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到底跟碳排放有没有关系?历史上有时候比现在热的多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1 05:13 1

摘要:“二氧化碳含量占空气的 0.03%”这数据适用于二十世纪中叶。2015 年以来,二氧化碳占地球大气超过 0.04%,还在上升。看起来比例不大,并不代表它们的辐射强迫能力会很弱。

工业革命以来的全球气候变暖与人为碳排放有关。

“二氧化碳含量占空气的 0.03%”这数据适用于二十世纪中叶。2015 年以来,二氧化碳占地球大气超过 0.04%,还在上升。看起来比例不大,并不代表它们的辐射强迫能力会很弱。

根据问题日志,这个问题是 2011 年发布的:

“哥本哈根气候门”,即气候研究小组电子邮件争议。2009 年 11 月,外来黑客从东英吉利大学的计算机系统盗取了上千封涉及气候研究小组的电子邮件和三千多份其他文件,一些气候阴谋论者选择性展示其中的部分内容并有意无意地断章取义(他们可能根本看不懂相关术语,看到 decline 就以为是温度下降什么的),以此宣传他们的各种伪科学、谣言、迷信。这不影响人为因素与气候变暖有因果关系的结论。

南极冰盖的融化方式主要与海水有关,与地热的关系甚小。

在南极半岛和西南极的阿蒙森海、罗斯海等地区,较暖的深层海水(通常是环极深层水/Circumpolar Deep Water, CDW)侵入冰架下方,造成底部融化,使冰架变薄,进而加快冰川流入海洋的速度。南极大陆有少量的活火山,主要在西南极裂谷带,火山散发的热量影响松岛冰川、瑟威兹冰川等局部结构。

原提问者显然看了一些不可信的来源传播的垃圾信息。这本应是很容易解答的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这问题下的旧回答是什么样子。

2025 年,一名用户对问题进行的编辑大幅改变了问题的内容,删去了发布时的一些组成部分,加入了大段和原提问者毫无关系的、诱导性的内容,然后在问题下进行回答。我不建议这样做,即使某人想要辟谣,如此操作也是先传谣再辟谣。

1751 年到 2024 年,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占比和质量估值:

农用大棚的塑料薄膜,重量不到它所覆盖的土壤与植物的万分之一,你觉得薄膜有没有影响土壤和植物的温度呢~

60 千克超薄地膜可以覆盖 1 公顷田地[1],在阳光照射下让田地表层土壤升温 2 到 4 摄氏度[2],最高升温可达 8 摄氏度以上。1 公顷田地占地球表面积约 510.072 亿分之一。不考虑地形障碍,约 30.604 亿吨超薄地膜即可覆盖地球表面。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起的是类似地膜的作用。跟地膜比起来,温室气体比较松散,同等重量下保温效果差得多,但归因于人类活动的温室气体总量可比上面算出的地膜多多了,而且它们就是可以无视地形障碍地笼罩地表。

1864 年,科学家首次报告一些植物的叶子在超过 50 摄氏度的气温下死亡。2021 年,一项针对 147 种热带树木的研究报告称,光合作用失效的平均温度为 46.7 摄氏度[3]。2023 年,地球热带森林的上层树冠中万分之一左右的叶片每年至少一次达到 46.7 摄氏度[4]。随着全球近地表气温上升,在高温地区,许多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会下降、野火会增加,不均匀的气候变化还会推动一些地方的森林退化、草原沙化、冻土融化并释放强效温室气体甲烷,让一些森林从碳汇变成碳源、在一定时间内产生恶性循环。新的森林和草原成长起来需要时间。海水的温度与酸度上升会击退一些海洋生物的分布区域、促进另一些海洋生物的繁荣、改变海洋生态系统参与的物质循环。植物总体上会更茂盛,这不代表气候会保持在让你喜欢的范围内。1750 年(工业化前)地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估计为百万分之 278 到百万分之 280。2019 年 5 月,地球大气二氧化碳月平均浓度超过百万分之 415,测量对象是对流层中部(海拔 8 至 12 千米)的干燥大气。2022 年 7 月,地球大气二氧化碳月平均浓度约百万分之 419,你可以粗略地认为这是平均每平方米地表上空有 4.23 千克二氧化碳——实际分布是不均匀的,北半球比南半球多、人类城市上空比其他地方多、受地形和空气流动影响。气温上升还有一些自带的放大效应:水蒸气是温室气体,升温会增加水蒸气占比,与云量增长和降水量增长建立新的平衡;升温会减少高反射率的冰川和极地冰盖并扩大低反射率的海面。

过去八十万年的冰芯和二十世纪有观测能力以来记录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By Femke Nijsse - Own work,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69480542

过去八十万年的冰芯记录显示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与地表温度变化量:

By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from http://www.ncdc.noaa.gov/paleo/study/6080 and http://www.ncdc.noaa.gov/paleo/study/6091 - https://www.ncdc.noaa.gov/global-warming/temperature-change, Public Domain

Smerdon 提出了一项在家就能演示的实验:取两个同款式的汽水瓶,用汽水机往其中一个里加入二氧化碳,另一个装满空气,将二者暴露在同等水平的加热灯或阳光下,红外温度计可以测出二氧化碳瓶里的温度高于空气瓶里的温度。为防控新冠,我国整了一大批红外温度计,你可以借来用用。

此外,二氧化碳对气温的影响似乎比历史估计要大。

DOI: 10.1038/s41467-024-47676-9

研究人员用深海沉积物数据估计,距今约 1500 万年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约百万分之 650,全球近地表平均气温约 18 摄氏度。这和 IPCC 对 2100 年的最高估计相当。在这种变暖水平下,每年会有数十亿人受到极端天气影响,这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气候难民、在非洲·南亚等地引起人道主义灾难。

来源:晚晚的星河日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