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到以色列船被西班牙港口拒收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一下:原来欧洲也能这么硬。
看到以色列船被西班牙港口拒收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一下:原来欧洲也能这么硬。
9月8号晚上,桑切斯在电视里一句“够了”,直接把以色列军机和运武器的船挡在门外,还把定居点商品拉进黑名单。
他顺带补刀:谁沾了加沙的“种族灭绝”,就别想踏进西班牙半步。
这事听着像外交辞令,其实戳的是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焦虑:能源账单、家门口的难民、还有选票的走向。
西班牙不是一时兴起。
去年5月,他们已经把巴勒斯坦写进“国家”名单,以色列立马把大使撤了,还威胁关领事馆。
两边早就撕破脸,只是这次桑切斯把桌子掀了。
为什么?
天然气。
阿尔及利亚、卡塔尔这些阿拉伯兄弟握着西班牙的燃气阀门,巴以再打下去,地中海航线一乱,冬天暖气费就得翻倍。
选票也算得精。
阿拉伯裔在加泰罗尼亚、安达卢西亚能左右地方选举,工社党想保住席位,必须让他们听见“我们站巴勒斯坦”。
以色列那边回得也快。
外长萨尔张嘴就说桑切斯在转移国内腐败视线,反手把西班牙两个极左部长拉黑。
听起来像骂街,其实是精准报复:那两位部长天天在社媒上晒巴勒斯坦国旗,以色列记仇。
更狠的还在后面。
西班牙已经在欧盟里拉群,拉着法国、挪威搞“三步走”:冻结武器出口、暂停科研、掐定居点银行账户。
他们还打算给欧盟建一套“扫码系统”,以后超市里的以色列商品,一扫就知道是不是从约旦河西岸偷来的地。
联合国的人权律师已经收到西班牙递过去的硬盘,里面是加沙炸毁医院、学校的卫星图,下一步可能直接告上国际法庭。
老百姓也没闲着。
马德里太阳门广场上周六挤满了人,有人举着“不收血的货”的牌子,旁边的大叔干脆把自家买的以色列红酒倒进下水道,直播点赞破十万。
年轻人更直接,TikTok上教网友怎么辨认“冲突番茄”,顺手@了超市官方账号。
以色列在琢磨怎么还手。
旅游部已经在算:西班牙游客占入境人数的6%,真卡签证,地中海酒店的空房率得飙。
贸易那边也在掂量,西班牙的柑橘、橄榄油要是被反制,南部农场主第一个跳起来。
说到底,这不是简单的站队。
桑切斯把巴勒斯坦问题变成了西班牙的柴米油盐。
能源、选票、社会情绪,全搅在一起。
欧盟其他国家看着西班牙打样,心里也在打鼓:要不要跟?
最后一句话:
西班牙这次不是在做姿态,而是在算一笔很细的账——如果和平能省钱,那就让炮火先停。
来源:秋山赏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