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7日至9日晚间,由菏泽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菏泽市科技馆承办的“科普之夜”系列活动在菏泽市科技馆东门广场举行。活动以“科技赋能牡丹城,全民共享科普乐”为主题,通过科普剧、科学实验秀、科技互动体验、科技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为市民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科学盛宴,吸引了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艳粉
9月7日至9日晚间,由菏泽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菏泽市科技馆承办的“科普之夜”系列活动在菏泽市科技馆东门广场举行。活动以“科技赋能牡丹城,全民共享科普乐”为主题,通过科普剧、科学实验秀、科技互动体验、科技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为市民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科学盛宴,吸引了数千名市民参与,现场人气持续高涨。
科学表演吸睛,特效实验引惊叹
9月7日至9日晚间,在“科普之夜”系列活动现场,液氮秀表演用零下196℃的“超级制冷剂”制造出震撼的蘑菇云特效。当液氮与热水碰撞,白色雾气如巨龙般喷涌而出,瞬间笼罩舞台,引发现场观众阵阵欢呼。坚果科学实验室带来的“空气大炮”实验中,巨型空气炮发射出环状气流,精准击倒远处的纸杯,孩子们争相体验“用空气战斗”的乐趣;在“火焰传递”环节,志愿者手持燃烧的火焰,火焰在手中稳定传递却未伤人,揭开了燃烧条件的科学奥秘,令在场群众称奇。
科普剧《微笑精灵奇幻之旅》以拟人化手法,带观众探索口腔微生物世界。通过“护牙大冒险”的趣味剧情,巧妙传递刷牙技巧与口腔健康知识,让孩子们在欢笑中学习了科学知识。地震监测中心站带来的《深“液”消失的村庄》,结合真实案例,揭秘了地下液体变化对地质安全的潜在影响,提醒市民关注身边地质隐患、增强安全意识。
互动体验丰富急救技能可实操
科技互动区人气火爆,流动科普展品吸引众多群众驻足,3D智能打印、“叶雕”技艺展示区前排起长队。科普桌游、非遗科普专区将科学与传统技艺结合,剪纸传承人现场展示“对称剪纸”中的几何美学,拓染工艺师揭秘植物色素提取的化学原理,市民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与文化的双重魅力。
活动专门设置急救技能实操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现场示范心肺复苏术与海姆立克急救法。市民在志愿者指导下,利用模拟人体模型练习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关键操作,不少家长带孩子共同参与,体验“生命救援”的紧张与责任。“以前只在视频里看过急救方法,亲手操作后,才知道力度和节奏有多重要。”市民王女士说。
此外,活动现场还安排了义诊服务,专业医护人员坐诊,为市民提供免费健康检查与咨询。
科普形式创新助力全民素质提升
“彩虹是如何形成的?”“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两轮科普知识问答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主持人抛出生活化科学问题后,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争相举手抢答,答对者获得定制文创纪念品。一名初中生连续答对三道题后兴奋地说:“这些问题,我在课堂上学过,但现场抢答更刺激,感觉科学一下子‘活’起来了!”
活动尾声的琵琶合奏为科学之夜增添了艺术气息。菏泽市文化馆演奏者带来《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等经典曲目,用激昂与柔美的旋律,展现传统乐器与科学精神的交融,让市民在科学与艺术的双重熏陶中感受别样魅力。
菏泽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兼市科技馆馆长胡秋艳表示,本次活动通过“表演+体验+竞赛”的创新模式,打破了科学与大众之间的隔阂,让科学不再是高冷术语,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生活智慧。她希望大家能在轻松氛围中感受科学魅力,激发探索热情,为城市创新发展注入动力。
科学无界,探索无限。这场“科普之夜”不仅让市民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更在互动体验中播撒下创新种子。未来,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热潮,或许将在牡丹城掀起一场全民参与的“科学热潮”。
来源:牡丹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