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0日的北京首钢园,人流如织。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号馆内,文旅服务专题展区尤为热闹。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在此交织——身着古装的工作人员与游客穿梭于各展位之间,数字屏幕闪烁,互动体验区排起长队。在一片融合了历史与未来的氛围中,首都版权展区凭借“
9月10日的北京首钢园,人流如织。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号馆内,文旅服务专题展区尤为热闹。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在此交织——身着古装的工作人员与游客穿梭于各展位之间,数字屏幕闪烁,互动体验区排起长队。在一片融合了历史与未来的氛围中,首都版权展区凭借“版权+科技”的双重魅力,成为现场观众驻足关注的焦点。
现场照片
作为支撑文创产业有序发展的关键保障,版权成果展示区以系统化的内容呈现,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驻足。该展区重点展示了2022年以来北京市建立的版权领域行政司法协同治理工作机制,包括案件线索通报、纠纷多元调解、网络版权“快保护”等五项运行机制,体现出行政与司法系统在版权保护中的高效协同。
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版权多元解纷“北京模式”。该模式依托专业调解组织及“诉非云联机制”,逐步构建起替代性版权纠纷解决体系。现场还通过软件正版化检查系统、年度版权大事及典型案例等内容,全面展示北京在版权保护与产业服务方面的最新进展。
品牌代表表示,目前已通过“自主研发+授权合作+IP联名”构建起线上线下授权体系,未来计划进一步拓展盲盒、潮玩等产品形态,推动卢沟桥文化以更现代、多元的方式融入消费市场。
数字技术激活文物资源新价值
数字文博展示区则展现出科技赋能文化创新的更多可能。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何以博乐”专题汇聚多家博物馆联名文创产品,将文物元素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现场通过高清三维建模对首发展文物进行数字化重现,并借助“中国文保链”完成确权与存证,为数字文化资产的合规流转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红釉玉壶春瓶”以“实物+文创+数字版权”融合形态亮相,展现出文物资源创新利用的可行路径。展区同时设置的“山海经IP”AI合影、AR沉浸留影等互动项目,以及多家头部游戏企业提供的IP衍生体验,充分体现出数字技术正深度赋能版权转化与消费体验升级。
身着新中式服装的机器人“版版”成为许多观众特别是孩子们关注的焦点,它不仅能提供导览服务和解说,还可以进行版权知识互动问答。“我为版权发声”打卡区首次联合抖音平台推出专属拍摄特效,推动版权宣传进入社交传播层面。
从传统文创到数字文博,从IP开发到科技赋能,首都版权展区通过系统展示版权治理、文创开发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呈现出版权作为基础制度为文化产业带来的多重价值,也为文化资源创新转化和消费市场拓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