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助农“流量骗局”该休矣!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0 16:28 1

摘要:又见网红主播直播带货翻车事件。近日,吉林省桦甸市市场监管局接到该市13家灵芝种植户的联名举报,举报桦甸当地网红“东北兄弟”打着助农的幌子,通过在桦甸种植户大棚内摆拍的方式,在网上直播间售卖假冒桦甸产地的灵芝孢子粉。当地立案调查后,“东北兄弟”在直播间回应了此事

又见网红主播直播带货翻车事件。近日,吉林省桦甸市市场监管局接到该市13家灵芝种植户的联名举报,举报桦甸当地网红“东北兄弟”打着助农的幌子,通过在桦甸种植户大棚内摆拍的方式,在网上直播间售卖假冒桦甸产地的灵芝孢子粉。当地立案调查后,“东北兄弟”在直播间回应了此事,并向广大种植户及消费者道歉。

“东北兄弟”虚假助农现象并非个例,近年来类似事件屡有发生:2023年12月就有“XX哥助农在行动”账号通过聘请临时演员、编造悲情剧本、虚构拍摄场景等方式,在短视频平台“卖惨”带货,一年多时间销售水果总额达440多万元;2024年,网上流传的“村民跪地问天求雨耕种”视频也是摆拍和恶意炒作;2025年,“农业达人”小李搭建布景板“果园”,雇演员扮演果农进行“表演式带货”;去年10月,东北网红“东北雨姐”带货的红薯粉条被曝出未检出红薯源性成分,而是检出木薯源性成分,涉嫌虚假宣传。

虚假助农乱象为何会屡禁不止?究其根源,或许与利益驱动、监管缺失等多重因素相关。一方面,助农直播自带“善意滤镜”,消费者常因对农户的共情下单,而部分不良网红和商家看到了其中的潜在利益,利用公众的善心非法牟利。有媒体揭露,如今虚假助农已形成包含策划、制作、推广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团队以刻意煽情的表演博取公众同情,最终通过直播带货、打赏收割等方式实现流量变现。更关键的是,当前对这类行为处罚力度相对较轻,难以形成有效震慑,使得一些人抱着侥幸心理,不断试探底线。另一方面,乱象滋生也可能与监管缺位、平台纵容有关,部分直播平台为追求流量数据,对主播资质审核流于形式,对“助农”标签的使用缺乏规范,甚至默许“悲情剧本”引流,而“直播带货”的即时性、隐蔽性又让消费者维权时面临举证困难的问题。此外,相关部门在对网络市场产品抽查、线下直播基地检查等工作上或许还有提升空间。缺乏完善的产地溯源机制,代工模式易成造假温床,以及本土“新农人”储备不足等也可能是虚假助农乱象存在的原因。

诚然,要根治虚假助农顽疾,不能完全依赖网红的道德自觉,还需要从源头着手,构建起多方协同的治理体系。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主动作为,既要加强监管,也要提高违法成本,打击虚假乱象,严惩造假产业链。同时,又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赋能,搭建规范的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培育本土“新农人”。直播平台也需强化责任意识:严格主播资质审核,规范“助农”标签使用,完善产品溯源机制,推动商家提升供应链透明度,甚至可探索“持证上岗”等模式,从传播端阻断虚假信息的扩散。广大消费者也要擦亮双眼、多份理性,积极投诉虚报虚假助农行为。唯有多方合力,多措并举,才能切断虚假助农“流量骗局”的生存土壤,能让助农回归惠农初心。

作者:路漫漫(江北区)

编辑:曹叶

审核:杨洋

监制:白永茂

华龙网两江评投稿邮箱: liangjiangping@cqnews.net

来源:华龙手机剧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