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的集体回忆,广西容县起家,南方黑芝麻是如何封神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0 07:30 1

摘要:八九十年代的容县县城,时间流逝得似乎比大城市缓慢许多。我家当时住在城西路,那里堪称县城的“边缘地带”。那里北靠大容山余脉小“平原”的高台开阔地,那时第四小学尚未建立,周边只有气象和畜牧局两个单位。路边的菜地和田野,零星散布的村舍,构成了童年印象深刻的画面。在这

八九十年代的容县县城,时间流逝得似乎比大城市缓慢许多。我家当时住在城西路,那里堪称县城的“边缘地带”。那里北靠大容山余脉小“平原”的高台开阔地,那时第四小学尚未建立,周边只有气象和畜牧局两个单位。路边的菜地和田野,零星散布的村舍,构成了童年印象深刻的画面。在这片静谧中,一家企业显得格外不同——广西南方儿童食品厂

每次放学回家,路过南方厂区,总能闻到浓郁芝麻香气扑面而来。我们这些孩子常去厂区外围捡拾废弃的不干胶贴纸,那些印着1990年北京亚运会指定产品标志的圆形标签,被我们当作勋章般珍藏,精心贴在心爱的衣柜或床头。

那时还不懂,这缕芝麻香不仅萦绕着我的童年,更将飘出这座小县城,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迎来一个创业高峰。联想、海尔、健力宝等日后驰骋一时的企业,都诞生于这一年。在远离经济中心的广西容县,三位青年也踏上了创业之路。

广西南方儿童食品厂落成典礼仪式

韦清文、李汉荣、李汉朝,这三位马来西亚归侨或归侨亲属,卖掉了家里的自行车、收音机,东拼西凑筹集了32050.6元启动资金。同年5月,他们买下三分之二面积的厂房,8月27日,“容县南方食品厂”的牌子正式挂在了容县近郊一个叫荔枝根的地方。

三位创始人李汉荣、韦清文、李汉朝

创业之初,只有三个合伙人外加13个员工。厂房得自己盖,付不起工钱只能管饭。韦清文的母亲负责煮饭炒菜,但只能做素菜。就是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二赴上海收购国营厂的二手设备,在科研单位帮助下,经历多次试机终于生产出一等产品。

投产四个月,他们生产的152吨淮山营养糕粉、赖氨酸淮莲粉等六个产品很快销售一空。到了1985年,员工增加了一倍,工厂扩建至470平方米。这支队伍开始崭露头角,1985-1989年间,南方厂研发生产多款儿童营养食品,获得2次广西壮族自治区新产品百花奖,14次国内外金银奖。

早期的赖氨酸淮莲粉

产值从39万元增至960万元,产品覆盖面占全国80%。从荔枝根的小作坊起步,容县南方食品厂发展成为当时全国闻名的三大儿童食品厂之一,并更名为“广西南方儿童食品厂”

1988年,韦清文在南昌出差时,看到黑芝麻花开花落的景象,突然灵光一现:“能不能利用黑芝麻开发一款大众养生食品呢?

这个想法在当时显得颇为大胆。回到公司后,他与中高层讨论,大部分人对放弃已经在市场上小有名气的儿童营养食品感到不可理解。但李汉朝、李汉荣双手赞成,他们认为儿童营养食品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产品大同小异,再加上奶制品的崛起,前景不容乐观。

南方厂的儿童营养食品

说服了其他职员后,韦清文他们立即行动,仅用28天时间,便建成一条现代化的黑芝麻糊生产线。经过多轮试产,沁人肺腑的“南方”黑芝麻糊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

1989年,黑芝麻糊十分畅销,当年盈利40万元。1990年,南方黑芝麻糊成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标志产品,风靡大江南北,销量远超儿童食品。黑芝麻糊从此成为主要产品,儿童食品则逐步退出市场。

1990年,南方黑芝麻糊成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标志产品

南方黑芝麻糊的成功,与其营销智慧密不可分。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韦清文花了5000元把南方黑芝麻糊申报成亚运会指定产品。当时,商品和重大盛会挂钩还是新鲜事,“XX指定产品”的名头很有权威。南方黑芝麻糊顿时火遍北京,亚运会秘书长、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还特意为南方黑芝麻糊签发了优先发货命令。

1992年,上海首次拍卖广告位,4万元起拍一条4米宽、47米长的大红布,上面可以做广告,春节期间悬挂在人流最繁华的淮海路富丽华大酒店一个月时间。没想到,居然流拍了——企业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妙的化广告为新闻的机会。

韦清文得知后,秘密联系了上海市拍卖行,要求再次拍卖,并以4.5万元一举拍下。从此,南方黑芝麻糊在上海的销售量每年都以50%的速度递增,并利用上海国际通航重镇的地位,向多个国家销售。20多家新闻媒体蜂拥而来,纷纷报道:感谢广西人!上海时任市长感叹:想不到广西人也挺厉害!

最经典的一役,当属与电视剧《渴望》绑定的广告。1991年初,这部电视剧让整个中国落泪,引发了收视狂潮。韦清文不仅花了20万元广告费,还亲自督办,从广东请来了珠江电影制片厂下属的广告公司,拍摄了那则经典的“黑芝麻糊哎——”《叫卖篇》广告

拍摄现场

导演的广告脚本

南方团队拍摄广告时,特意请了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将岭南 "糖水文化" 里的 "暖",转化为全国家喻户晓的 "温情符号"。广告里的粗陶碗,在北方人看来像母亲的搪瓷缸,在南方人眼里似外婆的土钵子,这种 "千人千面" 的解读空间,让地方特色成功跨越了地域边界。

导演画的部分分镜

导演蔡晓明,就是卖黑芝麻糊的那位大婶。她在街头发现了一个路过的小男孩,就把他拉过来开始拍摄。小男孩一碗接一碗地喝黑芝麻糊,终于拍摄成功。这个小男孩叫陈硕,当年刚上小学一年级。他和蔡晓明对视的照片,成了脍炙人口的形象。他一直记得那天拿的报酬:100块人民币。

这则广告的成功绝非偶然。它的背景音乐堪称点睛之笔,旋律汲取广府民歌《彩云追月》的精髓,采用中国五声音阶谱写而成。简单质朴的线条,优美抒情的韵律,节奏张弛有度。间或响起的木鱼声恰如其分,仿佛夜色中的更漏,衬托出时空的旷远与深邃。这种和谐圆融的听觉体验,与画面相得益彰,共同构筑了一个温暖怀旧的审美空间。

从创作角度看,黑芝麻糊作为一种普通食品,其广告诉求原本颇具难度。但这则广告另辟蹊径,从情感入手,用回忆的手法将观众带入芝麻糊的香甜世界。

统一的暖色调画面,演员真挚自然的表演,尤其是小孩舔碗的特写镜头和卖糊大婶添勺的温情瞬间,都将情感诉求强化到极点。这些画面生动展现了中国人特有的传统美德和真挚情感,让人感受到化不开的浓浓人情味。

《南方黑芝麻糊·叫卖篇》之所以能打动千万观众,正是因为它精准捕捉到了中国人共同的情感记忆。对侨乡容县而言,这碗黑芝麻糊更是一种情感载体:海外华侨游子通过它回味故乡味道,留守亲人借助它寄托思念。

广告中那个温暖的场景,成为连接四海游子与故乡的情感纽带,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影响力较广的广告作品之一。

这则广告不仅荣获全国第三届优秀广告作品一等奖及"花都杯"首届全国电视广告大奖赛金塔大奖,更在人们心中赢得了经久不衰的地位。片中的小男孩宛如每个人童年时贪嘴的模样,江南小镇黄昏的静谧氛围和民谣式的音乐,轻易唤起游子的思乡之情;而卖糊大婶和蔼的笑容,则让人体会到母性的怜爱和父老乡亲的朴实。

最终,一句"一股浓香,一缕温暖"的广告语,为南方黑芝麻糊营造出温馨的品牌氛围,深深感染了每一位观众。这则广告的成功证明:真正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华丽的技巧,而是那份能够唤起共同情感记忆的真挚与温情。

在我的儿时记忆里,南方食品厂1994年那场宏大的十周年晚会令人印象深刻。那时候书记还是李军,南方食品进行了品牌升级,使用了五颗圆豆豆成十字形状的商标

依稀记得那场晚会请了当时国内流行乐坛最火的好几位明星,好像有唱《小芳》的李春波、尹相杰《纤夫的爱》、杨钰莹《轻轻地告诉你》、火鸟三人组《红红的蝴蝶结》等,连主持人也是当时广东电视台的当红炸子鸡风趣幽默妙语连珠的陈维聪。

杨钰莹

李春波

当时容县电视台现场直播,录播后反复重放了很长一段时间。在那个时候,容县几乎和全广西一样,并没有活跃的经济能量,能有这样的财力将这些最火的流行明星请到容县是很不容易的。更不用说后来还请到了王力宏这样的华人巨星代言了。

这场晚会成为了容县人民久久难忘的文化盛事,也彰显了南方食品厂的实力与野心。

随着时间推移,南方黑芝麻也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为了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黑芝麻曾尝试跨界转型。阿宇写回忆怀旧文章,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不做妄评。

2025年8月,南方黑芝麻集团迎来新变化。公司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与广西旅发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广旅大健康拟以协议收购方式收购黑五类集团持有公司20%股份,转让价格为6.25元/股,转让价款总额为9.42亿元。

此次权益变动完成后,黑芝麻控股股东将由黑五类集团变更为广旅大健康,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由创始人李汉朝、李汉荣为代表的李氏家族变更为自治区国资委

国资入主后,将为这家老牌食品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国资企业在资金实力、资源整合能力和政策支持方面具有优势,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协助黑芝麻解决资金问题,规范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

后记

四十年风雨兼程,南方黑芝麻从西南小县城一隅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它火遍大街小巷的时候,从未嫌弃经济落后的容县和广西,而是默默支持着家乡的经济发展,成为一代广西人的骄傲。

这碗黑芝麻糊,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段时代记忆,一缕萦绕在无数中国人心头的乡土深情。

如今,虽然企业开始改制,控制权易主,但那份浓香依旧,温情不减。希望这个曾经的广西骄傲、国货品牌能够越办越好,继续伴着容县人、广西人一同成长,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来源:广西阿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