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三维联动筑阵地,法润民心谱新篇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0 16:31 1

摘要:近年来,瑞昌市立足县域特色,以“阵地建设提质增效”为主线,创新构建“生态普法阵地、非遗普法阵地、互动普法场馆阵地”三维联动普法矩阵,把法治元素深度融入自然生态、传统文化与现代场馆,推动普法工作从“单向灌输”向“沉浸体验”跃升,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辨识度的基层普法

近年来,瑞昌市立足县域特色,以“阵地建设提质增效”为主线,创新构建“生态普法阵地、非遗普法阵地、互动普法场馆阵地”三维联动普法矩阵,把法治元素深度融入自然生态、传统文化与现代场馆,推动普法工作从“单向灌输”向“沉浸体验”跃升,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辨识度的基层普法新模式。

以“绿水青山”为元素,打造法治教育新高地

依托生态资源建阵地,织密生态修复多元宣传网。瑞昌市在长江沿岸建成全省首个长江生态法治公园和长江生态检察广场。公园内设置文化宣传墙,以墙绘生动呈现《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与环境资源审判实践。同时设立“非法捕捞、非法采矿”等涉长江江西段环境资源审判十大案例展示区,对沿江群众开展教育警示。长江生态检察广场同步设立典型案例普法区,以案释法,引导广大群众树牢环保法律意识、规范日常行为、严守法律底线。将生态修复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技艺传承与矿山修复文化园建设,建成集生态修复、非遗传承、法治宣传、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南义生态修复竹编文化园,实现生态修复、文化传承、普法宣传、乡村振兴多元融合,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常态化开展生态保护普法活动,广泛传播生态文化保护理念。组建“生态普法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部门综合执法及普法宣传活动,不断提升群众学法、懂法、守法意识,为生态环境保护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八五”普法以来,依托生态普法阵地累计开展“保护长江母亲河”“千名志愿者沿江普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护鸟行动”等主题生态保护普法活动100余场。瑞昌市人民法院摄制的生态保护主题微电影《网》荣获2024年华东地区暨全国部分省市微电影作品大赛“好作品奖”。

特色活动赋能普法实效,创新“以案释法+生态修复”法治实践模式。结合“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节点,通过“法润万家”普法宣传、巡回法庭、巡江护林专项行动“三措并举”,把生态保护法治课堂搬到群众家门口。近年来,长江干流江西段环资法庭多次把庭审“搬”到长江岸边,用“身边人身边案”引导群众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在长江生态法治公园设立增殖放流点,组织被告人与相关职能部门常态化开展增殖放流行动,累计向长江流域投放夏花、冬片鱼苗近1000万尾,守护一江清水。建立长江生态司法修复基地,挂牌认养树木,该基地已栽种树木10万余棵、芦苇90万余株,养护水生生物资源。

以“文化根脉”为载体,激活法治教育新动能

瑞昌市深耕非遗沃土,让宪法、民法典、长江保护法等法律知识通过非遗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显著提高法律知晓度。

非遗文化进校园,法治精神伴成长。在部分学校开设法治剪纸课,把法治元素巧妙融入剪纸艺术,向青少年传播法治文化,让学生们在欣赏与创作传统艺术的同时聆听法治主题宣讲,深化对法治精神的理解。夏畈小学以剪纸为载体,向学生普及国家安全教育法,让法治课堂“活”起来,推动国家安全教育融入青少年成长全过程。

非遗活化普法形式,传统智慧赋能法治传播。在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日等重要节点,集中普法宣传现场展出“非遗+法治”文化作品,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创作法治主题作品,将法治精神与非遗创作设计深度融合,让群众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感受法治力量与魅力。瑞昌法治剪纸以专题板块形式先后亮相全省“宪法宣传周”、全省“法润赣鄱 e法同行”非遗普法等活动,并登上央视等中央级主流媒体,让普法以“接地气、聚人气”的形式调动群众学法用法积极性与参与度,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法治文化氛围,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同时,培养非遗传承人成为“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通过法治庙会、法治集市等方式走进群众生活,让更多群众在了解传承非遗的同时提高法治意识。在去年法治剪纸基础上,今年继续创作推出了《法在心中》《做法律明白人 办法律明白事》《百法图》《法治新时代》《法治中国》等法治剪纸作品20余幅。

打造“法治非遗”展示场所。在夏畈镇建立非遗剪纸司法保护实践基地,成为江西首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基地。通过加强非遗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形成非遗保护与法治工作合力,推动构建“事前宣传预防、事中司法惩治、事后文化修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长效机制。基地集非遗展示、普法教育等功能于一体,通过多元化展示让群众在欣赏非遗魅力的同时深入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实现文化与法治的有机融合。

以“沉浸式体验”为手段,构建法治教育新场景

瑞昌市以科技赋能,打造沉浸式安全普法体系,建成集“知识传播、技能实训、意识提升”于一体的安全普法标杆阵地,形成多维度、互动式全民安全教育格局,让安全防范教育从“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参与”。2021年建成的多元化安全防范教育中心聚焦毒品预防、反诈、交通安全等十余类主题,创新采用VR仿真、数字多媒体技术打造“可感知、可参与”的教育场景,通过实景模拟还原毒品侵害过程,配合振动平台、声光电联动装置,让参观者在“亲历式”体验中直观掌握防范技能。实物展示区陈列涉毒仿真样品,结合展板图文与动漫解说,构建“视觉+触觉”双重认知体系。该中心自开放以来累计接待参观者3万余人次,其中青少年占比超60%,成为区域性安全教育标杆。同步升级的瑞昌市防空防灾宣教馆以“灾害应对实战化训练”为核心,配备地震体验屋、4D灾难影院、全息影像展示等二十余项现代科技设施。参观者可在地震遗址模拟区感受不同震级的地面晃动,在火灾逃生屋中学习烟雾扩散路径判断,在心肺复苏互动台进行急救技能实操。军事展区陈列军机模型、防空警报器等实物,结合真人模型演示应急救援流程,全方位展现人民防空历史与现代防灾科技。特别设置的“瑞昌灾害案例墙”以本地历史洪涝、地震事件为原型,通过幻影成像技术重现灾害场景,强化市民“防灾即护家”的共鸣感。该场馆获评“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全年接待参观体验市民约1.2万人次。

来源:九江瑞昌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