率高、灵活性强,具备数字文件安全传输机制,易格式化;尺寸32mm×24mm×2.1mm,9针接口带写保护开关,可兼容MMC卡。
细分类型:
按容量:SDHC(高容量)、SDXC(超大容量)等版本。
按速度:有C10、V30、V60、V90等等级,速度可达300MB/s。
应用场景:覆盖入门、中端、高端相机,以及众多消费电子设备,是通用性非常强的存储卡。
XD卡(XDPictureCard)
由奥林巴斯、富士联合推出。
核心特点:外形紧凑(20mm×25mm×1.7mm,重2克);读写速度可达5MB/s(写)、3MB/s(读),能满足大数据量写入,功耗低。
应用场景:起初仅用于奥林巴斯、富士的数码相机,因价格偏高限制了普及,目前厂商已不再单一依赖XD卡作为存储介质。
MS卡(MemoryStick,记忆棒)
索尼自主研发的存储介质。
核心特点:采用10针独立针槽设计,插拔不易损坏;分普通棒、高速棒(MemoryStickPro)、短棒(MemoryStickDUO)三类。普通棒与高速棒尺寸均为50mm×21mm×2.8mm,高速棒加入MagicGate版权保护,速度、容量上限更高;短棒体积为普通棒的1/2,可通过适配器兼容普通棒设备,但长棒无法在短棒机型上使用。
应用场景:主要用于索尼系数码产品(摄像机、相机等),如索尼HC系列摄像机、T1/T3/T11等相机常用短棒。
M2卡(MemoryStickMicro,M2)
索尼与SanDisk联合推出的超小型存储卡。
核心特点:主打“大容量+小体积”,尺寸仅15×12.5×1.2mm,重16克,体积约为记忆棒ProDuo的1/4。
应用场景:2006年上市,用于满足手机、小型数码设备的超小体积存储扩展需求。
#存储设备#数码知识#数据存储#科技趋势#索尼记忆棒#TF卡#CF卡#SD卡#XD卡#MS卡#M2卡
下一期推文: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存储卡?
来源:小岳科技每日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