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31日下午,金黄的油菜田里,桌子上摆满碧绿的小西瓜、新下的柴鸡蛋、现摘的榆钱……助播团队里几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喜笑颜开地对着镜头喊:“上链接,上链接……”
3月31日下午,馆陶县前市庄西村党支部书记袁邯生(前排右一)和村干部胡新洁,在油菜花田里直播带货。河北日报记者 马 利摄
3月31日下午,金黄的油菜田里,桌子上摆满碧绿的小西瓜、新下的柴鸡蛋、现摘的榆钱……助播团队里几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喜笑颜开地对着镜头喊:“上链接,上链接……”
这场直播的主播是馆陶县柴堡镇前市庄西村党支部书记袁邯生。从3月14日开始试水直播带货,他和搭档坚持每天一播。
尽管没有直播间常用的话术,带货时表情还略显僵硬,但靠着真实的农村场景、新鲜的产品、“土味”的展示,半个月来袁邯生他们直播带货累计销售额突破10万元。助播团队的老奶奶们也很满足——自家的农产品在地头就能卖上好价钱!
要知道,去年村集体种了6亩糯玉米,玉米粒饱满圆润却没有销路,村“两委”干部和几名村民,每天到县城沿街叫卖,足足一个月才卖完。
“早就有心搞直播,就是迈不开第一步。”袁邯生说,自己普通话不标准,对着镜头容易紧张,也不懂如何上链接。
了解到“袁邯生们”的顾虑,馆陶县通过开展“一县百品、一品一播”直播带货行动,推进产销对接。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开展直播技能专项培训,覆盖全县8个乡镇共227个村,提升农民电商运营能力。
袁邯生参加了两次直播培训,县里、镇里提供了直播的补光灯,第一场直播前还帮他宣传聚人气。那天,直播3个小时,卖空了滞销的3000斤苹果。他一下子有了底气。
当天下午,几公里外,柴堡镇的直播间里,镇干部对着手机娓娓道来,从艾灸柱到黑麦面粉,从双黄咸鸭蛋到盐焗鸡,精挑细选的59件农产品被逐一推介。
“这些都是镇里的特产。”柴堡镇三级主任科员郭海永说,他们整合全镇资源,构建了选品、培训、直播、发货、售后全链条电商生态,镇里工作人员每天一场直播,为产品打开销路。
同样热闹的还有县里的“一品一播”直播基地。3月31日下午,记者看到,这里的13个直播间无一空着,鸡蛋、艾草产品、黑小麦、黄梨等112个当地特产,在各直播间轮番展示。
馆陶县商务局电商科科长赵志飞介绍,该县聚力打造电商产业集聚区,建成占地2000平方米的县级电商直播基地,可以进行直播带货、产品展示、AI直播、培训孵化、整合供应链资源等。同步推动乡镇电商服务网络全覆盖,全县8个乡镇的直播间全部建成启用,已有4个乡镇实现每日直播,形成“县乡村联动、全域覆盖”的电商矩阵。
鸡蛋怕磕碰、榆钱需要次日达、果蔬重运费高……农产品寄递要求多,物流如何跟上?赵志飞说,县里正在进一步整合县乡村三级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打捆跟快递公司谈判,为农产品寄递提速、降费,助力馆陶好物火爆出圈。
直播不仅带动了销售,也促进了产品升级。
馆陶县对鸡蛋、艾草、黑小麦、果蔬等20余款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升级;52家经营主体、175个品类通过市场监管专项审核。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前进了一大步。
“今年我们要试种口感更甜更糯的黑糯玉米、富含花青素的紫玉米,价格比普通玉米高一大截。”袁邯生说,村里今年还有两个项目,一个是可以存放生鲜的冷库,一个是玉米粗加工微工厂,生产玉米糁、玉米面条等,到时不仅产品种类丰富了,还能增加就业。(河北日报记者 马 利)
来源:河北新闻网一点号