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意难平!《我的团长我的团》续集来了,张译公司年底开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1 05:08 1

摘要:消息一出,老团迷们炸开了锅——9.6分的“国产战争剧天花板”,居然要在今年12月续写?

“走啊,我带你们回家。”

16年前,龙文章一句台词,让无数观众泪奔。

16年后,这群“炮灰团”的故事,居然还有续集。

消息一出,老团迷们炸开了锅——
9.6分的“国产战争剧天花板”,居然要在今年12月续写?

更劲爆的是,主演张译,不是以演员身份,而是带着自己公司的名义,亲手把《我的团长我的团》续作《归向》拉回来了。

看似“青春回忆杀”,实则“五味杂陈”。
因为,这部《归向》,大概率不是续集,而是——“真结局”。

导演康洪雷的遗憾

《我的团长我的团》能拍出来,本身就是奇迹。
也是血淋淋的代价。

2008年4月8日,烟火师郭岩在现场演示时,因爆炸事故不幸身亡。
12天后,廊桥坍塌,38名群众演员受伤,有人甚至面临截肢。

那时,拍摄进度才完成不到三分之一。

投资不过3000万,却要拿出800万赔偿。

换句话说,这部剧,从一开始就是一场“负重前行”。

最终播出时,原本50集,硬生生删掉7集,观众看到的,只有43集。

康洪雷导演解释说,“删掉的是一些爱情戏”。

但团迷们心知肚明:有些东西,不是拍了删,而是压根没法拍。

比如——导演承认的最大遗憾:
“断了腿的不辣和一个日本兵,在废弃砖窑里相依为命,不辣白天讨饭养活自己和日本兵。”
这样直击人性的故事,终究没能拍成。

这也是团迷们心里最大的悬念:哪些拍了被删?哪些知道不能播,索性没拍?
张译这次要把《归向》搬上日程,可能正是想给观众一个答案。

一部剧,能让观众16年后还念念不忘,凭什么?

首先,它不是一部“爽剧”。
《我的团长我的团》反其道而行——主角不是天降神兵,而是一群“炮灰”:溃兵、兵痞、学生、农民。

他们恐惧、懦弱、自私,甚至不择手段,只想苟活。
但偏偏就是这样一群边缘人,被迫从“一盘散沙”,走到一起,拼尽全力守住“魂”。

从“走啊,我带你们回家”,到“为魂而战”。
他们找到了信念,却付出了代价——几乎全员覆灭。

这才是真正的战争剧:不歌颂胜利,只展示消耗。
南天门一战,炮灰团拼掉了所有,换来的,不是“胜利大合唱”,而是血肉模糊的荒谬。

龙文章,是疯子,也是先知。
“妖孽”般的团长,把一群散兵拼凑成一个集体,他既是希望的火种,也是毁灭的导火索。、

孟烦了,是叙述者,也是旁观者。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他的旁白,成了全剧的哲学灵魂。

迷龙、不辣、阿译、豆饼……
每个配角,都不是功能性人物,而是完整的个体。
他们的悲欢,各自为史诗。

这才是国产群像戏的顶点。

没有一个角色,是“背景板”。

每个人,都是战争洪流里的缩影。

当年很多人说,《我的团》太“脏、乱、差”。
正是这种“脏”,让它真实。

泥泞的战壕、破烂的军装、暗调的摄影,让人仿佛置身纪录片。
观众甚至能闻到那股潮湿腐败的气味。

结局更是“惨胜”。
几乎全军覆没,用生命换来片刻的尊严。
这是国产战争剧里罕见的“悲剧美学”。

所以,《我的团》不是“抗日神剧”,不是“爽文搬运”。
它更像一部哲学长诗,用最残酷的方式,问观众:

“战争,到底为了什么?”

和《亮剑》比,《我的团》没有“李云龙开挂式爽感”。
和那些抗日神剧比,它没有“手撕鬼子”的癫狂。

它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沉重、压抑、反思。
所以,2009年播出时,它的收视率惨淡,豆瓣评分也只是8.3。
可16年过去,口碑一路逆袭,今天稳居9.6,成为抗战连续剧的天花板!

真正的经典,都是时间给的。
《我的团》就是这样一部剧。

《归向》:可能的“真结局”

这次的备案信息显示,《归向》的剧情,与小说结局高度一致。
意味着,电视剧版那个“温情大团圆”,可能要被推翻。

龙文章,不是游览车司机。
小说里,他在授勋仪式上怒喊“西进吧!不要北上!”,结果被扣上“赤色分子”的帽子,最后用臭子儿自尽。

迷龙,也不是和家人团圆。
小说里,他因杀逃兵被清算,龙文章为了避免曾经的兄弟受辱,亲手枪毙了他。

阿译,继承团长衣钵,最终在内战中锁屋饮弹。

孟烦了,接任团长,却在内战中被俘,游说昔日兄弟。

不辣,拖着瘸腿,带着日本溃兵一路乞讨回家。

一个比一个残酷。
这才是真正的结局——没有“圆满”,只有历史的冷酷。

问题是:这样的“真结局”,观众,能接受吗?

张译的执念

张译是《我的团》播出后走出来最成功的演员。
从“小太爷”,到“影帝”。
但在很多采访里,他都说过: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角色,也是心里永远的遗憾。

如今,他带着自己的公司安瑞影视,亲自操刀续作。
更像是一种“补偿”——补给观众,也补给自己。

他想要的,可能不是商业爆款。
而是,把那份当年因为事故、因为删减、因为市场顾虑没能讲完的故事,补全。

这是演员的执念,也是一代观众的执念。

可问题是:
16年过去了,当年的团迷已为人父母。
今天的观众,是否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不体面”的结局?

在“爽剧”和“流量剧”横行的当下,观众已经习惯了“胜利万岁”“皆大欢喜”。
《归向》要拍“真结局”,意味着它将成为一部更残酷、更压抑的战争剧。

它会被接受,还是被嫌弃?
会是封神,还是“毁经典”?

没人能给答案。
只能等它开机,等它播出。

结尾

张译带着执念归来。
观众带着信仰等待。
这一次,《我的团》会不会真的“归向”?

或许,它不是要安慰我们,而是要逼我们直面——
战争,从来没有赢家。

来源:小儛电影解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