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有市民向媒体反映,在骑行青桔单车时,遭遇了自动落锁车轮抱死,致使她被严重摔伤。今年8月底马女士扫了一辆青桔单车,但骑了没几分钟,危险就来了,突如其来的刹车,让马女士措手不及,摔了一大跤。记者粗略统计,被网友爆料在骑行过程中突然落锁的涉及多个不同平台的共享
近日,有市民向媒体反映,在骑行青桔单车时,遭遇了自动落锁车轮抱死,致使她被严重摔伤。今年8月底马女士扫了一辆青桔单车,但骑了没几分钟,危险就来了,突如其来的刹车,让马女士措手不及,摔了一大跤。记者粗略统计,被网友爆料在骑行过程中突然落锁的涉及多个不同平台的共享单车,至少有41起。(9月9日 红星新闻)
“自动落锁”是关乎公共安全的大隐患
在受害者追问之时,平台回应却是:“系统未显示异常,可能是链条故障。”一句轻飘飘的话,却让公众心里越发沉重。要知道,共享单车每天承载着万千用户的出行。也正因此,共享单车是否自动落锁不是简单的“机械小毛病”,而是一个关乎公共安全的大隐患。
眼下的困局在于,用户说“自动落锁”,平台说“未见异常”,真相被卡在模糊地带。谁来厘清?靠平台“自查自证”显然不够。公共安全事件,需要公共权威部门及时介入。有关部门应当委托第三方机构独立调查:抽检涉事车辆,检验远程落锁功能的可靠性,公开检测流程和结果。唯有这样,才能让用户信服,避免平台在“解释权”背后筑起信息黑箱。
共享单车是否自动落锁的真相不能由平台说了算。真正能打开“抱死”这把“锁”的钥匙,不是技术口径的解释权,而是平台敢于承担的责任感。责任意味着主动,主动排查车辆、改进系统、公布数据。责任也意味着透明,出了问题,不是“消音”,而是公开检讨、立刻整改。责任更意味着担当,哪怕事故原因复杂,也要对受害者有交代,对社会有回应。(孙维国)
“共享服务”的前提是保障安全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资源优化,但安全才是其立足之基。安全缺失的背后,是资本逻辑对公共责任的漠视。企业为抢占市场,往往将技术迭代、设备维护等安全成本压缩至最低。共享单车智能锁信号故障频发,折射出企业对硬件稳定性投入不足。更严峻的是,现行监管体系滞后于共享经济创新速度。
破解共享服务的安全困局,需构建“责任共担、风险共治”的治理体系。企业须将安全嵌入服务基因:通过技术升级降低故障率,如共享单车建立信号冗余系统;强化设备巡检,如对共享单车进行动态“体检”。政府监管需与时俱进,既要填补法律空白,也要用“长牙齿”的执法倒逼企业履责,对重大安全事故实施“一票否决”。
安全是共享服务的底线,更是文明社会的刻度。当便利与安全同行,共享经济方能驶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让科技红利普惠全民。(舒朗秋)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