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进古诗词,在最美的文字中,细细读秋,与解诗人;本期诗巷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秋斋》。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秋风吹老的,不仅是草木,还有孤客的鬓发。
秋风吹起的,不仅是寒塘中的涟漪,还有诗人心中的万千感慨。
走进古诗词,在最美的文字中,细细读秋,与解诗人;本期诗巷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秋斋》。
这首诗句句写进人心深处,开篇即见水平,堪称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秋斋
唐 · 白居易
晨起秋斋冷,萧条称病容。
清风两窗竹,白露一庭松。
阮籍谋身拙,嵇康向事慵。
生涯别有处,浩气在心胸。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我国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白居易是一位很多产的诗人,仅诗歌就留下了大约3000首,在数量方面可谓让其他诸多诗人都望尘莫及。
当然,白居易的诗歌在质量方面也“独树一帜”,获得了诗家的高度好评,并且从古至今都受众人追捧。
据记载,公元838年,67岁的白居易亲身经历了大唐政变中的“秋天”。
当时的朝廷一度混乱,洛阳城里也蒙上了一层阴冷而又压抑的烟霭。
许多大臣被定罪受刑,而白居易也因受到牵连被降官职,他顶着“太子少傅”的虚衔孤居于一处园子中。
当秋天的风吹冷人间的时候,白居易睹景生情而写下这首《秋斋》。
诗的首联在点题的同时,将作者的身体状况也予以说明:晨起秋斋冷,萧条称病容;早晨起来的时候,秋日的斋房里颇觉寒冷,周遭的景色萧条就如“我”苍老的容颜一样。
“秋斋”一词扣住题目,也以非常直接的方式把秋日的气息融汇到诗中。而后面一个“冷”字则在“秋斋”的基础之上让读者更加清晰地感知到了来自秋天的那一味寒凉之意。
“萧条”在形容秋日的景色,在渲染诗中的情感色彩,同时也在映射作者的心理。
“病容”让我们看到的是作者饱经沧桑的衰老形象,同时也将作者的感伤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秋日萧条的景色,秋日寒冷的斋房,秋日孤独而又衰老体弱的诗人……,这一切组合而成的画面,可谓在第一时间就深深地感染到了读者,让我们在不由之间悲从中来。
颔联是景语描写:清风两窗竹,白露一庭松;清风徐徐吹来,两窗疏竹发出沙沙的响声,一庭松树上面挂满了点点白露。
首联萧条感伤,然而颔联的内容却又给我们带来了几分空灵与静谧之味。
作者将视觉与听觉两个角度结合起来,把风吹竹影,露点松枝的美妙景象勾勒下来,不但满足了读者的视觉享受,而且还满足了读者的听觉享受。
清风与窗竹,白露与庭松,它们皆代表着一种超脱于俗事之外的至高境界,所以作者择它们来入诗,自然也是在有意表达自己已置身于世外的淡泊情怀。
被降职的作者虽然失去了名利给予的成就感,但他却收获与于风、竹、露松为伍的宁静和洒脱感,这或许也可以称其为“因祸得福”吧。
继续看颈联:阮籍谋身拙,嵇康向事慵;阮籍不善官场立身,而嵇康处事向来也比较懒散。
颈联提到了两个著名人物阮籍和嵇康,并且对他们的大体形象加以呈现。那么很显然,作者这样做其实主要是为了借此二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即看淡名利与人事。
所以颈联从表面看是在写阮籍与嵇康,实则在写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在表达自己和阮籍、嵇康一样的真实性情。
“生涯别有处,浩气在心胸。”;人的生涯另有他处,而这浩然之气也存在于“我”心中。
到了尾联处,全诗的情感色彩可谓完全得以升华,完全由首联中的低沉转向了“高亢”。
这里的两句是作者历经人事,并且在独处过程中的深刻感悟,也是作者对读者的一次警醒。
人生会遭遇很多不测,而那些糟糕的事情并不能代表我们的整个生涯,更不能将我们困住,因为我们完全可以将眼界放开,将胸襟放开,去换个角度对待生活,这样才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惊喜,才会发现人生的路途中充满了美好。
尾联将作者真实的想法与乐观豁达的胸襟有力表达出来,让整首诗呈现出烟消云散般的晴朗气场,让人读后倍受鼓舞。
浮利虚名难入眼,满怀浩气遏烟云;读完一首,味留唇齿。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